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古汉山矿:矿上来了群AI“新同事”

古汉山矿:矿上来了群AI“新同事”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AI巡检员“把脉”钢丝绳健康状况,智能监控平台实时锁定井下运行情况,点击鼠标就能实现煤矸分离……如今,河南能源焦煤集团古汉山矿正进行着煤矿智能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火眼金睛”替代人工巡检

在古汉山矿副井车房里,机电队职工陈龙正轻点鼠标查看屏幕上的数据曲线。

“这位‘新同事’可比我敬业多了!”他笑着指向身旁的钢丝绳AI视频监测机器人。双高精度摄像头24小时扫视着提升钢丝绳,仿佛永不疲倦的“安全卫士”。

钢丝绳AI视频监测机器人正在扫视提升钢丝绳

据介绍,这台被矿工称为“萌眼医生”的智能设备,正在改变延续数十年的工作模式。

过去,检修工需要攀爬30米高的天轮架,用卡尺逐段测量钢丝绳磨损情况,每次检查需耗时2小时。

如今,“萌眼医生”通过实时视频分析,不仅能自动记录每根钢丝绳的断丝、锈蚀程度,还能在直径缩小范围超限时发出警报。

“它从没打过‘瞌睡’。”陈龙表示,机器人保障了提升系统的零故障运行。

“数字哨兵”守护百米井下

走进调度指挥中心,1.5米宽的电子屏上跳动着井下实时画面。

“这是我们最得力的‘数字哨兵’。”调度室主任夏刘云点击鼠标,画面立即锁定1605综放工作面:智能管控平台正通过300余个高清摄像头,自动识别皮带跑偏、大块矸石卡位等隐患。

当镜头扫过运输巷时,系统突然弹出警示框——人员试图违规穿越。监控员随即启动语音广播提醒。

“以前靠人工盯20多块屏幕,现在用AI自动抓取异常,隐患发现效率提高了3倍。”夏刘云说。

如今,智能管控平台已集成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等20多个智能化子系统,相当于为矿井装上一台“智慧大脑”。

“钢铁分拣师”终结手选时代

古汉山矿选煤厂原煤车间里,一台长10多米的智能矸选机正轰鸣运转。设备操作员徐坤紧盯着控制面板上的数据流,只见煤与矸石在智能化设备识别下自动分流。

“这家伙上岗后,我们告别了在矸石堆里扒煤的日子。”徐坤指着电子报表说,系统自动排矸效率稳定在90%以上。

随着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的建成,古汉山矿的“特殊职工”队伍日益壮大。

“这些不会说话的‘矿工’,正和我们共同绘制安全高效新图景。”站在智能管控大屏前,古汉山矿矿长王飞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作者:杨志匡 郭枫 版面编辑:王世雅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