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铁建15位员工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们以非凡智慧、精湛技艺和不懈奋斗,在平凡岗位上铸就非凡。中国铁建《微光-劳动季》特别企划,带你一起领略2025中国铁建全国劳动模范的风采。
清晨6时,一片长32米、重约700吨的箱梁被精准吊装在成达万高铁达州段最长铁路桥鲤鱼河特大桥支架上,2300米的“长龙”蜿蜒在川东北大地。“大桥顺利贯通!”桥墩下,韦有波长出一口气。扎根一线二十年,这是他参建的第五项铁路工程。
“练就铁骨头,敢挑千斤担。”韦有波工作日志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支持他屡次攻克世界性技术壁垒。2013年,他初任田桓铁路项目书记兼副经理,迎面“撞上”全国最大规模岩堆隧道——大前石岭隧道。他扎进工地三个月,与地质专家反复推演,最终以“地表U型泡沫注浆+融冰注浆+洞内全断面超前管棚注浆”的组合拳,驯服了这条“吃人隧道”。
参建成贵铁路时,面对喀斯特地貌下260米深谷造桥的极限挑战,韦有波带领团队创新研发“双向极不对称水平转体”技术,建成我国高铁首座上承式钢管拱桥——西溪河大桥,创下转体精度、跨度等多项纪录,为全球同类型桥梁建设树立标杆。
韦有波领衔的“一拖二”式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国家授权专利2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5篇,捧回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荣誉,培养出百余名技术骨干,持续向创新高地进发。
韦有波是技术尖兵,更是管理能手。进军汉巴南,在长28公里桥隧相连的项目管段,他探索“分区分级+交叉分解+流水作业”施工管理法,实现多项全线第一。挂帅成达万,面对桥隧比达83%的恶劣地质环境和线路穿越复杂地面空间类型难题,他与地方政府成立“联合党委”,破解征拆难题,修建惠民公路,促进工程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背负数十斤设备穿行旷野,黝黑肤色记录28年测绘足迹,金丝眼镜映照精益求精的锐利目光,温晓辉以两万次测量零失误的传奇,斩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最美公路人”等荣誉,用经纬仪书写新时代工匠精神。
1997年,温晓辉在珲春至防川公路大盘岭隧道开启测绘人生。零下30摄氏度的寒夜,他艰难迈着冻僵的双脚往返隧道测量,一边严防危岩坠落风险,一边操作笨重光学仪器,淬炼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的坚定信念。
较真,是温晓辉的职业烙印。在云万高速项目,他凭借对图纸的精准记忆,用CAD制图推翻相关单位质疑;在奉云高速建设中,他揪出22.4厘米标高误差,避免重大损失。28年来,他累计复核图纸超万张,百余次纠正设计偏差,筑起工程质量防线。
创新,是他突破技术壁垒的密钥。他自学CASIO编程开发测量程序,研发成果获测绘软件著作权16项;发明“夜间测量塔尺”,提升工效4倍;设计“壁挂式强制对中装置”,破解调平难题,20项国家专利见证技术革新。2019年,温晓辉作为带头人,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隧道断面绘图软件斩获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
这位逆袭为特级技师的“金牌教头”,独创“理论+实操+创新”培养模式,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13名徒弟在国家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团队连续三年包揽中国铁建测量竞赛团体冠军。工作室孵化26名高技能人才,其中3人成长为项目测量负责人。
从东北林海到云贵高原,温晓辉以毫米精度标注山河,用双手测绘未来,书写奋斗者的坐标诗篇。
7年来,坚守高原铁路建设一线,率队完成调查解译4900平方公里,识别隐患点15246处,优化方案缩短线路近30公里……凭借这份优异答卷,王杜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2018年10月,高原铁路规划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作为项目勘察设计技术队长兼地质组长,王杜江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突击队”踏上了青藏高原的土地,在沿线驻地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苦、交通条件最差、地质问题最难的横断山脉怒江峡谷区开启了高原铁路的勘测征程。
“蓝色岩羊”,是当地藏族同胞对王杜江的亲切昵称,因他常年穿着蓝色工作服在高原峭壁间攀爬勘察。在其负责的区段内,凡涉及重大隧道、桥梁等控制性工程,他都想尽办法到达调查点位,确保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这一形象称谓,正是对其工作中昂扬姿态的高度概括和美好赞誉。
在高原铁路的建设过程中,王杜江团队不断突破国家勘察技术的“天花板”,创造了多项纪录:国内首创复杂高原艰险山区天空地多源勘察技术融合方案;国内首次将航空物探应用于工程勘察,使工作效率提高200%;国内首次全面开展藏东南地区活动断裂调查研究;国内首创高原山区地质灾害判识技术;国内首次实现超千米全孔连续取芯水平钻探,并实现“一孔多用”综合勘探……大量翔实珍贵成果,造就了高原铁路地质勘察的关键性突破。
“蓝色岩羊”的身影依然在高原铁路建设中跃动奔走,王杜江团队中的7名青年技术骨干也已成为高原铁路、跨海通道等“超级工程”的中坚力量,继续偕行壮怀征四方。
光荣属于劳动者
幸福属于劳动者
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敬!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