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应用越来越多,而“充电慢、充电难”也成为业内的关注重点。
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充电设备在运行中会发热,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冷却介质进行散热。在此背景下,液冷超级充电场景成为行业竞逐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油液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公司生产的充电桩全浸油服务于液冷超级充电桩,使液冷超级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一般可达600千瓦,最大电流600安。在理想状况下,以100千瓦时的新能源车为例,从30%充到80%,最快仅需5分钟。
什么是“液冷超充”?相比传统充电桩,液冷充电桩有哪些优势?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为推进“液冷超充”都做了哪些努力?让我们一探究竟。
什么是“液冷超充”?
液冷超级充电技术是将液体冷却系统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的新能源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液冷系统,冷却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充电效率和速度。
液冷超级充电系统由液冷充电枪(车辆插头)、冷却液、液冷电缆、冷却系统(热管理系统,包含循环泵、储液箱、散热器等)、充电枪芯件流道结构、尾部电缆锁紧结构、温度控制等组成。液冷超级充电桩是在电缆和充电枪之间设置专门的液体循环通道,通道内加入起到散热作用的冷却液,通过液冷系统高效带走充电线缆上的热量,从而让更细的充电线上可以加载更大的充电电流,成倍提升充电功率,达到高速充电的目的。
液冷终端技术路径有哪些?
为满足大功率充电中的散热需求,同时保持便利性、避免充电枪线过重,液冷超级充电桩需配置液冷充电终端(充电枪+线+冷却系统)。液冷终端按照冷却介质可分为间接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两种技术路径。
间接式液冷,主要采用冷却液作为散热介质,电缆内设计冷却管路,通过水泵推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进行散热,以保持电缆低温恒温运行,增强电缆的载流能力。
浸没式液冷,主要是将电缆直接浸没在绝缘油中散热,辅助循环系统高效带走大功率充电产生的热量,以保持电缆低温恒温运行。
目前,由于液冷超级充电硬件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材料兼容性问题导致的渗漏并未妥善解决。因此,间接式液冷路径仍是目前液冷超级充电的首选,浸没式液冷路径也在逐步探索中。
相比传统充电桩,
液冷超级充电桩有哪些优势?
冷却效果更好。采用液体冷却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冷却充电设备,防止充电设备过热导致寿命缩短。
充电速度更快。利用液体冷却技术,可以将充电设备充电速度提高至最大输出功率的80%以上。
充电更加安全。通过液体冷却技术,可以保证充电时充电设备温度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由于过度放热而发生事故。
液冷超级充电桩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领域,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大功率充电场景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此外,在极端天气下,液体冷却技术还有助于保障电池的安全性。
长城润滑油的努力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始终致力于多个行业的冷却介质相关产品与技术的研究,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及多种应用场景开发专用产品,如传统发动机冷却液、电动汽车恒温液、逆变器冷却液、燃料电池冷却液、数据中心冷却液、全浸油等系列产品,与国内外的重点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合作开发,取得其技术认证,实现了产品的工业化应用。近年来,公司不断深耕挖潜,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油液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其中就包括液冷超级充电用油液。
浸没式液冷
浸没式液冷采用的是电缆和绝缘油直接接触,相比间接式液冷具有更高的冷却效率。由于绝缘油与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因此对绝缘油的电化学安全性能要求更高。低温条件下,绝缘油会变得更加黏稠,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散热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浸没式液冷技术的推广,需要油冷介质具有足够低的黏度来达到良好的换热效果。因此,浸没式液冷所用绝缘油需要兼顾高电化学性能及低黏度,这也是该产品开发的重点及难点。
充电桩全浸油
浸没式液冷模式冷却效果更好、安全系数更高,能够满足超高倍率条件下(大于600千瓦)的充电需求。浸没式液冷介质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材料兼容性及换热性能。中国石化充电桩全浸油采用自主专利技术,针对更大功率超级充电桩特性需求,可在极端温度下对电池系统提供高效的热管理,同时闪点、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高,能显著提高充电桩系统主动安全性能。此外,该产品黏度低、流动性好,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相对较大,能够有效提升换热效率;所用原料不损害充电桩的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能够长期稳定地对充电桩系统提供高效热管理,减少运维成本,延长产品更换周期。
该产品适用于充电桩浸没式冷却系统。
润滑油公司北京研究院针对超级充电桩新的热管理需求,识别产品关键性能及开发难点,针对浸没式冷却方式,于2022年研制开发完成性能优异的充电桩全浸油产品。为推广充电桩全浸油,润滑油公司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完成该产品的仿真模拟换热效率试验、热失控测试、非金属及金属材料的兼容性考察、可靠性验证等工作。
间接式液冷
间接式液冷主要采用的冷却液大多为乙二醇型,其主要成分为乙二醇、水和多种添加剂。乙二醇作为防冻剂,可以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防冻功能;添加剂包括金属缓蚀剂、阻垢剂、抗泡剂、染色剂等,可以保证产品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由于充电桩设备涉及了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冷却液是一种导电介质,一旦因金属腐蚀或者材料兼容性不良导致液体泄漏,可能会与充电桩高压零部件接触,产生安全风险。因此,冷却液产品需要具有良好的多种金属防腐蚀性能、分散性能、抗泡性能、材料兼容性能及稳定性能等,以保障充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中国石化在冷却介质产品开发方面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所开发的冷却液系列产品均采用国产化原材料、自主知识产权单剂配方,已经在传统汽车、工程机械、高端农机、新能源汽车、储能、风电等场景均有应用,同时积极进行专利布局、标准研究与制定,在行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SC充电桩冷却液
超充液冷充电桩设备目前主要使用间接式液冷对充电设备进行温控,其液体管路较细,使用了多种金属、非金属材料,在散热、冷却、金属防腐蚀、材料兼容等方面都有相关的技术要求。SC充电桩冷却液系列产品采用自主专利配方技术,具备优异的防冻、金属腐蚀抑制、材料兼容性、抗泡、防沉积等性能,完全满足间接式超充液冷充电设备的技术要求,温控精准,能够保障设备的平稳运行。
该产品适用于液冷超级充电桩相关的整流柜、充电线、充电枪、充电桩等间接式液冷温控系统。
在液冷超级充电场景下,全液冷超级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润滑油公司北京研究院针对超级液冷充电桩的热管理需求,识别产品关键性能,确定科学的技术目标,综合研究防冻技术、金属缓蚀技术、抗泡技术等,推出了性能优异的SC充电桩冷却液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润滑油公司积极进行该产品的专利布局,通过行业调研、深度挖掘,与目标客户共同开展金属腐蚀抑制性、非金属材料兼容性、实机试验测试等工作,使该产品最终获得国内液冷超级充电桩头部企业技术认证,并实现工业化应用。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