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
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4月28日上午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2426人受到表彰
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
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铁大桥局集团
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测量组组长
首席技师
秦环兵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全国劳动模范
秦环兵
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工匠”称号获得者,2024年入选“大国工匠培育人选”名单,国家级测量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34年来
秦环兵扎根桥梁施工一线
参与了21座国内外重要桥梁的建设
从零下30多度“一带一路”重点工程
中俄同江铁路大桥的爬冰卧雪
海拔4000多米无人区
新建高原铁路怒江桥的攀山越岭
世界最高桥塔
常泰长江大桥的经天纬地
世界最长高速铁路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公铁大桥的踏潮搏浪
他带领团队实现了
桥梁测绘零误差、精度毫米级控制的奇迹
引领了
中国桥梁建造测量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擦亮了桥梁建设的“中国名片”
为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出中国桥梁测量工匠的应有奉献
▲秦环兵工作照
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熔铸中国桥梁品牌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中国桥梁品牌指明了方向。
作为共和国桥梁建设的“国家队”,中铁大桥局从“建桥之都”武汉出发,从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首桥飞架”到如今的“风雨七十载,彩虹四千座”,中国桥梁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常泰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主跨达1208米,大桥6号主塔高达350米,为世界最高桥塔,堪称桥梁届“珠穆朗玛峰”。在这座超级工程的建造过程中,以秦环兵为代表的建设团队破解了深水基础与超高塔施工两大世界级难题。
▲常泰长江大桥
秦环兵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6号主塔墩沉井下沉的监测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秦环兵在大桥6号主塔墩沉井轴线测点位置安装了4台GPS,实时监测沉井倾斜状态。这种“三维姿态自动化监测技术”如同为沉井装上了神经感知系统,可捕捉微小的位移变化。最终,大桥6号主塔墩沉井实现精准着床、精准终沉,并且比原计划工期提前35天完成,节省各项施工费用约1750万元。该成果实现了我国大跨桥梁深水沉井基础施工的新突破,开创了深水沉井基础施工先例。
常泰长江大桥6号主塔高达350米,是世界最高桥塔。秦环兵在350米超高四塔肢钢混组合主塔测量控制技术应用中,创新运用多项式回归模型分析法、多棱镜多测点同步观测法、多基点“五固定”观测平差法,减少了测量误差,将测量效率提高2倍以上,确保了主塔各节段姿态得到精准控制。同时,该方案促使主塔施工比原计划工期提前110天完成,节省各项施工费用约1055万元。该成果还荣获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勇于攀登
创新技术攻克行业“难题”
秦环兵始终秉承“跨越天堑、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勇于创新,实干担当,和团队一起攻克了多项困扰行业多年的“顽疾”,在世界级桥梁建造中展示湖北力量。
在建的世界最长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位于世界著名的强涌潮海湾,大潮落差达8.93米。因为强涌潮影响,必须在水位达到要求的短短4至5小时内完成船舶起抛锚及墩身吊装定位。
▲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高铁大桥
秦环兵联合清华大学及武汉大学实验室,通过研发磁吸尺及APP软件、移动构件姿态监测工装、北斗吊装指挥系统及数智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实时采集,系统计算分析,确保海上装配式墩身吊装实现毫米级快速安装定位。大桥装配式墩身智能吊装高精度定位测控技术提高了墩身安装精度和速度,降低安全风险,还节省了船舶、仪器及人工费用约143万元。
▲秦环兵
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中,秦环兵带领团队开发出垂直度智能监测工装,手机APP可实时显示钢护筒插打的垂直度,确保了钢护筒顺利插打至地下46米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3‰,提高工效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165万元。
▲建设中的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
顽强拼搏
劳模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秦环兵以学教人,致力于测量技术的薪火相传;以德育人,传递榜样力量。2012年9月,在中铁大桥局的支持帮助下,秦环兵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工程测量领域导师带徒和课题研究。工作室先后取得国家专利、测量工法、科技进步奖等创新成果56项,培育出金牌职工2人、测量负责人15人、测量技术骨干100余人,他本人也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湖北省特殊津贴的专家。2019年,工作室通过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
▲秦环兵劳模创新工作室
哪里艰苦哪里就有秦环兵的身影。在“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中俄同江铁路大桥的建设中,秦环兵带领测量队员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在及腰的积雪上匍匐前进,每隔20米断面测量一次,每天在雪地里要来回行走1万5千米。
▲中俄同江铁路大桥
饿了吃面包、渴了吃雪,就是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下,建设团队最终兑现了对业主的承诺,比俄方早3年完成了施工任务。秦环兵和团队们创造的中国速度、中国质量让同台竞技的俄罗斯工程师也连连赞叹:“中国人真了不起!”
高原铁路怒江特大桥建设过程中,在海拔4000米高的缺氧环境下,秦环兵带着便携式氧气瓶,头戴氧气罩,背着沉重的测量仪器穿梭在高差1000米的悬崖峭壁、深壑幽谷之间。面对河谷两岸随时可能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的危险,他依然冲锋在前,靠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完成了项目所需的各项测量工作。
▲秦环兵正在项目现场完成测量工作
从一名普通桥梁测量员到一位测量专家,秦环兵始终虚心学习、不断进步,他曾写下23.6万字的学习心得,还刻苦钻研,取得发明创新和专利56项。秦环兵以智慧和创新书写了一名大桥劳动者的精彩华章,他的拼搏精神引领了时代的新风尚。
▲秦环兵
“像火炬一样发光发热”
秦环兵曾这样说
未来
秦环兵将带领更多的桥梁工匠
在江河湖海
用毫米级刻度
丈量中国桥梁的世界坐标
向劳模学习向劳模致敬!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何 敏
【相关推荐】
最新进展!宁波市域铁路象山港跨海大桥主桥段首片钢箱梁成功架设
开始上部结构施工!厦金大桥(厦门段)A3标海上首联现浇梁浇筑完成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