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先锋楷模丨中冶天工邹运:把履职尽责“写”在项目建设一线

先锋楷模丨中冶天工邹运:把履职尽责“写”在项目建设一线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弘扬先进之光,汇聚实干伟力。近日,集团公司2025年度工作会议对2024年度突出贡献奖、年度先进人物奖、科技贡献奖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中国中冶多个集体和个人摘得殊荣。为持续放大榜样效应,点燃创新激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我们策划开设“先锋楷模”专栏,深入报道获奖子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个人的感人故事,激励每一位干部员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共同书写中国中冶更加辉煌的篇章。

四山造就重庆城,两水际会生渝中。八点,阳光穿过高楼洒遍城市的每个角落,中冶天工重庆中心一期项目现场机器运转声、生产调度声此起彼伏,奏响火热冲刺盛大交付的激昂乐章。在一片繁忙中,总有一个身影,比晨光更早迎接每一个工作日,他就是现任重庆中心一期工程项目负责人——邹运,他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作为项目“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近日,他荣获中国五矿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

要干,就干到最好

重庆中心一期项目总建筑规模约36.2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43米,是中冶天工首个高度超过200米的超高层项目。面对交通管制频繁、协调难度大,大坡地、深基坑、复杂地质、超高楼层、抗震等级高等“高大上”的技术难点,不少员工心里“打起了鼓”,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撸起袖子加油干!”“90后”项目负责人邹运简短有力的几个字激起了大家的热情,他带领项目团队围绕超高层测量、超高层塔吊选安升拆、超高混凝土泵送、劲钢混凝土等重点难点进行攻关,开展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守住“荷包”的同时,激发了员工创新潜能,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拓展地”,项目T2塔楼荣获“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看着项目一次次拔高城市天际线,他说:“能够有幸参与超高层项目,是多少人可遇不可求的,要干,就干到最好!”

要干,就干成标杆

重庆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历程经历了房地产周期向上和周期向下,受国家调控房地产政策影响,项目曾两次遭遇长时间停工,给履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邹运带领项目班子顶住压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积极对接重庆市政府、渝中区建委,反复发函、磋商复工事宜。复工后,项目部成立党员突击队、青年先锋队,以高效高速的状态推进项目建设。在他的带领下,管理人员白天跑现场、晚上开协调会、定方案,最高峰时,现场作业人员达到1600余人,机械24小时轮班开动,塔楼施工按平均五天一层的速度快速推进。有着“火炉”之称的重庆,夏季气温40度左右,工地巡查一圈,个个汗流浃背,衣服已浸出盐渍,但大家不抱怨、不懈怠,与晨光同行、与高温抗衡、与烈日较量,誓要把项目干出效益、干成品牌。

要干,就干出成果

为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履约风险,“小班组模式”在邹运脑中无数次预演,当他第一次提出时,意料之中遭到了不少反对。施工模式转变势必会给现场管理带来更大挑战,对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多方案对比、反复研讨论证,最终决定采取“小班组模式”来推进剩余约20万立方主体结构、二次结构施工,现场统筹协调掌握主动权。“小班组模式”同比大劳务模式施工效率提高了约25%,单价成本预计节约6%~8%。2021年6月“双塔”结构封顶,2022年10月裙房、地下车库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探索“小班组模式”试点成功,为公司针对不同项目类型推行多元化发包模式奠定了基础。

“我就是公司的一块砖,愿意到企业需要的地方去,搬起来了也能顶得上去。”从黎明的第一缕晨光到午夜的最后一盏灯火,邹运带领项目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一履一行汗水,以“想为愿为”的责任心,以“能为善为”的过硬本领,闪光梦想与汗水的交汇点,以匠心之作触摸城市穹顶,用发展高度“建”证城市向上。

202572139

来源丨中冶天工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341期

5590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