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海外矿情 | 雄心勃勃,动作频频——2025年第15周主要资源国动态评述

海外矿情 | 雄心勃勃,动作频频——2025年第15周主要资源国动态评述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摄影:宋金彦)

【亚洲】

印度:政府今年或正式出台关键矿产回收激励政策

【大洋洲】

澳大利亚:力拓希望特朗普为铜矿项目扫清道路

【北美洲】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誓言加快许可速度使加拿大成为能源超级大国

美国:自由港麦克莫兰首席执行官对美国关税下的全球增长表示担忧

【南美洲】

智利:随着智利加快锂计划,土著人要求更多的控制

阿根廷:阿根廷的目标是在2025年将锂产量提高75%

【非洲】

刚果(金):阿尔福明资源公司宣布比西矿分阶段恢复采矿

【欧洲】

法国:苏威公司通过产能扩张推进欧洲稀土生产

【亚洲】

印度:政府今年或正式出台关键矿产回收激励政策

事件:印度计划于今年推出激励计划,支持24种已确定的关键矿产回收,包括锂、钴等对绿色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矿物。这些矿产已被列为印度实现207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路线图的战略资源。印度政府已为回收计划拨款150亿卢比(约合1.7407亿美元),该资金属于其为发展关键矿产领域承诺的1630亿卢比(约合18.9亿美元)整体投入的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拟议的激励措施可能包括资本支出补贴或生产挂钩激励,相关资金预计在未来四至五年内拨付。该计划旨在将印度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提升至每年7.5万吨。为改善原材料供应,印度政府已于2025月取消了铅、锌、钴粉、锂离子电池等关键矿产废料及废弃物的进口关税——这些矿物对电动汽车(EV)生产至关重要,而印度正积极推动电动汽车产业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2024年,印度共售出430万辆汽车,其中电动汽车占比2.5%,较整体市场5%的增速实现20%的增长。分析师预计,随着新车型陆续推出,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将翻倍至约20万辆。(IBEF

评述:印度政府拟于今年正式出台的关键矿产回收激励政策,是其落实“战略自主”与“绿色转型”双重目标的关键举措,既折射出印度在全球资源竞争中的迫切诉求,也凸显出资源回收在重构关键矿产供应链中的核心价值。作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承诺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对锂、钴、镍等关键矿产形成爆发式需求——仅电动汽车领域,到2030年锂需求就将从2024年的2.5千吨飙升至23千吨,而印度本土储量不足且开采滞后,90%以上依赖进口。在此背景下,政策通过150亿卢比专项拨款(占关键矿产总投入的9.2%)推动24种关键矿产回收,目标到2030年将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提升至7.5万吨年,相当于满足30%的国内锂需求,这既是对“国家关键矿物使命”的落地,也是破解“资源依赖症”的破局之举。资源回收在印度战略中承载着三重使命:供应链安全的“稳定器”、循环经济的“催化剂”、政策协同的“黏合剂”。从供应链看,印度通过回收废弃电池、电子废弃物和工业尾矿,可将锂、钴等矿产的自给率提升20%以上,显著降低地缘政治风险——例如,其计划构建的“城市矿山”体系,可从钢铁厂赤泥中回收70%的钛、钒和稀土,从粉煤灰中提取0.01%-0.03%的稀土元素,形成对原生矿的有效补充。经济与环境层面,回收钴的成本较开采低30%,每吨可减少吨碳排放,若推广至全产业链,预计2030年前可节省15亿美元进口支出并创造10万个绿色岗位,契合印度“双碳”目标与就业优先战略。政策协同上,回收激励与“生产挂钩激励(PLI)”形成闭环,获得PLI补贴的电池制造商需使用一定比例的回收材料,既拉动回收市场需求,又确保绿色制造目标落地,例如2025年取消关键矿产废料进口关税后,预计电动汽车产业链成本将下降8%-12%,助力实现2025年销量翻倍至20万辆的目标。然而,政策落地面临多重现实挑战,暴露出印度在技术、基建、市场层面的深层短板。技术上,印度现有火法冶金技术能耗高、回收率低(仅60%),远落后于中国的湿法冶金(95%回收率)和“无损回收”技术,导致不锈钢长材生产因废料短缺而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坯料量同比激增1683%;基建上,全国性废物流追踪系统缺失,70%的废弃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尽管政府开放废料进口,但专业处理设施不足,2024年进口不锈钢废料量反而下降15%,凸显回收网络的脆弱性;经济可行性上,回收企业面临“成本倒挂”困境——磷酸铁锂电池回收成本达8500吨,而再生材料售价仅8100吨,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与150亿卢比的预算规模形成资金缺口,可能导致项目落地进度不及预期。这一政策的成败取决于三大核心变量:技术突破速度、政策执行效率、国际协作深度。印度需在3-5年内攻克湿法冶金、生物浸出等关键技术,否则难以在成本和效率上与别国竞争;150亿卢比资金需精准投放至技术研发(占比建议40%)、基础设施(30%)和企业补贴(30%),避免“重审批、轻落地”的官僚化弊端;同时,需与澳大利亚(锂矿)、阿根廷(锂盐湖)等资源国建立长期供应协议,与欧盟在碳关税、回收标准上达成互认,方能真正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总体而言,印度的关键矿产回收政策是其在资源约束下的主动突围,既承载着破解“进口依赖”的战略诉求,也肩负着构建循环经济的全球责任。尽管面临技术滞后、基建薄弱等现实挑战,但其通过政策驱动、国际合作和市场培育的多维发力,有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源回收驱动转型”的新范式。未来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战略愿景转化为执行效能——这不仅关乎印度的能源安全与经济竞争力,更将影响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重构方向。

【大洋洲】

澳大利亚:力拓希望特朗普为铜矿项目扫清道路

事件:日召开的圣地亚哥CRU世界铜业大会上,力拓铜业务首席执行官凯蒂杰克逊(Katie Jackson)表示,美国对加强铜供应链的兴趣日益浓厚,这可能有助于推进在亚利桑那州Resolution铜矿项目的最终许可批准,力拓已经花了十多年时间来完成复杂的许可程序。(MINING

评述:Resolution矿是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合资企业(力拓持股55%,必和必拓持股45%),未来几十年可以满足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铜需求。由于美国土著团体的反对,在美国法院被搁置。

【北美洲】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誓言加快许可速度使加拿大成为能源超级大国

事件: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日承诺通过一项计划使加拿大成为世界“领先的能源超级大国”,该计划拟建立一个办公室,在两年内决定重大项目。该办公室将完成“一个项目,一次审核”任务,目的是消除联邦和省环境评估的重复,加快审查速度。卡尼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将积极开发符合国家利益的项目,以保护加拿大的能源安全,实现贸易多元化,并增强我们的长期竞争力——同时减少排放。”同时他还表示:“我们可以领导能源转型,同时确保国内的能源价格低廉,并在七国集团中建立最强大的经济。”(彭博新闻)

评述:加拿大每天向美国运送约400万桶原油,占其产量的绝大部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加拿大经济和主权的威胁加大了加快减少对美国依赖的项目的压力。马克卡尼还宣布将扩大关键矿产勘探税收抵免,包括国防、半导体、能源和其他清洁技术所需的矿产。政府将扩大加拿大的勘探费用、技术研究的费用,并修改清洁生产税收抵免,以涵盖棕色项目开发。卡尼的计划还包括50亿加元(35亿美元)的基金开发一个贸易和能源走廊,以建设通往出口市场的基础设施。

美国:自由港麦克莫兰首席执行官对美国关税下的全球增长表示担忧

事件: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CESCO会议上,Freeport-McMoRan首席执行官Kathleen Quirk表示对美国上周推出关税后出现衰退和通胀感到担忧。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征收10%50%的全面关税以来,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损失,并加剧了与中国和欧盟的紧张关系。“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贸易战可能导致人们不投资,不购买,改变他们的模式并影响需求”。(路透社)

评述:Quirk指出最近的铜价下跌对依赖数十亿美元投资的行业来说不是长期的好消息,尽管美国对铜征收关税可能会增加自由港的利润,但所有人都将依赖于一个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而不会受到我们长期以来所经历的大衰退的影响,她还列举了2008年经济衰退的影响。总部位于美国的自由港在智利、秘鲁、欧洲和印度尼西亚也有主要业务。Quirk表示,她欢迎在美国生产更多铜的想法。该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铜生产商,并经营着美国两家铜冶炼厂中的一家。

【南美洲】

智利:随着智利加快锂计划,土著人要求更多的控制

事件:位于锂资源丰富的阿塔卡马沙漠的智利土著社区正在与该国最大的两家矿商进行谈判,以获得对增加电池金属开采计划的更多影响力。与全球最大铜生产商智利国营Codelco和智利锂生产商SQM的谈判,正值两家公司接近最终确定伙伴关系,这将标志着该州开始生产对电动汽车电池至关重要的金属。旨在制定所谓“治理”计划的谈判于月开始,预计将于年底结束。CodelcoSQM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我们邀请他们共同努力,在新公司的决策过程中,有效地承认和考虑Lickanantay社区的观点和愿景。”(路透社

评述:如果给土著团体一个席位会导致更高的环境标准,这可能会减少利润。CodelcoSQM告知路透社在去年与阿塔卡马集团举行的数十次会议的基础上,这一会谈今年将继续进行。Codelco将拥有SQM的阿塔卡马业务50%1%的控制权,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生效,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每个社区将在内部讨论该计划,然后代表们与CodelcoSQM就最终版本达成一致,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达成一致。CodelcoSQM计划到2060年将锂产量提高33%,这一目标是智利锂业结构性变革的一部分。根据法律,Boric不能连任,伊夫林马特伊目前在早期总统选举中领先,她在声明中说支持矿业发展,希望提高智利的锂产量,并致力于造福包括土著社区在内的所有人。

阿根廷:阿根廷的目标是在2025年将锂产量提高75%

事件:阿根廷矿业公司协会(CAEM日表示,世界第五大锂生产国阿根廷预计2025年将生产130,800吨碳酸锂当量(LCE),比2024年增长75%CAEM公司执行董事Cardona称,产量的增长预计主要来自萨尔塔省的新业务以及北部省份卡塔马卡省和胡胡伊省的扩张。根据Cardona的数据,阿根廷有六家活跃的锂业公司,其中四家在2024年生产了74,600LCE,比2023年高出62%。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锂资源,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之间,是电动汽车、电池和能源转型的关键金属。(路透社

评述:Cardona2024年较高的产量是由于菲尼克斯Salar de Olaroz矿以及Cauchari Olaroz矿的扩大生产,Sal de Oro煤矿也于202410月开始生产。在CAEM和国际锂协会(ILiA)的一次演讲中,行业领袖表示阿根廷采矿业不会受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关税措施的严重影响。米莱总统领导下的经济方向,提倡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CAEM总裁Roberto Cacciola认为阿根廷不会受到贸易战的“严重影响”,这可能会为阿根廷开辟新的市场。

【非洲】

刚果(金):阿尔福明资源公司宣布比西矿分阶段恢复采矿

事件日,阿尔福明资源公司(Alphamin)宣布,在因安全问题暂停运营近四周后,将重启位于刚果(金)(DRC)北基伍省比西(Bisie)锡矿综合体的采矿和加工业务。阿尔福明的声明发布于叛乱分子近期撤离瓦利卡莱镇(Walikale)之后。M23叛军已向东撤退至距矿区130多公里的尼亚比昂达(Nyabiondo)和马西西(Masisi)。作为重启锡生产计划的一部分,阿尔福明打算分阶段重新部署员工,同时持续评估安全局势。此次声明距离该公司董事会出于安全考量,暂停采矿作业的决定已近四周。在13日的公司公告中,阿尔福明报告称,M23叛军于日占领了奥索班云古地区(Osso-Banyungu)首府尼亚比昂达,并于12日控制了位于尼亚比昂达以西13公里的卡谢贝雷(Kashebere)。随后,阿尔福明撤离了矿区所有非必要采矿人员,仅保留必要员工以确保资产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暂停采矿期间,物流未受影响,出口持续进行。从年初至日,阿尔福明已销售并出口约4500吨锡精矿(以锡计),另有280吨锡精矿在运输途中。关于第一季度产量,截至13日阿尔福明宣布进入维护保养状态前,共生产了4270吨锡。此次采矿活动的恢复恰逢锡市场供应持续紧张之际。根据“蓝色计划”(ProjectBlue),在该矿处于维护保养期间,考虑到缅甸供应中断的影响,全球至少16%的矿山供应处于停滞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原定于日在多哈举行的刚果(金)与M23叛军代表和谈已无限期推迟,局势仍动荡不安。(ProjectBlue

评述:当前全球锡供应呈现“三极主导、多元扰动”格局,中国、印尼、缅甸三大主产国因资源禀赋下降、政策调整及地缘冲突等问题面临供应风险。2024年三国合计占全球锡矿产量的56%,但中国进口依存度已达62%,印尼出口量同比下降21%,缅甸佤邦锡矿停产更导致中国自缅进口锡矿骤减78%。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第三大锡矿、刚果(金)70%锡矿出口贡献者的比西矿(Bisie Mine)战略地位凸显。其2024年锡精矿产量达1.7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5.6%,直接影响中国34%的锡矿进口。2025月该矿因安全问题暂停运营近四周后重启,不仅能填补缅甸供应延迟和印尼出口波动形成的1.4万吨全球锡矿供应缺口,推动LME锡价从3.9万美元吨回落至3.3-3.6万美元吨,缓解电子、光伏等下游行业成本压力,还将巩固刚果(金)全球第三大锡生产国地位,为当地创造众多就业岗位,并增强运营商Alphamin的全球市场份额至6.5%,为中国锡冶炼厂提供每月2500吨的短期原料缓冲。然而,该矿后续生产仍面临多重挑战:M23叛军虽暂时撤离至距矿区130公里外,但刚果(金)东部资源争夺与部族矛盾交织的长期冲突可能导致其再度逼近矿区;2100公里陆路运输中30%路段途经冲突高发区,蒙巴萨港拥堵和刚果(金)海关低效加剧物流瓶颈;当地政府拟提升锡矿开采税至5%并要求外资企业转让10%股权的政策调整,可能压缩企业利润;手工采矿挤压、尾矿库污染等环保与社会责任争议或引发社区抗议及欧盟制裁;此外,全球经济放缓可能抑制电子行业需求,叠加印尼锡锭出口恢复,锡价存在回落至2.5万美元吨的风险。综上,比西矿的重启是全球锡供应链的“稳定器”,为全球锡供应链注入稳定性,但其长期运营取决于三大关键变量——安全局势的持续改善、物流效率的提升、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可采取以下策略应对挑战:一是多元化原料采购,加大对巴西、玻利维亚等国的锡矿投资,降低对刚果(金)的依赖;二是参与当地基建,与刚果(金)政府合作改善运输路线,例如投资戈马乌干达边境的公路升级项目;三是加强风险管理,通过期货套保锁定锡价,对冲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风险;四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支持手工采矿社区转型,建立“公平贸易”认证体系,规避ESG风险。未来,全球锡市场将呈现“供应紧平衡、价格高波动”的特征,比西矿的运营状况将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关键观测点。

【欧洲】

法国:苏威公司通过产能扩张推进欧洲稀土生产

事件:苏威(Solvay)已正式在法国拉罗谢尔工厂为永磁体稀土生产线举行投产仪式,标志着该集团在实现欧洲战略目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此次产能扩张使苏威能够开始为永磁体提供稀土材料,巩固其在全球稀土市场的领先地位。这项在法国的投资升级了该集团现有设施——这是中国以外能够分离所有稀土材料的最大工厂。凭借其历史悠久的工艺领先优势,苏威致力于利用专业技术和规模支持绿色技术发展,助力欧洲在稀土生产领域实现自主,呼应《清洁工业协议》的目标。从即日起,苏威开始商业化生产用于永磁体的稀土——这是电动汽车电机、可再生能源、先进电子及国防系统的核心组件。这一阶段是实现“到2030年满足30%欧洲需求”目标的第一步。该工厂将根据《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从多元化供应商和采矿合作伙伴处采购稀土及回收材料。苏威正与新兴采矿和回收企业合作,加速建立稳健、可靠且可持续的供应链,这对欧洲的竞争力及工业技术自主性至关重要。苏威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克伦(Philippe Kehren)表示,“在苏威,我们呼吁与政府、供应商和客户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与合作,以在欧洲打造具有竞争力和韧性的稀土价值链。我们的专业知识,在合适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将推动稀土行业的增长与成功。我们制定了宏伟计划,以培育高性能永磁体的可靠价值链。开启这一征程并抓住苏威提供的机遇,对提升欧洲在可持续技术领域的领导力至关重要。”。(Globalminingreview

评述:长期以来,欧洲的稀土供需格局呈现出“高度依赖进口、本土产能薄弱”的显著特征。当前,欧盟98%的稀土需求依赖进口,其中80%以上来自中国,而其自身稀土矿开采几乎为零,加工能力仅占全球的2%。这种结构性矛盾在永磁体领域尤为突出——作为电动汽车电机、风电设备的核心材料,稀土永磁体的需求正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但欧洲本土产能严重不足,90%的高性能磁体依赖海外供应链。在此背景下,苏威(Solvay)公司在法国拉罗谢尔工厂的稀土分离产线投产具有战略意义,不仅将成为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分离设施,能够处理所有轻、重稀土元素,更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了从单一催化剂原料供应向永磁体全产业链延伸的突破。苏威的核心优势体现在技术壁垒、产业链整合与政策协同三大维度。在技术层面,其自主研发的萃取分离工艺可实现稀土元素的超高纯度分离(纯度达99.99%),且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这种技术优势使其在催化材料领域长期垄断全球85%的市场份额,而此次向永磁体领域的拓展,则是将成熟的分离技术与新兴的回收工艺结合——通过与加拿大CyclicMaterials合作,苏威计划到2030年实现30%的原料来自废旧磁体回收,这不仅响应了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循环经济要求,还可将生产成本降低15%-20%。在产业链整合方面,苏威采取“上游绑定矿山下游锁定客户”的策略,一方面与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巴西淡水河谷等企业签订长期供应协议,确保稀土精矿稳定输入;另一方面与德国博世、法国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巨头达成战略合作,直接供应钕铁硼磁体原料,形成从矿山到终端的闭环。政策协同层面,苏威的产能扩张获得了欧盟“重要共同利益项目”(IPCEI)的资金支持,并被纳入法国“未来工业计划”,享受税收减免和快速审批通道。未来,苏威在欧洲稀土供应链中将发挥“三大支柱”作用——战略自主化的核心引擎、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产业生态的组织者。首先,其拉罗谢尔工厂的投产使欧洲永磁体原料自给率从不足5%提升至12%2025年),预计到2030年将满足30%的需求,这将显著缓解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以镨钕为例,欧洲年需求约1.8万吨,苏威的产能可替代中国出口量的15%。其次,苏威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行业标准,其开发的“无氨分离工艺”彻底解决了传统稀土加工的高污染问题,被欧盟列为绿色制造示范项目;而其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合作研发的“直接电解制备金属钕”技术,可将磁体生产周期缩短40%。最后,苏威通过发起“欧洲稀土联盟”,整合了从矿山到磁体制造商的20余家企业,推动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这有助于打破欧洲稀土产业“碎片化”格局。然而,苏威的发展前景面临多重挑战,比如技术竞争压力同样不容忽视。澳大利亚莱纳斯(Lynas)计划2026年在德克萨斯州建成年产5000吨稀土氧化物的工厂,其成本较苏威低8%-10%;而美国MPMaterials与日本住友金属合作开发的“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取技术”,可能颠覆现有分离工艺。而在内部运营瓶颈方面,苏威的回收体系尚未成熟——尽管与CyclicMaterials的合作已启动,但废旧磁体收集网络建设滞后,2025年回收料占比仅能达到8%;此外,法国本土环保组织对稀土开采的抗议可能延缓上游原料供应。总之,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能否在技术创新、政策博弈与生态构建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既是苏威的机遇,也是整个欧洲稀土产业的挑战。

作者 | 郑宏军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李晓杰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

上述内容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研院观点和立场,并非给他人所做的操作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导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Email: mr@minmetals.com 长按、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中查找“金属矿产”关注。主编:金志峰责任编辑:陈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