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朝阳钢铁轧钢作业区
深化“五型企业”建设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
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
在生产经营、技术创新、质量管控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奠定了坚实基础
↓↓↓
升级绩效管理体系,精准赋能生产。创新性构建“动态平衡评价模型”,将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等12项核心指标深度整合提炼,精准解析出4项固定指标与4项动态指标。这些指标紧密贴合产线实际,能依据工况自动调节权重,实现绩效管理与生产实践的高效联动。同时,配套开发四班实时跟踪统计系统,让倒班作业长对指标分解管控更加得心应手,成功打造“指标-岗位-责任人”的穿透式管理链条。实施后,岗位主动对标率达到92%,工序衔接时间大幅缩短15%。
首创三维缺陷攻关,打造标准模式。首创“工艺-设备-操作”三维分析法,针对挫伤、划伤等顽疾开展系统性攻关。在工艺上,通过优化头部料型跟踪,精准调整拍打器投用标准,有效提升带钢头部卷形精度;设备方面,建立鱼刺护板高度调节参数优化方案,确保设备运行精准稳定;操作层面,修订《质量判定标准》12项,规范员工操作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为热轧产品高质量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设备精益改造,提升综合效能。大力开展设备精益效能提升工程。对F7出口仪表实施“水嘴角度-切水板高度-侧喷压力”三位一体改造,仪表故障率显著降低42%,保障数据监测稳定准确;在带钢对中系统加装导尺框架固定装置,提高了带钢轧制精度;推行轧机清洁度“三定管理”,明确标准、时效与责任人,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构建智能精控模型,助力精准降耗。自主研发“额定在炉时间”智能模型,深度集成钢种、规格、温度等多维度参数,实现能耗的精准管控,预测精度可达±10分钟。该模型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实时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为能耗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模型应用后,吨钢煤气消耗预计降低5%,在保障生产的同时,极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撰稿 朝阳钢铁 王建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郝天皓
责任编辑 张雷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