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优秀的铁道兵致敬
泪目,向英雄致敬!
镶嵌在身体和灵魂里的勋章!致敬!
……
4月16日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
“老师傅,您把项链摘了做CT……”他的回答让人泪目》广大网友纷纷留言
感动全网
该报道深情讲述了
60年前在援越抗美战争中
老铁道兵吴以先所在的连队
突遇美军轰炸
他身负重伤仍坚守阵地的英雄事迹
CT影像里所谓的“项链”原来是
炸弹爆炸后散出的33枚钢珠
“钢珠项链”见证了曾经的生死考验
也成了他永不褪色的荣耀
“这是菠萝弹的弹珠
共有33颗
已经镶嵌在身体里”
指着CT胶片上的白点
吴以先讲述着58年前
援越抗美战场的那场遭遇战
援越抗美的铁道兵战士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直接威胁着我国的安全。为帮助越南人民抢修越南北方的铁路、公路和改善其运输条件,保障运输线的畅通,1965年6月,铁道兵以“中国后勤部队”的身份参加了援越抗美,担负河内以北地区铁路的抢修、抢建任务。
1965年3月,吴以先入伍后不久,便跨过友谊关,开赴到了越南前线,成为原铁道兵第二师七团的一名重机枪弹药手。吴以先和战友们的任务,就是防空作战,保卫铁路线。
“美国炸毁越南人民的房屋,多少越南人无家可归,让我们揪心。美国又轰炸中越边境地区,把火烧到我们中国家门口,我们岂能坐视不管?我们的援越抗美战争是正义的。”援越抗美老兵吴以先回想起1965年出征时的景象,眼神中透着坚毅。
吴以先接受湖北卫视采访
吴以先说:“我当时22岁,那时战士们都很年轻,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家园,支援越南兄弟
1965年12月1日下午2时许,晴空万里,风和日暖。吴以先所在的连队机枪阵地西南方向的一座山头开采片石,打炮眼、运石块、清废渣……吴以先说:“好天气是敌机突袭的有利条件,必须时刻做好战斗准备。”他和战友们打开机枪保险,备好弹药,随时应战。果然,从正南方两公里远的炮兵阵地传来防空警报。
吴以先和射手郑虎城立即进入射击状态:吴以先把弹盒抱在怀里,随时可以填充;郑虎城双手抓住枪柄,眼睛注视着空中的动态。接着,一批敌机从正南方飞向我方阵地,并降低高度,有轰炸的迹象。指挥员果断下令:打!顿时,高射机枪、高射炮同时开火,射向敌机。与此同时,敌机也向我方阵地发射火箭弹。
阵地风烟滚滚,机枪声、炮声响着一片……突然,抱着弹盒的吴以先身子一震,瞬间跌倒在地!右手掌被弹片打穿,颈部也负伤了,脖子以下的衣服浸着鲜血,肚子被炸开了,肠子流了出来。神经处于激亢的吴以先头脑是清醒的,他猛地站立起来,拣起弹盒,踉跄地走向射击手附近。
可是,不听使唤的右手又将弹盒掉在了地上。此时,敌机还在阵地上空盘旋、轰炸。战士们都打红了眼,吴以先更是忘记了伤痛。只见他将弹盒顶在头上,用负伤的右手稳住,左手捂住肚子,不让肠子流出来,继续配合射手作战。战斗还没结束,敌机又飞来,吴以先配合射手一阵扫射,敌人不敢低空投弹,最后只得慌忙逃窜。
战斗结束了,吴以先自己进行救护,他将右手弯曲着止血,用衣领塞住颈部,左手依然捂着肚子,直到战友们来抢救他。
吴以先被送到卫生队进行了急救,稍加稳定后又转到卫生营做了腹部手术。后来,他又被转移到了后方医院,医生用了两个多小时在他的右手背部找弹片,没有弹片,却清出了一块又一块碎骨头。这时,麻药的有效时间到了,真是钻心地疼,只见他头冒虚汗,牙关紧闭。医生问他:“能坚持吗?”他坚定地回答:“能!”医生又将他的手掌划开,才取出弹片。
负伤后的吴以先,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全是扭曲的,手掌、手背有许多手术后留下的条纹,肚子有大半是伤口缝合的痕迹,尤其是手术缝合后留下的硬结,嵌在半厘米多的深坑里。他颈部下面,前几年拍摄CT片时,发现有很多白点。有位刚入职的医生说:“看,像项链!”数了一下,共33个,是美国投掷的菠萝弹爆炸后,弹珠打在了他的颈部。
体内的数块弹片(子母弹的钢珠)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伤口已经基本愈合了。“我天天盼望回前线和战友们一起战斗,可是,万万没想到,医生诊断我的右手是粉碎性骨折畸形愈合,腹部又开了刀,已严重伤残,经治医生也担心我回部队吃不消,要我复员,并通过地方政府,给我安排好了工作。”
这给求战心切的吴以先迎头浇来一盆冷水。我心想: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取得了今天的胜利,经过了多少千辛万苦,我就不信眼前这点困难克服不了!”吴以先每次想到这里,就仇恨满胸怀,狠下心要与美帝国主义作斗争,战斗到最后,决心看到美帝国主义彻底失败的下场。于是,让经治医生向部队首长转告了继续参战的请求,重新奔赴前线。
1970年,吴以先所在的铁道兵部队完成了援越抗美任务,准备回国。临走时,越南人民自发前来送行,在中国军队途经的道路两旁,越南老百姓手中捧着自家种的果实和手工织品,用生涩的中文喊着“谢谢”“再见”。吴以先望着这些质朴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吴以先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军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援越抗美战场上的生动体现,是铁道兵精神的广泛颂扬。部队党委授予他“一等功臣”,越南主席胡志明将写着“越中友谊 万古长青”的座匾赠给他,表达了对中国军人的高度赞扬。
如今,80岁的吴以先依旧传承着铁道兵精神,退休后,还担任过太原市一个社区下属的党支部工作,并于2022年被表彰为“优秀党支部书记”。
岁月虽逝,硝烟散去
但那份军人的荣耀与担当
隐藏他身上的33颗弹珠
犹如33枚“军功章”
闪烁着光辉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