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242 期 · 10830 篇
探寻海外项目的“算账”机会
——中钢津巴布韦铬业有限公司矿区采矿部副经理赵健健
海外项目管理往往是“业务”搭台、“沟通”唱戏。“业务”涉及公司的技术、商务等,“沟通”则包含语言工具和沟通艺术。
赵健健是一名“90后”的采矿专业博士,目前在中钢津巴布韦铬业有限公司矿区采矿部担任副经理,是海外基层一线的管理人员。自2018年加入中钢海外以来,一直专注于公司在海外矿山的露天及地下采矿技术研究。工作中,他深入津巴布韦、菲律宾等国家的铬矿、红土镍矿等项目一线,坚持用“技术”搭台、“沟通”唱戏,将自己的采矿专业优势与海外矿山开发相结合,在生产管理中内化为公司的经营效益。
刚加入公司时,正值中钢菲律宾镍矿项目困扰于估算资源量与实际生产数据存在差异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矿山的生产计划。由于是初次接触红土镍矿,赵健健接到该任务后,一开始也是没有头绪。随后的一段时间他便一头扎在资料里,仔细研读项目的勘探报告,搜集红土镍矿相关的论文,整理项目的历史和勘探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向参与项目的前辈和同事请教,深入矿区丛林实地勘探,总结规律,分析生产揭露矿体的特点。
综合现场团队提供的信息,赵健健认识到该项目矿床属于风化淋滤形成的次生矿床,矿体中存在大量的转石。原来在勘探钻孔施工时,钻头将所遇到的石头挤压到周边,而未取得实际地层的岩芯,导致地质编录时忽略了矿体中废石的影响。经过与现场团队核实这一情况,他兴奋地连夜全面梳理分析历史勘探数据,结合踏勘情况,运用新方法重新建立模型,最终获得与实际生产更吻合的数据,这一成果也为项目后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2022年,赵健健外派至津巴布韦工作,参与中钢铬资源的开发管理。津巴布韦铬矿体薄,为了获得能支撑生产的勘探数据,以往通过加密勘探网度取岩芯并编录,但大量取芯勘探的主要收获仅是查证矿体的连续性,由此增加了一定勘探工程量和成本。
一次在露天采场工作时,他注意到,地面施工的爆破孔周围分布了一圈黑色粉末,走近仔细看发现是铬矿粉经调查得知,原来是由于潜孔钻机施工过程中,钻孔中的矿层被研磨成粉后从而被带出地面赵健健随即联想到这与地质勘探中的反循环钻探异曲同工,可作为生产勘探见矿的标志。经过与现场生产人员交流,他总结出虽然这种方式会产生样品偏差,但作为查证性勘探,该方式施工速度快成本低,避免了重复钻孔施工,十分适合津巴布韦大岩墙的铬矿生产勘探。接着,他马不停蹄地同地质团队一起商讨操作流程,并在露天开采中推广使用了该方法,这一勘探工艺优化也为公司节省了可观的勘探支出。
生产管理处处可算账、处处可降本。在合资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诸多细微环节,需要处处留心。由于中钢津巴铬业矿区范围大,南北跨度超过500公里,矿山人员需每日频繁地穿梭在各矿区之间,因此公司对使用个人车辆的员工补贴政策但由于矿区分散,车辆行程不容易核查。加之当地通讯、监测手段有限,这一制度在基层执行中存在监管难度。他开始思考:是否有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可以加强监管?在对矿区通行的主要线路进行梳理后,赵健健发现大多数远程线路都要经过高速收费站,进而联想到可以通过收费站开具的凭条来核查实际出差记录赵健健经与矿山团队讨论后推行了这一措施,使得公司能有效对人员行程实施监管。
经过工作中的不断总结和锻炼,赵健健深刻意识到降本机会和挖潜空间是无穷尽的,小点子也可能带来大价值,这需要在一线中摸实情、在算账中找对策、在执行中抓落实
编辑:老憨
图片:各单位提供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