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探索一站式康养产业新模式

河南能源焦煤中央医院:探索一站式康养产业新模式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康养+”产业融合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新途径。在人口大省河南,具有77年历史的国有煤炭企业医疗机构——河南能源焦煤集团中央医院(以下简称焦煤中央医院),通过统筹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打造“医、康、养、护”多位一体服务矩阵,以“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全程托护”的模式,开辟出传统医疗单位产业升级路径,让“银发族”在煤炭工业重地体验到“医疗+养老”无缝衔接的晚年幸福生活。

借助医疗优势打造“医养”新高地

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医养并重”的刚性需求,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焦煤中央医院依托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焦作市首家医康养一体化养老机构——慈佑颐康院,以“养中有医、医中有养”的创新模式,为破解“养老院不治病、医院不养老”的问题提供了实践样本。

“老年人患病后在家护理难度大,家属长期照料承受着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而常规的养老院无法治病、医疗救治不及时、康养恢复不专业……作为国有医院,我们融合优质资源,为老年人打造康养体验场所,真正让老年人养老有‘医’靠、安享幸福晚年。”焦煤中央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好斌说。

据了解,慈佑颐康院距离焦煤中央医院仅100多米,建设的初衷是想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治疗功能有机结合,采用生活照料加康复关怀的医养一体化新型发展模式,让住在这里的老人零距离享受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健康养老服务。

“入住慈佑颐康院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高达72%。我们专门开设了绿色就医通道,提供多学科会诊、个性化康复方案等专业服务。”焦煤中央医院副院长李景光说,“以去年11月入住的脑出血患者王大爷为例,老人入院后通过定制化康复治疗,从卧床不起到现在可自主行走,展现了医疗深度介入养老的显著成效。”

焦煤中央医院慈佑颐康院护理人员带领入住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作为河南省老年友善机构,慈佑颐康院通过差异化定位,瞄准中高端养老市场,其医养一体化模式不仅缓解了老年人家庭照护压力,更提升了医疗资源效能。院内设慢性病管理等特色服务,方便老年人康复养护的同时,也带动医院康复治疗等衍生业务的增长。

“老年人不是有这病就是有那病,住在这里,吃饭都送到门口。有啥病,定期有专业的医生来会诊治疗。遇到紧急情况,一按铃工作人员马上就来。住这里儿女放心,我也有‘医’靠。”今年91岁、从焦煤集团退休的郑阿姨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伴入住慈佑颐康院近两年来,对其“医疗+生活”双托底的模式非常满意。

数据显示,2024年,焦煤中央医院老年病科接诊量同比增长37%,康养业务正成为医院新的经济增长极。

“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驱动‘医养+’融合模式正成为撬动亿元级康养产业的重要支点。目前我院共开放床位176张,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率占实际运营床位的72%。失能照护专区100张床位,每张床位每月费用5500元,仍供不应求。”慈佑颐康院院长刘卫国介绍。

依托生态资源打造绿色“颐养”福地

院外,人民公园,森林氧吧;院内,人畅其行,井然有序……清晨7点,焦作人民公园的晨雾还未散尽,焦煤集团中央医院另一个中端康养项目——慈仁颐康院的梧桐树下已站满银发学员。“两臂徐徐起,与肩同高时……”康复师张老师的声音混着鸟鸣,带领老人们开始练习八段锦。

这座隐于焦作市中心公园内的康养机构,前身是1952年建成的焦煤职工疗养院。2023年,焦煤中央医院注入500万元改造资金,将原本斑驳的红砖楼改建成“公园里的幸福家园”。46间改造后的居室全部配备医用级呼叫系统,走廊扶手上的感应夜灯、浴室里的智能防跌装置与窗外500亩天然氧吧,让这里成为老年人的康养胜地。

“老年人的健康需要自然疗愈力。”焦煤中央医院院长范波胜轻抚着百年梧桐树的树干,“这里的负氧离子浓度是市区的5倍至8倍。”

改造后的慈仁颐康院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康养优势:晨间在森林步道进行康复训练,午后在梧桐树下举办养生讲堂,夜间伴着虫鸣进行中医足疗……今年85岁、从焦煤集团朱村矿退休的杜振兴展示着他的“数字足迹”:智能手环记录他每日完成3000步林间行走。“比起1年前在家摔伤无人知晓的日子,现在连血压波动都有预警。”杜振兴说道。

“养老不是被动接受照顾,而是重建生活秩序。”慈仁颐康院院长王东指着正在台球室挥杆的老人说。数据显示,改造后,院区入住人数从原来的不足30人跃升至近80人,慕名而来的老人最看重的是“医院级保障+公园级生态”的独特体验。

如今,这座见证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老建筑,正以“银杏黄时康复节”“森林冥想课堂”等特色IP,书写着发展银发经济的新篇章。

融合文旅资源营造文化“宜养”胜地

清晨7点,72岁的退休教授陈老师在恒温泳池完成百米游泳后,沿着玻璃廊桥步入院区休闲花园。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的生理数据,同步传输至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云端健康管理中心。在他旁边,一群小燕子掠过中式园林的飞檐,与康复步道上做呼吸训练的老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生态图——这里是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

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医护人员带入住老人到休闲花园放松身心

这座嵌在全国AAA级旅游景区龙佰康养城内的医疗综合体,将山水禀赋转化为康养资源:康复医学中心与中式风格蝶园比邻而居,安宁疗护病房推窗即见绿植长廊,恒温泳池的波浪与院区人工溪流同频共振。“我们要让医疗精度与生态美学共舞。”马好斌指着云雾缭绕的远山,这里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超6000个,是天然的康复催化剂。

在焦煤中央医院顶层设计定位中,南院区瞄准“全龄段·全周期”高端康养市场,构建起分级服务体系。“国际先进的设备技术,加上中央医院专业的医护团队,构成完善的老年康复管理机制和医疗服务流程。从日常就诊、健康体检、康复训练、急诊医疗等多个方面,让入住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中央医院南院区负责人李亚楠自豪地说。数据显示,入住这里的老人平均医疗支出较居家养老下降41%,而生存质量评分提升2.3倍。

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创造性打通“医—养—旅”价值链。76岁的肝癌术后患者张美云对此深有体会:“在汗蒸馆做中医理疗时,窗外就是小桥流水的惬意。这种身心双重疗愈,是普通三甲医院给不了的。”张美云的儿子算过账:在此康养的费用虽比普通养老院高45%,但省去频繁转院的折腾,实际节省隐性成本超30%。

医养对接打造康养产业增长极

“高端不是贵族化,而是让专业服务可量化、可持续。”马好斌展示着特殊账本:随着康养产业的逐步完善,入住老人日常医疗护理、治疗同步开展,实现养老与医疗救治无缝衔接,进一步提升整个医院的经营质效;联合新乡医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等高校开展医护人员招聘,医院内部加大培养与激励力度,为新招聘的医护人员制定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逐步解决医疗人员缺失的问题,人才留用率提升至79%;严格的准入和培训制度,为护工提供持续培训,最大限度保障入住老人日常护理质量。

医疗的专业力量为养老筑牢根基,养老的人文关怀让医疗更具温情。为进一步丰富入住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焦煤中央医院还积极发动医护人员、青年志愿者,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健康讲座、节日庆祝、才艺展示等,不仅让老年人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和活力,还增强老年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快乐也是养老的必需品,精神慰藉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一环。通过举办多种活动,让老年朋友们敞开心扉,负面情绪得到疏导和释放,身体也自然而然硬朗起来。”谈及举办多彩活动的初衷,马好斌说道。

采访结束时,笔者看到暮色中的焦煤中央医院南院区另有一番生机:报告厅里,由入住老人组成的“银杏乐团”正在排练。83岁的老人挥动双臂,灯光在他佩戴的智能跌倒预警手环上折射出微光。

多元化的医康养服务,不仅赢得老年人的赞誉,同时也收获了社会的认可。2024年3月,慈佑颐康院荣获“焦作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年7月,获评河南省首批二级甲等医养结合机构。今年2月,焦煤中央医院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老年健康服务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焦煤中央医院三个院区共收住60岁以上老人278位,其中年龄最大的101岁。这家老牌煤炭医院通过重构“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业务链,不仅破解了“医疗资源闲置”与“养老需求外流”的双向困局,更在传统医疗业务基础上开辟出年均增速10%的康养产业,为煤炭企业医疗机构转型提供了“医疗托底+产业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样本。

作者:孟福生 版面编辑:王丽丽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