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举目皆晴。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宽敞的教室里,歌声绕梁。如果仅凭声音辨识,绝无法想象,这充满力量的悦耳歌声出自近百名退休人员。他们有的须发皆白,却满面春风;有的皱纹渐生,却精神矍铄。每个人都表情生动,声音带着自内心迸发的欢乐。若有人驻足,定深受感染,沉浸其中。这里便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老年大学声乐班的课堂。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思绪刚从歌声中抽离,移步便到服饰表演班的练功室。十余人的小班里,阿姨们身穿练功服,脚踩高跟鞋,跟随音乐的节奏训练仪态。她们个个身姿绰约,气质优雅,笔者忍不住赞叹:“这都赶上T台走秀的职业模特了!”
这些只是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老年大学30余个办学专业的缩影。
老年大学的前世今生
如今已小有名气的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老年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秉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维护稳定、服务煤矿”的办学宗旨,成立20年来,这所“年轻”的老年大学坚持服务企业退休职工。
成立之初,该校针对能源企业退休职工群体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就如何设置专业、课程等,多方向全国各地相关办学企业、院校请教。起初,办学场地、教学设施等均由企业支持,同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各种协会资源,只有4间教室、8个专业、11个班。
万事开头难。对于上了大半辈子班的煤矿职工而言,很多人说起“上学”,不由得心生抵触,好不容易退休放松了,谁还愿意再去学习?“老年大学在设置课程时综合考虑,开设的声乐、中医养生、太极拳,以及各类乐器等课程非常符合50岁以上人群需求。总有勇于尝试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一些退休后无事可做的人开始对老年大学的课程产生兴趣,跃跃欲试。”一位老学员回忆道。
于是,在家人、邻居、朋友间的闲聊中,一传十,再传百,老年大学渐渐声名远播,影响日盛。秉持“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老年大学的规模也逐年扩大,到2013年,已经有3800多名学员。这所学校不仅受到企业广大退休职工家属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多项殊荣。
根据职工家属的居住情况,2019年,老年大学新设恒安校区。如今,该校平旺和恒安两个校区共有8000余平方米的教学场地,配备20余种乐器,购买了各类教学用具,以满足更多退休职工家属的需求。
2024年,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老年大学共设13个专业大类30多个具体专业,年招收学员2500余人。
退休生活的诗和远方
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什么?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回答:历经风霜依旧眼里有光。走进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老年大学,推开任何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空气中都流动着勃发的生机。
在朗诵表演班上,台上一名学员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她表情自然,全程脱稿,话语朴实,分享着节日趣事,像经验老到的脱口秀演员。再看台下20余名学员,听得十分专注,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时而托腮沉思。
“曹阿姨,刚才在台上分享的人是您吗?”“是我。”“您看上去挺年轻的。”“我今年72岁了,上老年大学十多年了,除了朗诵,我还参加了服饰表演、声乐等课程的学习。”“怪不得您气质这么好,您能给我们现场朗诵一段吗?”
“自从认识了那条奔流不息的大江,我就认识了我的南方和北方……”老年大学“资深学员”曹桂荣即兴朗诵,她的眼里闪着光,那是人生不设限的自信。
下午两点半,丰玉莲老人安静地坐在老年大学苏绣教室的绣绷前,用苏绣的传统绣法,绣一幅孔雀图。十多年间,这位今年已78岁的老人坚持每周通勤一个小时来上刺绣课。老花镜、缓慢的步伐,还有满头银丝,是岁月的印迹,她手上的针法却依然灵巧。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邀请名师尚海云来老年大学亲授绣法,并对所有学习苏绣的学员免费教学。
另一间教室,悠扬婉转的音乐倾泻而出,是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60岁的李桂兰是演奏者之一。“我上老年大学七八年了,人比以前开朗多了。不瞒你说,我以前不爱笑,亲戚、朋友、邻居都觉得我太严肃,不愿意跟我交往。刚退休那会儿,感觉一下子没事可干了,整个人都颓废下来,好像自己被抛弃了。后来,我鼓起勇气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课程,跟着徐老师学习乐器。几十人的班里,都是和我一样退休的人,看到他们放声笑、开心的样子,说不上啥时候就被感染,我也笑了。我现在同时参加几个班的课程,只要一进课堂,好像空气里加了甜蜜素,不由自主地高兴。”李桂兰说,“退休是另外一个人生阶段,我们得走出家门,培养兴趣爱好。感谢我们的企业,办了这么好的老年大学,让退休职工有了学习和发挥余热的地方。”
老年大学的学员参加演出活动
在老年大学里,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不少。学员“小龙女”患有失眠等疾病,除了配合大夫积极治疗,她跟随朋友来到老年大学。慢慢地,烦恼被抛下,病人的标签被撕去,在这里,她是服饰表演班优雅的模特,是演奏电吹管的时髦大姐,再也不是那个自怜自艾的病人。
老年大学声乐合唱团里,有一位叫刘春的老人。他满头银丝,却穿着青春文艺的卫衣帽衫,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开口演唱。谁能想到,这位年逾古稀的大爷退休前是煤矿井下一线工人。如今,他带着老伴儿一起“上学”,在音乐的熏陶下变得气质儒雅。
“我上声乐班有几年了,开始老伴儿觉得我不务正业,老两口时常拌嘴生气。后来我改变方法,她一生气我就唱歌逗她,唱得好不好不重要,能开口就行,能哄得老伴儿笑就行。后来,她跟着我一起参加了声乐班。”刘春说起往事,眼里是藏不住的笑意。
服务职工的责任情怀
如此岁月静好,离不开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多年来对老年大学工作的支持及老年大学教职工的默默付出。
2019年,随着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推进,涉及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彻底从企业剥离,但企业没有忘记曾经为之奉献年华的职工,不遗余力地将老年大学这一重要的服务平台办好。
2024学年招生前,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再次就如何设置更加符合退休职工身心特点的专业等多方“取经”。
恒安校区负责人介绍:“我们校区是2019年成立的,此后因故间断又恢复。去年老年大学两个校区春季招生,经多方宣传,好多职工家属踊跃报名,出乎意料,生源爆满。”
考虑到企业办老年大学以公益性为主,因此,学校每学期只象征性收取费用。别看学费寥寥,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实力毫不逊色。他们热情开朗、经验丰富,有的是多年受聘于老年大学的专业教师,有的曾是企业职工。
孙娟梅是老年大学聘请的京剧表演班老师,因为常年坚持练功,70多岁的她仍神采奕奕。她曾是一位既能扮老生又能扮青衣的角儿,举手投足间,既有持重又有妩媚。她还参加过“全国京剧万里行”活动,获得“大同市工人艺术家”称号。
张艳峰是一位年轻教师,教学水平高,又有亲和力。她说话总是眉眼含笑,让学员如沐春风。“来上课的都是我的大哥大姐,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快乐。每次我弹琴,指间音符流动,快乐传递开来。感谢咱们集团为退休职工家属搭建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和学员们都有展示的机会。”张艳峰有感而发。
老年大学里还有一位特殊的老师叫林秀梅。她曾是书法班学员,后因热爱,到全国各地多方拜师,最终在书法上小有所成。2019年起,她开始担任老年大学的教师。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一时找不到归属感和被需要感,从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这在养老工作中不可忽视。
“老来自得张口笑,休闲也做大文章。”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通过办好老年大学,为退休职工提供既有归属感又能怡情的享老场所,展现了昔日产业工人的别样风采,更映射出国有煤炭企业的责任担当。
作者:刘雨亭 朱闻鲒 版面编辑:王丽丽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