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深层裂缝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深层裂缝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11混凝土深层裂缝(含贯穿缝)

11.1 表现形式 厚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缝,墩墙结构混凝土出现有规则的竖向裂缝,以贯穿性裂缝居多。

图片

11.2 产生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至今仍是世界范围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热门话题。主要有:水泥水化热,约束条件,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特性等。

11.3 防治措施 (1)科学研究和大量工程实践证明,防止混凝土裂缝需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性能,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改善结构约束条件,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施工措施:①严格控制骨料的质量,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碎石、黄砂的质量,采用细度模数为2.4–3.0的中粗砂,碎石采用5~16.5mm,16.5~31.5mm二级配,优化混凝土骨料级配,尽可能减少砂、石的空隙,降低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达到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砂、石的含泥量严格控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严禁含泥块。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和易性的前提下,掺入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等,降低水胶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减少单位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延缓混凝土水化热峰值时间等。混凝土中掺入抗裂纤维,(注:掺入纤维的品种和数量一般是由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等确定的,有多种品种、不同掺量。并不是施工的工艺措施,所以最好只说掺入抗裂纤维,其品种和掺入量根据设计或试验确定,比较合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的加水量,在浇筑过程中加强混凝土拌和,勤测混凝土的坍落度,防止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造成表面干缩裂缝,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0±2cm以内;②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1. 夏季浇筑时尽量避开高温天气,并安排在阴天和夜晚开始浇筑,以达到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目的。冬季浇筑时尽量安排在中午开仓。2.夏季混凝土拌和用水采用地下水,必要时加入冰块,以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冬季混凝土拌和用水采用地下水,并采取加热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入仓温度。3.将骨料堆高,在混凝土浇筑时,尽量取用下层骨料,控制骨料温度。4.夏季给水泥罐、粉煤灰罐、砂石料场、浇筑仓面等搭设凉棚,采用遮阳网覆盖仓面,减少阳光直接照射,粗骨料可采用深井水淋洒,降低骨料温度。冬季水泥罐、粉煤灰罐、砂石料场、浇筑仓面等搭设保温棚,以提高骨料温度。5.夏天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可在流道内部布置循环冷却水管,用聚乙烯高强钢丝内衬塑料管作为进、出水流道混凝土的冷却水管,并安排专人控制。冬季可在浇筑仓面增加加热措施,提高混凝土浇筑仓面温度。③加强混凝土的养护1、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及时用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拍实并搓毛两遍以上,防止产生表面收缩裂缝,最后根据不同部位要求进行压光。2、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顶板面层采用1层塑料薄膜、1层土工布等覆盖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流道进口用土工布封闭,以防串风,减小混凝土内水分散失。3、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在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步降低并与外部最低气温相差20℃以内并且养护不少于14d(粉煤灰混凝土养护不少于21 d)才能拆除流道模板;墩墙模板在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步降低并与外部最低气温相差20℃以内方可拆模,拆模后同步对混凝土侧面悬挂1层土工布起到保温保湿工作。④改善混凝土的约束条件1、对泵站站身进行合理的分层,减轻新旧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减少约束范围;2、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分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快速、均匀、薄层上升,以减轻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2)裂缝修补需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专项方案。注:混凝土裂缝的处理。1、检查裂缝缝长、缝宽、缝深,观察裂缝变化情况;2、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及裂缝的性质,是受力裂缝还是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是表层裂缝还是深层裂缝、贯穿缝。3、受力裂缝要进行结构加固处理;温度缝等可采取灌浆处理(无水裂缝可用环氧材料、有水或活动缝用聚胺脂等柔性材料灌浆)。

图片

12 表面起灰 

12.1 表现形式 砂浆和粗骨料相脱离,以表面起灰,骨料裸露为特征。

12.2 产生原因 由于混凝土混合物水胶比太大,离析,泌水严重,粘聚性、保水性差,加上养护温度低,水泥水化趋于停止,混凝土水分迅速外离,导致表面起灰。

12.3 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水胶比,延长混凝土混合物搅拌时间,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保水 。

13 表面云彩斑 

13.1 表现形式 墩墙结构混凝土立面大致水平向波浪状色斑,严重的会有疑似冷缝,以及墩墙表面出现水波纹或坚向细小的露砂现象。

图片

13.2 产生原因 混凝土混合物水胶比大,振捣棒平仓,或振捣时间偏长石子下沉,上部水泥砂浆中深颜色细颗粒多,混凝土已开始(或将要开始)初凝;新上批次混凝土没有或已无法与深颜色细颗粒多的水泥砂浆充分振捣拌和。导致先后两个批次混凝土接触面或接触面一定范围与其它部位有明显色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泌水现象较重,未及时排除,上层混凝土覆盖后如出现过振现象,侧面易形成水波纹,少量水份沿模板面形成坚向通道并带走部分胶凝材料,进而坚向细小的露砂现象。

13.3 防治措施 (1)优化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胶比,防止出现泌水现象,一旦出现应及时排除。(2)适当增加漏筒,严禁振捣器平仓,尽量控制混凝土在同一浇筑平面,避免某一部位形成凹势堆积较厚深颜色细颗粒多的水泥砂浆。(3)严格控制分层浇筑上料时间,不使深颜色细颗粒多的水泥砂浆接近初凝;严禁浇筑冷缝。(4)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结合处的振捣,保证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cm,严禁过振,特别是在模板面。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全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交流大会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余泥渣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