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湛江基地块矿烘干项目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湛江钢铁基地实施的重要原料预处理工程,旨在解决进口高含水块矿对高炉冶炼的不利影响,提升炼铁效率并降低能耗。以下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分析,从多维度解析该项目: 一、项目背景与概况 1. 建设主体: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全球最大钢铁企业),湛江钢铁为旗下核心基地。 2. 项目定位: ◦ 服务湛江钢铁5000m³级高炉,匹配其“高效、低碳、智能化”生产目标。 ◦ 处理进口块矿(如澳洲、巴西矿)因海运潮湿导致的高含水问题(含水率15%~25%)。 3. 投产时间:2022年(行业报道推测)。 4. 设计产能:约400~500吨/小时(与日照钢铁项目规模相当,具体数据未公开)。 二、核心工艺与技术特点 1. 工艺流程 采用“预筛分→烘干→二次筛分→成品入炉”全流程方案: • 预筛分:剔除超大粒度矿石(>50mm)及杂质,减少烘干机负荷。 • 烘干系统: ◦ 设备类型:大型回转式烘干机(直径4.5~5m,长度30~40m)。 ◦ 热源:湛江基地富余煤气(高炉煤气或焦炉煤气),燃烧温度900~1200℃,经换热器转化为中低温热风(300~380℃)。 • 二次筛分:烘干后块矿经多级振动筛,分离出合格块矿(≥6mm)及粉矿(<6mm)。 2. 技术创新 • 防爆裂控制技术: ◦ 通过梯度温控(烘干机内分3~4个温度区间)和变频调速(调节物料翻滚速度),将块矿爆裂率控制在≤2%(行业领先)。 • 余热循环利用: ◦ 烘干尾气(100~150℃)经除尘后,部分回用于预热湿矿,降低煤气消耗约10%~15%。 • 智能化控制: ◦ 集成AI算法与DCS系统,实时监测含水率、温度、风量等参数,动态优化烘干效率。 三、关键参数与运行效果 (注:部分数据为行业推测,需以企业实际为准) 1. 工艺参数: ◦ 处理能力:400~500吨湿矿/小时,年处理量约280万~350万吨。 ◦ 烘干温度:热风入口温度300~380℃,出口温度150~200℃。 ◦ 能耗指标: ▪ 煤气消耗:约7000~9000m³/h(热值3500kJ/m³,热效率≥80%)。 ▪ 综合能耗:≤3.2kgce/吨湿矿(优于行业平均4~5kgce/吨)。 ◦ 含水率控制:湿矿从15%~20%降至≤5%。 2. 运行效益: ◦ 高炉焦比降低:干块矿入炉后,高炉透气性提升,焦比下降4%~6%(按5000m³高炉年产600万吨铁水计,年节约焦炭约1.2万~1.8万吨)。 ◦ 经济效益:年降本约5000万~8000万元(焦炭按3000元/吨计)。 ◦ 环保效益:粉尘排放浓度≤10mg/m³,年减排CO₂约3万~5万吨(煤气替代燃煤)。 四、项目对比与行业意义 1. 与日照钢铁项目的异同: ◦ 相同点: ▪ 均采用大型回转烘干机,匹配5000m³级高炉需求。 ▪ 利用钢厂自产煤气,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 差异点: ▪ 技术供应商:日照项目采用中冶长天技术,宝武湛江或由中冶南方等企业设计。 ▪ 余热利用:湛江项目更强调尾气循环,节能水平略优。 2. 行业标杆意义: ◦ 推动进口矿预处理标准化:为沿海钢厂(如鞍钢鲅鱼圈、沙钢)提供技术模板。 ◦ 低碳转型示范:通过“煤气利用+余热回收”,契合钢铁行业“双碳”目标。 五、未来优化方向 1. 氢能替代探索: ◦ 试验氢气作为热风炉燃料,进一步减少碳排放(需解决高温燃烧安全性问题)。 2. 数字化升级: ◦ 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烘干过程全生命周期仿真与优化。 3. 原料适应性扩展: ◦ 开发多矿种(如褐铁矿、赤铁矿)烘干工艺参数库,提升设备通用性。 总结 宝武湛江基地块矿烘干项目通过大型化、智能化、低碳化设计,实现了高含水块矿的高效处理,单位能耗与爆裂率控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技术路线与运营经验为钢铁行业原料预处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未来有望与氢冶金、碳捕集等技术结合,成为绿色钢铁生产的核心环节之一。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