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时下,全国各地陆续进入汛期。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强降雨和洪峰考验,全国各地交通运输部门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等多种方式,采取有力举措,织密防汛安全网。即日起,我们推出“防汛排险 交通行动”专栏,聚焦防汛一线,实时传递交通防汛抢险、保通保畅的攻坚动态。
广东
全面推动气象服务融入交通场景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持续推进安全风险隐患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全面、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做到“闭环”处置,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广东交通综合运用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持续建好用好桥梁、隧道、边坡等结构监测及较大以上风险路段监测预警系统,压实有关风险路段(隐患点)包保责任,动态更新风险隐患“一张清单”及三级包保责任清单,守好把牢“五个关口”。
针对汛期强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广东交通积极会同气象、交警、水利、自然资源、应急及消防等部门紧盯风险变化,加强工作会商,及时共享信息,做好研判调度,合力应急处突;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气象”协同机制,落实恶劣天气等相关预警“叫应”机制,全面推动气象服务融入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运输场站、港口水运、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建设等交通场景,切实做好汛期及恶劣天气应对防范。
近期,广东、湖南两省交通运输部门共同研判,查处一批长期在两省之间频繁往返疑似非法营运的车辆。经查证,多辆面包车未取得道路客运经营许可超员载客,交通运输和公安交管部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接下来,广东交通将联合交警部门强化道路交通领域联合执法与疏堵保畅,突出“人、车、路、企”全链条整治,加强对“两客一危一重”以及面包车等重点车辆特别是外省籍车辆、客船、夜游船、危险货物码头和堆场等的监管,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福建
“点对点”督导落实雾防措施
近日,福建沿海多地突发海雾极端天气,台湾海峡部分水域能见度骤降至1000米。福建海事局迅速落实极端天气“叫应”机制,指令宁德、莆田等地启动海上雾防响应和水域管制程序,通过“防、控、查、宣、救”措施应对海上雾害天气,遏制海上船舶碰撞、触礁事故发生。
福建三级海事机构启动汛期海雾联防机制,会商气象部门综合研判,通知航运企业、水工项目、船舶进入海雾警戒状态,雾中船舶每30分钟向VTS中心报告能见度,拉起海上群防监管网;执行海上交通管控措施,受雾严重影响区域实施主航道封航,89个水工项目暂停施工,88艘游艇停止休闲旅游活动,包括夜游船、海上旅游客船在内的82艘客渡运船舶停航。
福建海事局加大下沉检查力度,对于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中排查出重大隐患、突出问题的航运企业、船舶、水工项目加大检查力度,“点对点”督导落实雾防措施;VTS中心不间断点对点提醒船舶保持安全距离,全省50艘海事船艇、5艘专业救助船、99艘拖轮、4架专业救助直升机和21架海事无人机严阵以待,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海上能见度转好后,福建海事局立即解除雾防响应,组织船舶疏港,海事人员驻点指导,海事船艇现场指挥,VTS中心远程组织交通,防范发生碰撞事故。
大理
连续奋战8小时抢通受阻路段
5月11日凌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云南大(理)漾(濞)云(龙)高速公路大理至云龙方向多个路段突发泥石流灾害,导致双向交通中断。云南交投集团公路建设公司大理养护项目部联合交通运输、交警、路政等部门迅速响应,经8小时连续奋战,成功抢通受阻路段。
目前,大理养护项目部已启动汛期24小时巡查机制,重点对沿线边坡、桥梁、隧道等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后续将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实时预警风险,持续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全力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浙江
上科技建机制 联勤联动更高效
浙江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不仅通过数字化手段筑牢汛期“安全堤”,还推动“两客一危”、农村客运企业建立健全与气象等部门的联勤联动机制,多渠道向运输企业推送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建立健全恶劣天气和突发地质灾害下的停运机制。“我们还陆续开展‘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控预警预防能力提升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排查治理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以及属地管理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情况。”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浙江交通建立汛期暑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机制,围绕道路运输领域“两客一危”、农村客运企业冒险运输、涉险运营,“两客一危一重”从业人员不符合相关许可条件、车辆技术状况不良,汽车客运站安全查危制度落实不到位及司乘人员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等三类风险隐患,深入开展排查整治,量化细化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措施,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同时,在旅游包车备案管理上,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要求客运企业建立客运驾驶员聘用制度,对实际驾驶技能进行测试。
湖南
强化安全监控 建立包保制度
近日,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道路运输服务中心结合月度例会组织全县道路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培训3次、安全生产专题学习3次,观看警示片4次,指导企业储备22辆应急车辆。同时,针对“两客一危一重”车辆,持续推动货车智能监控设备升级和农客车辆监控接入省级平台工作,形成全省监管“一张网”。自2月下旬以来,该中心共抽查“两客一危一重”车辆约1.5万辆次,人工提醒乘客未系安全带等行为2700余次,及时消除预警212起。
这是湖南交通防汛应讯的一个缩影。
强化2.6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和1.5万辆农村客运车辆运输组织和安全监控……汛期以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加强从业人员教育、车辆动态监控和线路安全风险研判,为安全度汛提供坚实交通运输保障。
“除车辆安全监控外,我们建立了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包保工作制度,编制了汛期风险排查要点和交通运输行业防汛备汛工作指导清单,督促将防汛救灾责任和隐患治理责任明确到具体单位、具体人。”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引导运输企业及时调整运输计划,避免涉险运输。
为保障道路运输应急安全,湖南公路水路共储备3152台(套)应急抢险装备、2677辆客货运车辆,更新预备抢险队伍1306支共1.89万人。
贵州
以“网格”保安全 以“三查”排隐患
今年入汛以来,受暴雨、强雨雷风、冰雹、山洪、地质灾害等极端天气影响,贵州道路安全风险高,路网运行压力大。
为安全度汛,贵州交通建立重大风险隐患清单和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名单机制,形成全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道路运输、公路运营等重点领域涉及的车辆、站场及行业企业等各个风险隐患主体分成若干网格,把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到对应的网格里,作为相应的网格员(长)。目前,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已设立网格长3217人,网格员超5.7万人。
同时,贵州交通运输厅严格落实交通基础设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三查”工作机制,成立6个汛期公路灾害风险隐患巡查组深入9个市、州开展检查督查,根据实际优化救援布局,在易堵、易受恶劣天气影响、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加密设置临时车辆救援点,提前预置拖车等救援力量,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前置清单,确保快速救援、快速清障。目前,储备各类救援装备2300余台(套)、应急客运车辆1500余辆、应急货运车辆2100余辆,设置283个车辆临时救援点,组建起2600余人的救援队伍。
广西
排查5559辆10年以上客车
连日来,针对强降雨、洪水、滑坡等汛期运输行车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发展中心指导全区道路运输行业坚持以整治风险隐患排查为主线,分类指导、综合施策,全力抓好汛期道路运输安全防范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5559辆10年以上客车,隐患率超32%,有序引导3条800公里以上客运班线退出道路运输市场。
“今年一季度,共通报存在安全隐患道路运输企业36家、车辆166辆,并紧抓整改闭环管理。”广西道路运输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全力抓好道路运输安全渡汛各项应对措施,组织指导口岸道路运输机构与海关等口岸查验部门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信息互通机制,完善口岸国际道路运输安全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升应急处置协同能力。
在做好预警相关工作方面,广西道路运输发展中心通过邮件、工作群及系统、平台向各市道路运输机构、各道路运输企业发送传达自治区防汛救灾有关工作文件和天气预报、警示信息,敦促各地各单位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和强降雨防御工作。“我们组织第三方安全监测平台,通过TTS(语音播报)信息,按区域向运输车辆下发安全警示和暴雨预警信息,提醒广大驾驶员注意天气变化,确保行车安全。”该中心负责人说,“同时督促指导各道路运输企业对因气候恶劣发生路面损坏以及塌方、道路情况不明等不宜行车的线路,要采取车辆绕行调整或停班、停运等坚决措施应对。”
江西
定向推送预警信息 全面排查安全风险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江西强对流天气仍将持续偏多偏强发生。江西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持续与气象部门紧密联动,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并及时发布,督促涉汛地区结合当地气象预警和交通管控信息,及时调整运输计划。对于不具备安全运行条件的情况,应停尽停、应关尽关、应撤尽撤,杜绝冒险运输、涉险运营。同时,依托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政府监管平台和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及时向客运车辆定向推送安全提示信息,提醒司机谨慎驾驶、安全行车。
此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江西省交通运输厅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重大风险隐患自查排查指南》,组织开展汛期暑期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各道路客运企业也纷纷对车辆技术状况、运营线路的安全风险点进行全面排查,并对驾驶员开展防汛知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筑牢安全基础,确保运营安全。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应对汛期突发情况的能力,江西交通完善省市县三级应急运输储备体系,建立应急运输储备力量,目前全省已储备1379辆道路客运应急车辆。面对后续汛期可能出现的复杂形势,江西道路客运行业将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强化各项防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确保安全度汛,为群众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来源丨中国交通报
责编丨梁晨静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