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副书记张玉洪介绍,去年以来,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煤、铁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丰硕。在全国探获煤炭资源量24.84亿吨,相当于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总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4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47.8亿吨),显著提升国家煤炭资源储备,持续巩固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压舱石”兜底保障作用。
安全是矿山生产的重中之重。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小彦表示,山东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山数量众多,其中,煤矿80余处,致灾风险主要是顶板、冲击地压、水害等,非煤矿山600余处,致灾风险主要是冒顶片帮、水害、岩爆等,矿山安全防范压力大。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立足优势积极作为,为全省矿山安全提供坚实的地质服务支撑,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摸清底数、综合研判。二是全面体检、对症施治。在全省主要产煤地市开展了区域性隐蔽致灾因素项目普查,查明老窑、采空区积水、导水裂缝带、瓦斯富集区、冲击地压等各类致灾因素,归纳总结区域性地质灾害致灾规律,为产煤区矿企实施灾害探查、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了关键依据,助力地方加快矿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转型。服务省内矿山企业,承担重点矿企30余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项目。针对矿山隐蔽致灾因素与治理研究,正在开展硬厚岩层下巷道围岩动力响应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等项目,为推动全省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聚才引智、建言献策。
煤层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但同时也存在安全风险。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杨平指出,相对于煤层气,大家对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能更为熟悉,那就是瓦斯,它是赋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烃类气体。一方面,瓦斯存在爆炸与突出等潜在大风险,是威胁矿井安全的“头号大敌”,其爆炸产生的高温瞬间可达1850℃以上,释放的爆炸能量破坏巷道设施并引发冒顶或坍塌,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矿工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瓦斯又属非常规天然气,兼具重要经济和环保价值,是关键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在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气开发利用领域深耕细钻,完成了“变害为宝”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一是聚焦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成立全省首家矿山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提高瓦斯抽采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等技术难题,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开展了“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增透高效瓦斯抽采关键技术理论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其中,在破解传统水力联动机械造穴机械刀臂展开缓慢、造穴直径偏小等技术方面,历经3次迭代研制成功新型水力联动机械造穴装置,孔内造穴直径达700毫米,煤壁内平均展开时间仅需约5分钟,较原机械割刀1小时展开时间提高12倍,煤段内施工效率是水力冲孔工艺的3倍。该装置目前已完成工业化试验,穿层瓦斯治理钻孔施工台效由800米/月提升至1900米/月,大大增强了抽采效果,降低了煤层瓦斯含量与压力,减少了瓦斯突出风险,累计解放5000余万吨煤炭资源。
二是聚焦煤层气开发利用,在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施工地面煤层气抽排井97口,钻探进尺11.7万米,完成工程产值累计近2亿元,实现降低瓦斯灾害与提高煤层气产量及利用效率的“双赢”。同时,开展井下瓦斯开发利用技术攻关与实践,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难题,完成了井下瓦斯钻探进尺70余万米,抽采瓦斯纯量逾1000万立方米,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三是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参与编制《煤层穿层钻孔水力冲孔技术规范》等国家能源行业规范2项,获相关领域专利授权30余项,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二等奖,协同卸压增透关键技术及装备等科研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地面瓦斯采动井与井下穿层钻孔区域治理,与集预测、预防、设计、施工、评价于一体的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体系,拓展了煤矿生命周期地质技术服务新领域。其中,封孔新技术研究通过集中多项技术优势,实现了瓦斯抽采钻孔带压钻屑回填高效封孔关键技术突破,使封孔时间及成本节省超50%,封孔成功率达到98%以上,瓦斯浓度、抽采流量明显提升,钻孔有效抽采时间大大延长。
来源 | 整理自山东省人民政府
编辑 | 王越
更多资讯/分析/解读/会议👇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