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煤矿采掘工作面距离延长,用电设备数量增加、功率增大带来的线路末端电压低、电压波动和波形畸变等系列的长距离供电电能质量问题,通过采用电压补偿与阻抗压降自适应算法,基于场内试验及现场实测等方式,建立电网综合调节远距离补偿模型,在不采用并联电缆、移动变压器等传统措施条件下,解决长距离供电电能质量问题,实现掘进工作面3000m长距离供电、采煤工作面5000m长距离供电。
文章来源:《智能矿山》2025年第3期“学术园地”栏目
作者简介:张元吉,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开发的相关工作。E-mail:zhangyuanji@fengguang.com
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引用格式:张元吉,魏继云,高栋,等.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远距离供电方案优化与应用[J].智能矿山,2025,6(3):80-83.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阅读pdf全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矿山智能化建设进展
随着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推进,煤矿逐步向深部开采,采煤设备功率等级增大,工作面供电距离不断延长,对井下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增加采掘设备与供电设备距离,会出现井下电网和电气设备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末端电压低、电压波动、电流波形畸变等系列长距离供电电能质量问题。导致大型设备启动困难甚至频繁烧毁、运行期间频繁跳闸,降低开采设备绝缘性能,易引发用电安全事故,严重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和效率;同时,长距离电力传输使得矿井送配电线损增大,给煤矿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因此,为降低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提高煤矿井下用电安全性、减少煤矿井下用电安全事故的产生、降低线路和感性设备的功率损耗,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目的,本文针对煤矿井下长距离供电问题,分析4种传统治理方案,并提出了应用电网综合调节装置的高效治理方案。
煤矿井下长距离供电传统治理方案
1.1 电缆并联和增加电缆线径方案
采取多根电缆并联或更换较大线径电缆。减少同等传输长度电缆的等效阻抗,减少电缆压降,弊端是增加电缆成本投入,敷设难度较高,电缆并联和增加电缆线径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电缆并联和增加电缆线径方案
1.2 提高移变输出电压
调节移变抽头,提高供电首端电源电压,以弥补线路损失。弊端是设备停机或空载运行时末端电压偏高,对电缆和设备绝缘耐压造成一定威胁,甚至损坏设备,提高移变输出电压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提高移变输出电压方案
1.3 移动变压器位置后移
移动变压器位置后移,减小设备与供电电源间供电电缆长度,减小电缆压降,弊端是频繁移动变电设备带来较大不便,增加施工成本,移动变压器后移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移动变压器后移方案
1.4 负荷端增加防爆SVG进行无功补偿
在工作面配置矿用防爆SVG,并且接于负荷设备侧,进行无功补偿,提高末端网压,稳定设备运行,节能降耗。此方案需要将SVG靠近负荷设备,现场具备相应条件可同步移动防爆SVG与负荷,不具备相应条件,可放置在离负荷较近硐室,弊端是需多次移动防爆SVG,增加施工成本,防爆SVG无功补偿方案如图4所示。
图4 防爆SVG无功补偿方案
煤矿井下长距离供电优化治理方案
针对上述4种传统治理方案的不足之处,创新提出1种采用电网综合调节装置补偿方案,在线路中间增加电网综合调节装置,提升线路电压,保证末端设备的工作电源电压需求,增加电网综合调节装置补偿方案如图5所示。
图5 增加电网综合调节装置补偿方案
增加电网综合调节装置补偿方案具备以下3方面优势。
(1)稳定供电电网末端电压值
电压综合调节装置可实现井下供电系统无功补偿,提高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减少无功损耗造成的线缆压降损耗,针对有功电流造成的线缆损耗问题,采取补偿方案来提升供电系统电压,补偿因系统有功电流造成的线缆压降损耗,解决长距离末端电动机端电压低的问题,稳定供电电网末端电压值。
(2)解决长距离末端电压低
电压综合调节装置可放置于线路中间位置,将电网电压提升至某设定数值,后经长距离线路造成压降后,仍保证负荷端电压满足需求,保证负荷正常工作。
(3)避免负荷端电压波动大
装置具备自动距离补偿功能,可根据电网电压、线路电流等参数,自动计算补偿电压值,确保在不同供电距离、不同负载率的情况下,负荷端电压保持在一定电压范围内变化,避免因电压波动大,导致无法正常工作。
电网综合调节装置补偿方案现场应用
电网综合调节装置已在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长城五号矿业有限公司(简称长城五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成功投运。长城五矿掘进面存在长距离供电压降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案是每掘进一段距离就移动移变,此方案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影响生产进度,亟需改进措施。
详细分析工作面的用电情况,掘进工作面系统工作电压为1140V,掘进机功率518kW,其中油泵电机功率200kW,截割电机功率318kW,移变容量为1MW,电缆线径为120mm,设计总掘进距离为2.8km。
计算掘进机启动情况见表1。
表1 长城五矿掘进工作面供电线路数据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当掘进机距离移变1.4km时,掘进机启动和正常运行时,会出现压降过大设备停机情况,需在距离移变1.4km处增加电网综合调节装置,电网综合调节装置安装位置如图6所示。
图6 电网综合调节装置安装位置
装置输出电压目标值设定为1300V,经过电网综合调节装置后,线路输出电压维持在约1300V,电网综合调节装置到掘进机的距离可延长至1.4km。
增加电网综合调节装置后,掘进工作面距离达到2.8km,掘进机工作正常,成功解决了长距离供电压降问题。减少了移变移动次数,设备运行稳定,得到客户一致好评,现场运行照片如图7所示。
图7 长城五矿井下电网综合调节装置
总结
(1)分析了井下用电设备功率增大和工作距离延长,对长距离供电压降问题的影响,尤其是直接启动时产生的巨大冲击电流,导致设备启动困难。采用电网综合调节治理装置,有效补偿长距离供电线路压降,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2)煤矿井下长距离供电解决方案研究多集中于传统治理方案的探讨,如增加线缆线径、抬高首端电压、移动供电设备本体等,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但并未根本解决问题,同时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和效率降低。
(3)重点探讨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引入新型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成本及投资回报率还需全面分析。长距离供电系统方案应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安全等多方面因素,为煤矿企业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END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赵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智能矿山》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ine
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