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第二、三、四篇)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典型案例(第二、三、四篇)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印发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为加强交流借鉴,推广经验做法,交通运输部组织收集了相关典型案例,陆续连载介绍。

山东德州

强化资源统筹

打造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市级样板”

德州市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第一批试点推进为突破口,把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列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德州十大推进行动,打造市级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推动政策同频共振,实现上下协同发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推进机制,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成立由副县级干部负责的11个分区域督导小组,11个县区全部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体系,全市上下构建起政府领导,交通、邮政、发改、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连续3年将相关工作纳入民生实事,对每个村级站点补贴2000元,每年补贴“快递进村”公益岗760余万元。2024年以来,共争取补助资金近500万元,全部用于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

(二)织密城乡客运网络,持续推动运力资源融合。市政府成立“村村通公交”工作专班,列入市委、市政府的督查事项,建制村全部按照500米内设站的标准实现通公交,为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提供充足运力资源保障。市交通运输局联合邮政、公交、客运以及快递企业大力发展“快递上公交”运营模式,解决村民寄递难问题。全市2700余辆城乡公交车开通了代运邮件快件功能,占比达80%,实现县乡村共配节点全覆盖。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示范线路155条,日均发送车次500余班,日均运送量4万余件。

(三)制定规划方案,系统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为打造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市交通运输局联合邮政管理局印发《德州市打造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任务实施方案》,各县区分别制定细化方案,市县两级合力推进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区相关任务。12个县区均建立快递企业和公交公司共同进驻的客货邮分拣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分拣和配送;在乡镇利用现有交通场站、邮政网点等资源,打造“多站合一、一点多能”的客货邮服务中心;在乡村利用农村超市等设立村级客货邮服务点,实现服务“进村入户”。

(四)完善服务标准规范,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全市域范围统一客货邮建设考核指标,提出包含站点建设、运营线路、信息化等14个方面的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建设考核指标,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综合服务体系。从经营者、站点、线路、车辆、作业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全域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标准,全面规范德州市各县区农村客货邮运营服务。

(五)赋能“客货邮+”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客货邮融合运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合作,建设电商直播试点,构建“进城+下乡、线上+线下、快递+电商”新体系,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形成本地特色,打造乐陵“邮路点对点”,庆云“快农合作”、宁津“快递进厂”等典型发展模式,有效服务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

内蒙古

林西

强化顶层设计

推动农村客货邮规范发展

林西县委、县政府坚持“交通先行”理念,把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入融合”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新模式。

(一)政府主导,下好客货邮融合发展“一盘棋”。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交通运输、发改、财政、公安、自然资源、人社、住建、农牧业、邮政、供销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多方参与”的推进模式。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林西县全面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试点先行、梯度推进”的原则,推进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104个建制村的客货邮服务网络。三是优化完善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投入财政资金拓展农村客运站或邮政网点中客运乘车、仓储转运、邮件寄递等综合服务功能;联合人社、财政等部门,设置乡村寄递物流收发公益性岗位,解决村级站点人员短缺问题。

(二)资源整合,建好客货邮融合互通“广域网”。一是促进业务聚合,共享三方资源。引导城乡客运、邮政快递、电商物流经营主体签订合作协议,整合全县下乡邮件快件,优化调整城乡客运线路、发车时间、发车班次,开通16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将邮件快件由城乡客运进行定时、定点、定线配送。截至2024年底,入村邮件快件累计超过85万件,同比增长68%。二是盘活乡镇交通资源,提升节点作用。利用既有农村客运站、邮政(快递)网点、公路养护道班等场站资源进行改造,优化邮件收寄、处理、投递基本功能和下乡进村消费品、出村进城农产品周转暂存、商品购销等功能,打造集邮件收寄、乘车候车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镇复合型服务站点。三是促进效能提升,打造村级节点。利用村委会、中心超市,打造具备邮件代收代投、商品代销代购、客运“招呼站”等功能的村级“交邮驿站”。

(三)梯次推进,用好客货邮融合运行“支撑点”。一是试点探路,验证模式可行,以“一镇、四线、两品牌”为试点,优先选取通行条件良好、线路覆盖广泛、快递业务量较大的区域开展运营。试点期间,服务覆盖15个行政村,实现货运降本、客运增收。二是客车代运,构建融合网络,按照“南北布局、两翼推动,成熟一条、开辟一条”的原则,在南北片区各选取两个乡镇重点推进。截至2024年底,累计开通8个乡镇、75个行政村的“客货邮”业务,运营线路16条,投入客运(公交)车辆16辆,全年运送邮件62万件,约为上年同期的3倍。三是班车升级,突破规模瓶颈,随着邮件数量激增,客车代运模式下车辆容量不再满足进村需求,2025年1月起启动“网点直送+邮政兜底”的配送体系,盘活4个汽车客运站作为末端网点并经邮政管理局备案,购置邮快“班车”逐步替代客车代运,数据平台交互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标准化和透明度。新模式下2025年第一季度全县下乡快递量达79960件,同比增长300%。

湖南安仁

创新“三三举措”

加速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安仁县抢抓改革机遇,以创建全省客货邮示范县为契机,通过构建“三个机制”,打造“三级节点”,推动“三个融合”,全面构建集约化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

(一)建立“三个机制”,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实现各项任务举措有机衔接、政策相互配套、要素相互支撑,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制定政策保障机制。将农村客货邮工作纳入城乡规划、绩效考核、财政预算。出台扶持政策对农村客货邮车辆购置、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村级站点打造给予奖补,全面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三是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成立县级邮政快递业发展中心,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监督管理等职能划转到邮政快递业发展中心,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市场服务行为,保障行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二)打造“三级节点”,打通物流通道。一是做大做强1个县级中心。利用客运站闲置土地,建设集物流、冷链、仓储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分拨中心,实现客货同站、统仓共配。投入智能分拣设备,节省人工超30%。县域内快递实行集中统一自动分拨,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二是因地制宜布局4个乡镇场站。根据片区中转需求,依托既有乡镇客运站和城乡公交首末站,建成4个兼具客运、快递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的乡镇运输服务站,承担距城区较远镇村的邮件进城出村中转作用。三是推进154个村级节点全覆盖。依托农村商超、村级服务中心、邮政便民服务站、电商网点等设施资源,推进村级客货邮网点建设。通过完善的三级节点体系建设,快件寄件收费降低约30%,配送时间缩短了1-2天,实现了“上行件可当日出县,下行件可当日进村”目标。

(三)推动“三个融合”,实现降本增效。一是以市场融合为突破,完善配送体系。整合县内8家邮政快递企业,与客运企业签订长期运输服务合同,建立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联盟,实现企企合作,携手共同发展。二是以运力融合为核心,聚力提速增效。客运企业购置30台下置货舱公交车和24台“前客后货”式公交车,开通40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承担距城区较远、体积较小的邮件快件捎带业务;购置10台货运专车,开通6条“货运班线”,负责体积较大的邮件以及距城区较近、业务量大的镇村配送任务。快件单件配送成本降低30%以上,客运企业年增收超过240万元。三是以信息融合为依托,激发企业活力。建设运营共配系统,站点全部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县寄递数据和各级站点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全链条产品溯源、数据共享。开发综合服务小程序,将各站点产品推广到线上,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借助农村客货邮配送网络将本地农特产品直销省内外,打造了“客货邮+农场基地+电商+直营”的直销配送模式。据统计,累计帮助1万余群众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1000万余元,快递上行量增长20%以上,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责编丨樊梓嘉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