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222 期 · 10739 篇
长江航道如动脉般蜿蜒而行,钢板的温度与叉车的轰鸣交织成日常。在这里,欧冶云商华中大区物流服务团队用行动书写着“于毫厘处见匠心”的执着。从“传统吊钩总刮花板材”到创新用上“平衡梁软吊带”,从“无车可用”到“水泥地开单”,他们用笨功夫啃下硬骨头,把“精准服务”写成了贴在钢板上的标签、记在客户心里的账本。
见微知著,摸准客户的“急难愁盼”
202411月,团队在走访中发现某超长板材生产领军企业客户仓储物流环节面临多重瓶颈:其产品单根长度达14.5米,传统仓库难以满足存储需求,且传统装卸工艺易造成表面划伤,月均质量损耗率居高不下。此时,团队发现刚投用的D1米层高室内仓、智能货位和临江区位优势,恰好匹配客户“安全存储、高效周转”需求。华中大区迅速组建专项服务团队,选派仓储专业骨干赴客户处。在沟通中,团队并未急于推介仓储服务,而是通过系统化走访调研,精准识别客户在超长板材存储、装卸及周转环节的核心痛点。经多轮深度交流,团队了解到——客户不仅需要可靠的仓储载体,更期待能够深度理解其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如琢如磨,为一块钢板设计“保护衣”
面对客户的特殊命题,团队迅速行动,为客户量身定制专项物流方案。针对超长板材的特殊性和高防护要求,他们翻出最新的《宝钢股份碳素钢作业手册》,做了一次又一次吊装方案推演,最终从力学平衡原理里找到了灵感——用“平衡梁软吊带”给钢板做件“保护衣”。这种工艺通过优化吊装受力结构,减少板材在装卸过程中的摩擦与碰撞,有效降低表面损伤风险。在仓储管理上,团队更是充分利用D1库的空间优势,规划专属存储区域,设计科学堆存方案,确保超大尺寸板材的安全存放。在运输环节,团队提前与物流供应商协调,储备专用短驳车辆,优化运输路线,实现仓储运输全链路高效协同。
信守不渝,守护服务质量的“生命线”
春节前夕的武汉工业港寒风呼啸,客户的3000吨超长板材急需入库,却撞上了行业保产高峰期——青山基地短驳运输资源紧张,长途运输车辆骤减。华中大区物流团队没有退缩,他们主动与仓储部、联运部协同,搭建起从生产厂到车队、仓库直至终端客户的有效沟通机制;没有固定办公桌,就在仓库门口的水泥地上铺张纸板开提单;运输计划紧张,就围着叉车引擎盖每日召开保产会,手机里存满了实时更新的生产准发信息;仓储部主任及现场主管化身“守夜人”,轮守仓库保障作业安全高效;装卸区的质检人员打着手电筒弯腰检查板材边缘,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瞬间凝结,却顾不上搓搓冻僵的手指——他们知道,任何一道划痕都是对客户信任的辜负。
这样的坚守持续了二十多天。当最后一辆货车在黎明前驶离仓库,团队成员的工装早已沾满机油和锈迹,鞋子也磨出了毛边。但没人在意这些细节,他们更在乎的是:客户的板材按承诺安全入位,系统里“零事故、零延误、零投诉”的记录清晰可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保产战里,没有特写镜头,只有无数个俯身核对的背影、凌晨的调度电话、冻红的鼻尖和坚定的目光。这些藏在钢板纹路里的故事,让“信守不渝”四个字有了最朴实的注脚。
信如磐石,行胜于言。华中大区物流服务团队以“诚信为核,坚守宝武人真诚底色,将“用户至上”融入装卸核验的专注、方案推演的较真、保产会战的坚守。他们说,深耕细作就是把别人眼里的“差不多”,做成自己心里的“差不得”——服务从不在嘴上,而在客户信任的目光中。这群用脚丈量需求、用心打磨服务的物流人,早已把诚信刻进每一处细节里。
喜迎党代会之“阵地风采” | 欧冶云商党委:数字革新拓市场,砥砺前行向未来
党建赋能物流协同链建设 | 欧冶工业品与欧冶云商开展党组织共建
编辑:徐晨杰
图片:欧冶云商提供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