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236 期 · 10801 篇
变阵创造业务奇效
——武钢中冶鄂州分公司王成杰、熊奇实施管理变革记
武钢集团武钢中冶鄂州分公司承接的某项操检维调业务,业主方已经连续两年压价,累计降幅达到25%,按照原有方式运营,2024年度效益目标将无法完成,甚至要出现亏损。干,还是不干?怎么才能干下去?鄂州分公司经营室主任王成杰和项目负责人熊奇,组织员工开起了“算账会”。
“反正是亏的,没什么搞头。”“这个状况,干得越多亏得越多、拿得越少,不如不干”……面对业务价格倒挂,部分工发起了牢骚。
可是真的躺平不干,大家的岗位在哪里呢?退出该项业务,即便是58名员工置换其他产线劳务人员,全年压降劳务成本约380万元,仍然存在120万元的费用缺口,员工的收入可想而知。亏损的账算不下去,躺平的路绝不能走!
成立模拟作业区,
实现操检维调一体化
该项业务原来是多个作业区协同,业务管理各自为战,成本、收入难以统一管理。
图为王成杰
“能不能组建模拟作业区,独立运行、单独核算?”不甘心就此躺平、沉沦,王成杰、熊奇再次召集大家,讨论变革业务管理、化实为虚,组建模拟作业区,通过责任唯一的工作主体实现操检维调一体化,把员工薪酬与模拟作业区的经营效益联动考核,实施工效挂钩,促进业务扭亏。
经过讨论,员工们一致认为:只要业务还在,再难也要想办法干下去,唯有拼搏才能保岗位、“活下去”。就这样,模拟作业区诞生了。
严格以收定支,
节约每一分钱
别看是模拟作业区,各项管理毫不含糊。王成杰和熊奇带动全员严格以收定支,节约每一分钱;测算业务产生的边际利润,并紧盯各个生产环节动脑筋、想办法,齐心协力实施内部挖潜。
梳理工作量。算清原来多个作业区的业务“糊涂账”,重新梳理每个人的工作量,一次渣业务用32个人干了原来41个人的工作量,辊压区域指吊每班6个人干了原来7个人的工作量,钢渣热焖区域打水及指吊工也从原来的每班3人变为每班2人。多出来的人员安排到新增业务。
提高设备、物资利用率针对保产车辆工程机械老化、维修成本高、租赁费高废旧皮带积压等问题,模拟作业区整合生产资源,处置闲置设备、物资,处置利用废旧皮带20万余元,减少原材料采购10万余元,退租叉车1台、挖机1台,每月降低设备租赁费用2.4万元。
图为熊奇
狠抓工作质量效率,
凭实力拓展新业务
业务条分缕析、轻装上阵的模拟作业区,在重整基础上,向质量和效率要效益。
狠抓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把用户满意度纳入月度考核,现场作业不把问题留到下工序,不浪费自己的一分钟,不耽误用户的一分钟。秉承“让用户放心、省心、舒心”“工作质量就是岗位,用户满意就是饭碗”的理念,模拟作业区修订《皮带工岗位职责》《皮带工岗位操作规程》等规程制度,开展全员培训和岗位练兵,加强作业标准化管理,现场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到94.6%。
拓展业务扩大营收。因为原有业务合同额降低,模拟作业区经营指标出现缺口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业务面浮流池清淤、成品仓清堵业务等,因为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业主方过去一直外委给其他单位。在业主方对标工作中,模拟作业区抓住机会,配合业主方求,先后投入人工170多人次、工程机械35台次对二次渣皮带区域、洗车台区域、一次渣保产区域进行全面清理清扫整顿,从而使设备见本色、沟渠清洁通畅、现场标识明晰,并协助业主方提升“6S”管理水平。通过系列努力,他们成功固化浮流池清淤、成品仓清堵等业务合同,扩大营收30多万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模拟作业区绝地反击,实现了扭亏为盈。“现在市场形势复杂,我们能稳定下来并盈利很不容易。大家现在的收入比原来有所增长,干劲也更足了。”
变则通、通则久。模拟作业区员工在低开低走的经营业务上变革管理,通过资源整合、生产协同、算账经营,实现了良好绩效。实践证明他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编辑:老憨
图片:各单位提供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