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标准
标准名称
ISO 7637- 2: 2004Road vehicles -- Electrical disturbance by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ISO 7637- 3: 2007Road vehicles -- Electrical disturbance by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CISPR25:2008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ceivers used on board vehicles, boats, and on devices-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ISO11452-2:2004Road vehicles – Compon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Part 2: Absorber-lined shielded enclosure
ISO11452-4:2005Road vehicles – Compon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Part 4:Bulk current injection (BCI)
ISO10605:2008Road vehicles-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ISO 16750 -2:2006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of E/E equipment
2、功能状态等级
为了能够表示电池组系统经过测试所表现的效果,测试结果被定义为几种功能状态。
功能状态:
状态 A:样件在试验中和试验结束后,都能满足全部规定的功能规范要求;
状态 B:试样在试验中所有功能都能满足全部规定的功能规范要求,但允许有一个或多个参数超过极限要求,试验后所有的功能均能自动恢复到正常极限范围内;储存记忆功能应满足功能状态A的要求;
状态 C:样件在试验中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符合功能规范要求,但是试验后所有功能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
状态 D:样件在试验中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符合功能规范要求,但是试验后通过复位或简单的技术处理(如更换保险丝)后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状态 E:样件在试验中及试验后,有一个或多个功能不符合功能规范要求,必须经过替换或者维修。
3、工作模式
电池组系统将在如下几种模式下工作:
不上电
快充电
放电
慢充电
冷却
4、机械结构示例
机械外形结构请见下面所示,作为参考
4.1电池组系统机械外部轮廓示例
4.2电池组系统接口示例
5、测试要求
5.1通用测试需求
测试台架中电池包低压供电电源电压需满足:13V≤U≤14.5V,并同时并联一个标称电压12V的铅酸电池(启动或动力电池均可);
电池组系统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功能监控,测试完成后,必须进行功能检查。(见附录A:功能监控和检查项示例)
如无特殊说明,测试条件如下:
测试温度: 23 °C ± 5 °C环境温度
供电电压: 14V ± 0.2V
测量设备: 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度,其精度应高于被测指标精度一个数量级或者误差小于被测参数允许误差的1/3
工作电压范围:
额定电压U(V)
工作电压
Umin
Umax
12
9V
16V
5.2一般电气测试项目
5.2.1反极性保护
--试验目的
模拟外接电源启动、极性反接时,试件的抗反极性保护能力
--试验方法:
测试条件
温度
室温(+23
持续时间
(60 )s
测试电压
-14V 0.2V
试件正常连接,按照测试条件,对试件的所有低压电源输入端口施加测试电压,观察现象。
恢复正常工作电压后,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观察现象。
--技术要求:
功能等级:C
5.2.2长时耐过压测试
--试验目的
模拟DC/DC的输出电压在最大输出电压16V时的状况。
--试验方法:
测试条件
温度
35℃
测试持续时间
60 min
测试电压
15.8~16V
工作模式
C(风扇占空比设置50%)
试件正常连接,按照测试条件,对试件的所有低压电源输入端口施加测试电压,观察现象;
恢复正常工作电压后,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测试,观察现象。
--技术要求:
功能等级:A
5.2.3短时耐过压测试
--试验目的:
模拟DC/DC输出过压保护失效时,DC/DC的输出电压高于正常电压时的状况。
--试验方法:
测试条件
温度
室温
测试持续时间
60s
测试电压
24V 0.2V
工作模式
(风扇占空比设置50%)
试件正常连接,按照测试条件,对试件的所有低压电源输入端口施加测试电压,观察现象
恢复正常工作电压后,对电池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观察现象。
--技术要求:
功能等级:C(容许风扇进入过压保护,电压回复后功能正常。电池组系统功能正常)
5.2.4静态电流
--试验目的:
测量电池组系统系统静态电流。
--试验方法:
电池组系统系统状态:关闭电池组系统所有能直接关闭的电器,只连接低压测供电端和风扇电源线,使电池组系统处在闭环回路状态,测量低压测供电端端口流过的电流。
测量时间:测量时间不少于20min。观察静态电流的变化,应当至少有一次电流降低,若静态电流在30min内没有降低且大于200mA的,需检查电池组系统是否全部关闭。
测量方法:在系统工作情况下,断开全部信号,当控制器不在工作后3min后,测试低压侧供电端的电流。
--技术要求:
<1mA。
5.2.5电压下降时的复位性能
--试验目的:
模拟电压下降时试样的复位性能。该项试验适用于具有复位功能的试样。
--试验方法: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设置50%);
试验实施:见图3。
施加电压 Uomin ≥10 s。
电压下降幅值: 0.5 V / 次。
电压变化时间: < 100ms。
降压驻留时间: 5s。
功能试验时间(在Uomin时):≥10 s。
当电压达到≤0.5 V 时,试验结束。
--技术要求:
工作电压范围内: 功能状态 A
工作电压范围外: 功能状态 C
5.2.6短路保护
--试验目的:
模拟输入和输出端短路。
--试验方法:
工作模式:电池组系统上电,电池组系统和风扇低压接插件外部输入和输出线依次短路到电源端和地端,持续时间60S,其他输入和输出线开路。
步骤:
连接到电源,激活输出,持续60S,关闭输出,断开电源,功能测试;
连接到地,激活输出,持续60S,关闭输出,断开电源,功能测试;
--技术要求
功能状态 C。
5.2.7电源电压的缓慢上升和下降
--试验目的:
模拟12V蓄电池的缓慢放电和充电
--试验方法: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设置50%);
把试验电压加到全部低压电源输入端;
电源电压从Umax下降到0V;
电源电压从0V上升到Umax;
电压变化(0.5±0.1)V/min。
--技术要求
工作电压范围内:功能等级 A;
工作电压范围外:功能等级 C;
5.2.8欠压过压时的功能
--试验目的:
验证试件在过欠压时的功能。
--试验方法: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设置50%);
在试件的所有电源输入端施加测试电压。
--技术要求
测试电压<6V 允许试件无功能;
6V≤测试电压<9V (选择6V电压点)试件输出输入功能关闭,通讯功能正常,能够记录电压欠压事件;
9V≤测试电压≤16V,(选择9V和16V电压点)试件所有功能正常;
16V<测试电压≤18V (选择18V电压点)试件输出输入功能关闭,通讯功能正常,能够记录电压过压事件。恢复正常工作电压后,功能恢复正常;
18V<测试电压≤26.5V (选择26.5V电压点)试件输出输入功能关闭,通讯功能正常能够维持1min,试样不能损坏。恢复正常工作电压后,功能恢复正常。
5.3 EMC测试
5.3.1 Radiated Emissions (RE)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RF 辐射发射大小,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CISPR 25:2008的要求。
--试验布置:(参照 CISPER 25 6.4.3 Figure 11, Figure 12, Figure 13.)
--试验要求:
应用频率范围:150kHz~2500MHz。
试件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0,90%分别测试,放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3A电流放电);
天线系统要求:150kHz~30MHz频率范围测量使用单极垂直天线;
30MHz~200MHz频率范围测量使用双锥天线,包括垂直极化
和水平极化方向;
200MHz~1000MHz频率范围测量使用对数周期天线,包括垂
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方向;
1000MHz~2500MHz频率范围测量使用一个喇叭天线,包括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方向;
限值列表:
注:准峰值测试方式---先采用峰值进行预扫描,对于峰值不满足准峰值限值的频段选取最大超标点读取准峰值并记录即可,请勿直接用准峰值扫描。
5.3.2 Conduct Emissions (CE)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电源线RF传导发射大小,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 CISPR 25 :2008的要求;
--试验布置:(参照 CISPER25 6.2.2.2 Figure 5)
--试验要求:
只对低压电源线进行测量
应用频率范围:150kHz~108MHz。
试件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0,90%分别测试,放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3A电流放电);
限值列表:
传导发射平均值和准峰值限值要求
测试频段
RF业务
频率范围
平均值限值dB(V)
准峰值限值dB(V)
广播LW
0.15MHz~0.30MHz
70
77
0.30MHz~0.53MHz
70
77
广播MW
0.53MHz~1.8MHz
50
57
1.8MHz~5.9MHz
50
57
广播SW
5.9MHz~6.2MHz
45
52
6.2MHz~26MHz
45
52
移动业务CB
26MHz~28MHz
36
43
28MHz~30MHz
36
43
移动业务VHF
30MHz~68MHz
36
43
10
TV频段I
68MHz~76MHz
30
37
11
广播FM
76MHz~108MHz
30
37
注:准峰值测试方式---先采用峰值进行预扫描,对于峰值不满足准峰值限值的频段选取最大超标点读取准峰值并记录即可,请勿直接用准峰值扫描。
5.3.3 射频传导发射-电流法
--试验目的:
考察零部件所有线束对空间传导发射大小,避免对其他电路产生干扰;
--试验方法和设备:
满足CISPR 25-2008的要求。实验线束全部放入测试环中;
--测试距离:
电流钳距离EUT端子的距离为50mm和750mm;
--试验要求:
应用频率范围:150kHz~108MHz。
试件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0,90%分别测试,放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3A电流放电);
限值列表(以准峰值和平均值):
注:准峰值测试方式---先采用峰值进行预扫描,对于峰值不满足准峰值限值的频段选取最大超标点读取准峰值并记录即可,请勿直接用准峰值扫描。
5.3.4 Radiated Immunity(自由场)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抗窄带电磁能量辐射的能力,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ISO 11452-2 的要求;
--试验布置:(参照ISO11452-2 7.6 Figure 2,Figure 3)
--试验要求:
测试频率:200M~2000MHz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50%,放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3A电流放电);
限值列表:
测试等级:3
功能状态:A
5.3.5 大电流注入(BCI)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抗窄带电磁能量辐射的能力,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ISO 11452-4 的要求。
--试验布置:(参照 ISO11452-4 )
关键字:1 EUT 2 线束 3 负载模拟器 4 模拟和检测系统 5 电源 6 人工网络 7 光纤 8 测量设备 9 射频测量探头 10 射频注入探头 11 接地平板 12 绝缘垫13 屏蔽室
--试验要求:
测试频率:1M~400MHz;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50%,放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3A电流放电);
测试等级列表:
测试等级:Ⅲ
功能状态:A
5.3.6 ESD静电放电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抗静电放电的能力,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ISO10605-2008的要求;
试验分无源模式放电试验和有源工作模式放电试验。
—试验布置
无源试验模式布置:
有源试验模式布置:
--试验要求:
无源试验模式:
试验中,待测器件不接电源和负载;
测试点:接插件各引脚、电池组系统外壳搭铁点、电池组系统安装支架。
试验等级见下表:
放电类型
严酷等级
每个极性的放电次数
功能状态
接触放电
C=150pF,R=330
±8kV
空气放电
C=150pF,R=330
±15kV
有源试验模式: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50%,放电回路连接阻性负载,3A电流放电);
测试点:电池组系统外壳搭铁点、电池组系统安装支架。
试验等级见下表:
直接放电:
放电类型
严酷等级
每个极性的放电次数
功能状态
接触放电
C=150pF,R=330
±8kV
空气放电
C=150pF,R=330
±15kV
间接放电
放电类型
严酷等级
每个极性的放电次数
功能状态
接触放电
C=150pF,R=330
±8kV
50
5.3.7 电源线瞬态抗干扰实验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抗电源线瞬态电压脉冲的能力,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ISO 7637-2:2004的要求,共有脉冲1、2a、2b、3a、3b试验。
--试验要求: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干扰试验脉冲试验严酷等级要求见下表:
电源线瞬态传导抗干扰试验严酷等级要求
试验脉冲
试验等级
最小脉冲数或者试验时间
功能失效等级
脉冲 1
-100V
500个脉冲
脉冲 2a
+50V
500个脉冲
脉冲 2b
+10V
10个脉冲
脉冲 3a
-150V
1h
脉冲 3b
+100V
1h
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50%)。
--试验脉冲波形:
试验脉冲1:模拟电源与感性负载断开连接时所产生的瞬态现象。
试验脉冲1参数
+13.5V
Us
-100 V
Ri
10
Tr
1μs
Td
2 ms
T1
0.5~5s,保证EUT可以正确初始化
T2
200 ms
T3
<100μs,切断电源到应用脉冲所需要最小时间
试验脉冲2a:模拟由于线束电感原因,使与试样并联的装置内电流突然中断引起的瞬态现象。
试验脉冲2a参数
+13.5V
+50 V
μs
50μs
0.5s
试验脉冲2b:模拟点火开关断开时的瞬态现象。
试验脉冲2b参数
+13.5V
Us
+10 V
0.05
0.5 s
1 ms±0.5 ms
12
1 ms±0.5ms
1 ms±0.5 ms
试验脉冲3a和3b:模拟由开关过程引起的瞬态现象,这些瞬态现象的特性受线束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
试验脉冲3a参数
+13.5V
-150 V
50
0.1μs
5 ns
100 μs
10 ms
90 ms
试验脉冲3b参数
+13.5V
+100 V
50
0.1 μs
5 ns
100 μs
10 ms
90 ms
5.3.8 I/O线瞬态传导抗干扰
--试验目的:
考查零部件抗I/O线瞬态电压脉冲的能力,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足ISO 7637-3: 2007的要求;
—试验布置:
容性耦合钳法 (CCC) 试验布置,参照ISO7637-3 ;
—试验要求:
对所有输入和输出线测试;
试件工作模式:C(风扇占空比50%);
试验脉冲a和 b:
快速瞬态试验脉冲是模拟开关过程产生的电瞬态。电瞬态的特性受线束的分布电容和电感的影响。
试验脉冲a,负脉冲:
快速瞬时试验脉冲a参数
-60 V
5 ns
0.1 μs
100 μs
10 ms
90 ms
50
试验脉冲b,正脉冲:
快速瞬时试验脉冲b参数
Us
+ 40 V
5 ns
0.1 μs
100 μs
10 ms
90 ms
50
试验等级要求:
快速瞬态试验脉冲要求
试验脉冲
试验等级
试验时间
功能等级
脉冲 a
-60V
10min
脉冲 b
+40V
10min
5.3.9 电压瞬态发射
--试验目的:
考察零部件工作电源线瞬态电压发射大小,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满ISO7637-2 :2004的要求;
零部件为潜在的传导骚扰源,需要测量零部件EUT瞬态电压传导发射的强度。
--试验布置:
—试验要求:
分别在放电继电器断开和闭合、风扇开启和关闭条件下分别测试;
采集十个波形,记录含有最大正幅值和最大负幅值(及与之相关的参数)的波形;
慢脉冲布置见上图a,快脉冲布置见上图b;
限值见下表:
慢脉冲-正极性
﹢75V
慢脉冲-负极性
-100V
快脉冲-正极性
﹢100V
快脉冲-负极性
-150V
附录A:功能监控和检查项示例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公开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真从入门到精通28讲-2023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真)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