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肖捷 微风轻拂,春和景明,正是人间四月天。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由山东铁投集团主导建设的济滨高铁、济枣铁路加紧推进,一个个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绘就一幅繁忙图景。近年来,山东高铁建设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一。在“轨道上的山东”一路飞驰的进程中,山东铁投集团鲁南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南高铁公司”)锐意进取、奋楫笃行,致力于打造“平安、绿色、智能、人文、精品”高铁,筑就一条条交通动脉,推动山东高铁事业发展。 党建引领提质效项目建设添动力 鲁南高铁公司党委坚持以项目建设管理为中心,以党建进章程、党委前置议事为抓手,完善议事规则,履行党建领导责任,将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六个融合”,不断提升科学谋划党建工作、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的水平,高质量完成高铁建设使命。 在目标任务上融合,把完成经营产值目标、解决工作重难点及职工急难愁盼作为党建和生产经营最佳结合点,以“党建+”“党带团”“师带徒”等模式,推动党建与安全、质量、创新、环保等业务融合。 在党建品牌上融合,公司内部以过硬党支部复核、五星级党支部评定等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引擎·融合” 党建品牌亮相省属企业党建品牌成果展,所属6个党支部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品牌矩阵。 在工程建设上融合,在公司外部,公司党委牵头成立“党建联盟”,集结19家参建单位党组织,构建大党建格局,通过多种形式的内部共建和外部联建活动,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劳动竞赛上融合,围绕高铁工程重点部位、关键技术及项目实施难点和重大节点,开展“六比六促”强国示范和“创新创优”强省建设劳动竞赛。 在技术创新上融合,将技术创新贯穿经营管理、工程施工各领域、全过程,推进“数字高铁”建设,加强“BIM+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管理,引进自动化设备及先进技术,提升工程建设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在党风廉政上融合,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与施工、监理建立“三方联动”,预防廉洁风险,打造平安廉洁工程。创新驱动技术升级高铁建设用上“智慧脑” 科技创新贯穿于鲁南高铁公司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日兰高铁是山东省铁路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一条高铁,于2024年7月18日全线通车运营,其中菏泽至庄寨段、菏泽至曲阜段建设工期分别比原定工期提前1年半和1年。 高质高效的工程建设,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手段的应用。日兰高铁建设中,鲁南高铁公司以BIM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研发运维管理平台,将工程信息由设计施工阶段延伸至运营阶段。对日兰高铁引入、上跨京沪高铁等重难点工程,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在线监测、BIM技术以及现场应用等手段,创造性采用了路基减载填筑、地基少扰动加固变形协同控制和桥梁支架远位拼装同步顶推等新技术,多项复杂技术施工实现一次性成功,有效提高了工程建设质效。 济青、鲁南等高铁项目的建设经验,为山东铁投集团探索省域高铁智能建造管理新模式打下了基础,将科技创新融入高铁建设,为在建高铁项目赋能增效。鲁南高铁公司在济滨高铁项目着力开展“BIM+信息化平台”建设,协助集团开发了基于“BIM+GIS”的山东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在济滨高铁全线推广应用。该平台以信息化为手段,以模型为数据核心载体,将传统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投资及风险等控制要素与模型绑定,建立统一开放的工程建设管理平台,实现工程建设进度实时统计、三维直观查看和安全质量即时有效监控。 作为高铁的筋骨,高品质的箱梁是高铁安全运行的基石。济滨高铁项目探索铁路预制梁场建设新模式,打造智慧梁场,创新研发自动上料台车,应用智能张拉、智能喷淋、智能料位等系统,实现数据采集、分析、计算、上传等流程一键操作;研发大型设备监测系统,保障大型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济枣铁路项目在箱梁制梁场引入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实现遥控设定自动感应喷淋。引入“BIM+信息化平台”,让制梁关键设备高效协同工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反馈,精准掌握箱梁的质量状况。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建设绿色高铁长廊 建设“绿色高铁”是鲁南高铁人执着的追求。日兰高铁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最大限度降低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事前把关、事中控制、事后恢复三个环节,达到排灌系统、河务、临时工程的绿色化,降低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理念,制订了“三维”绿化方案,采取因地制宜的绿化措施,使铁路沿线形成一道靓丽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通过弃土综合利用以及改造坑、塘、洼地等非农用地建大临设施等措施,减少弃土(渣)场16处,新增可利用土地2000余亩,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变废为宝。 济枣铁路项目践行“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理念,通过洞渣分级利用、污水处理回收利用等技术,实现80%的材料回收再利用。在杏花峪一号斜井内,污水经过洞口8级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污水厂处理,最终成为农田灌溉用水,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全长5108米的青铜山隧道施工现场,项目团队采用爆破与非爆破开挖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围岩的扰动,有效控制超欠挖,隧道开挖508米,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持续稳定。严守安全质量底线打造平安高铁工程 安全质量是高铁建设的生命线,是项目又好又快推进的前提。 在日兰高铁建设中,鲁南高铁公司全面推行铁路建设信息化管理,促进质量安全“红线”管理体系落地,为创建精品工程提供了必要保障。坚持“试验先行、样板引路、首件验收、全面推广”理念,切实做到外修“颜值”,内重“品质”。全线实现线路静态TQI(轨道质量指数)值1.3以下、动态TQI值1.6以下,通信信号和接触网设备质量优良率也全部达到100%。特别是菏泽至庄寨段、菏泽至曲阜段TQI值分别达1.4和1.5,创当时全路新线开通历史最优。 济滨高铁项目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抓好三级安全体系建设,配齐配足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固定,确保实现包保责任人全覆盖,确保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责任落实到位。在施工中,严控隧道、营业线施工、火工品管理等风险关键点。强化项目监督检查,以信用评价、诚信档案等为抓手,切实执行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济枣铁路建设面临与既有铁路交叉、岩溶地质发育等复杂情况,给施工带来挑战,施工团队合理组织施工并利用先进装备,保障安全质量。该铁路与既有铁路交叉7处、上跨公路37处,且全线岩溶地质发育,非爆开挖隧道岩石强度高,工期紧张。在全长7220米的杏花峪隧道施工现场,施工团队面临以辉长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为主的复杂围岩条件,施工难度极大。他们分3个工区5个作业面施工,引入了全电脑三臂凿岩台和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等先进装备,并充分利用山东铁投工程管理平台进行高效管理。 截至目前,济枣铁路全线39处连续梁、16座隧道25个洞口已开工建设。全线首座隧道——南辛隧道已于今年1月19日顺利贯通,为整个项目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融入传播地域文化塑造人文高铁品牌 作为创新、高效、便捷的代名词,高铁不仅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各地文化展示传播的“快车道”。鲁南高铁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顶层设计,注重融入地域文化。 日兰高铁沿线有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项目建设中,鲁南高铁公司按照传承融合的理念,以铁路为文化线,以站房为文化点,串联起沿线文化名城。沿线15个车站形成“一站一景、一站一故事、一站一名片”的文化氛围,成为文化与高铁相结合的“人文驿站”,旅客在候车中就能直观感受齐鲁文化的深厚历史内涵。以“仁爱曲阜,儒行天下”为构想的曲阜东站,与曲阜儒家文化区整体风格融合,形成富含传统建筑神韵的建筑形体。日兰高铁自东向西,还有“奇石之乡”费县(费县北站),“曾子故里”嘉祥,“麒麟之乡”巨野,“古九州”之一兖州(济宁东站),“牡丹之乡”菏泽,各有千秋的高铁站点,构成一场精彩的文化之旅。以“大美临沂,水乳交融”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临沂北站,立面纹理犹如流水般灵动,出挑的大屋檐强调一种蓬勃向前的动势,寄寓着革命老区人民对高铁的热切期盼和对城市高速发展的美好愿景,成为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和打卡地。 济枣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项目,也是山东省“八纵六横”高铁网的重要旅游通道。该铁路正线全长268.48公里,设济南东、历城、南山、泰安东、宁阳东、曲阜东、邹城、滕州东、枣庄南、台儿庄等10个车站。它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高品质的旅游廊道和黄金通道,出泉城、穿泰山、连三孔、汇古城,串联起山东众多著名景点和城市。项目团队践行“平安、绿色、智能、人文、精品”理念,致力于将济枣铁路建设成为省内“最美高铁”。 从日兰高铁的精心铺就,到济滨、济枣等线路的稳步推进,在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征程中,山东铁投集团鲁南高铁公司为高铁网络的加密与完善注入强劲动力,为区域发展搭建起高效便捷的交通动脉。未来,鲁南高铁公司将继续秉持初心,深耕主责主业,持续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添砖加瓦,续写山东高铁建设的辉煌篇章。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