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素颜出圈!汕尾文化新中心: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原生美学”

素颜出圈!汕尾文化新中心: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原生美学”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汕尾红海湾畔,三个高低有致的“珍珠贝”悄然成型。4月8日,由中建科工承建的汕尾市文化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项目实拍图

这是汕尾首个采用异形清水混凝土建设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三馆一中心,即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预计于9月30日基本完工,建成后将成为集群众文化交流、历史展示和科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心。

▲项目构成示意图

为将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珍珠贝”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了多项独特设计与施工工艺通过运用超重装配式预制柱结构、异形梁柱混凝土结构、单曲异形清水混凝土斜墙、外立面超长曲面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幕墙系统在实现建筑素颜出镜原生美学的同时,精准把控毫厘之间的科工精度,让这座与汕尾城市文脉深度共鸣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悄然落地。

素颜出镜的原生美学

▲“珍珠贝”示意

项目建筑设计灵感取自汕尾当地特色的珍珠贝,流线型的设计也恰似海浪的形态。为精准还原贝壳硅酸钙材质特性,项目外立面选用GRC幕墙系统,并采用水泥基材替代金属玻璃,经过多道工序处理,使幕墙表面既保留粗粝质感又具备自然美感。

传统建筑墙体需要涂料、瓷砖“美颜”,清水混凝土却敢直面原相机。汕尾文化中心墙体直接保留混凝土凝固后的天然肌理,仅涂刷透明保护层。

▲清水混凝土技术效果图

为保障6.6米高单曲清水混凝土墙一次性成型项目严格把控三大关键环节:

材料关:混凝土原料实行“同批次专供”,确保颜色一致;

设计关:深化设计模板排布图,实现模板材料精准下料;

验收关:从支模架体、模板铺设、螺杆孔排布等多方面进行工序验收,建立三维坐标系,便于全面跟踪墙体曲面精度,最终实现高难度单曲清水混凝土斜墙一次性浇筑成功。

毫厘之间的科工精度

面对尺寸为6米*2.8米,吊装重量约为1.4吨GRC安装单元,项目采用“三维建模-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校核”技术体系。在深化设计阶段,利用BIM搭建混凝土结构模型,施工阶段利用三维扫描收集数据,进行“量体裁衣”,数字化复核模型与施工实体,项目利用这种“虚实结合”进行精准安装,巧妙解决吊装单元板超大、异形板块的精度问题。

▲利用BIM设计安装节点

此外,项目主体结构采用超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柱,共计约190根,其中最大重量为约11吨。为实现高精度、高质量的吊装对接,项目创新应用预埋定位板装置,实现垂直度偏差小于10毫米的精准控制。

同频呼吸的文化客厅

作为汕尾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补齐汕尾市公共文化设施短板,将汕尾独特的海洋文化、红色基因与城市肌理熔铸成会呼吸的“城市文化客厅”。

汕尾市民可以在博物馆看到海陆丰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文化馆体验集红色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非遗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多元汕尾,在科技馆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两馆感受充满科技感的活力汕尾。这座与新时代同频呼吸的文化地标,正把百年来的海陆风情酿成新时代的文化佳酿,让每个汕尾人都能在“家门口”品读到这座滨海红城的魂与美。

▲博物馆效果图

▲文化馆效果图

▲科技馆及青少年活动中心效果图

从混凝土里长出的贝壳,是现代技术送给这座滨海新城的情书。不用一滴胶水、不贴一片瓷砖的清水混凝土技术,正在书写新时代文化地标的建造法则。中建科工将继续秉承“铁骨仁心”的品格,以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工业化建造全产业链优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中建科工广东公司

编辑:陈丽媛

审核:徐洁

推荐阅读:

首期工程技术人员科创能力提升班成功举办

【会员迎新】热烈欢迎新会员入会

中国混凝土展将助力混凝土行业“十四五”圆满收官

第五届3D打印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国际会议(3DPCMS-2025)第二轮会议通知全国重点城市商品混凝土市场价格周报(3月31日-4月6日)智能化的“花园式”混凝土搅拌站——“桐庐奔腾”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见闻聚焦标准落地,共筑行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水泥制品新标准宣贯培训会在天津圆满落幕2025年度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5人工智能(AI)与预拌混凝土行业深度融合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