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跨越
长江上平均每 20 公里飞架一座 “钢铁巨龙”
2025 年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
常泰长江大桥即将通车
这座集高速、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于一体的
“超级工程”
凭什么带着 10 项世界纪录
刷新人类建桥史、惊艳世界?
本周六22:30 CCTV1《开讲啦》
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
常泰长江大桥总设计师秦顺全
与广大青年分享
中国桥梁从“跟跑”到“领跑”背后的故事
全球首座“失衡桥”的平衡密码
一侧是29280吨铁路,另一侧是9760吨公路,三倍重量差该如何破解平衡难题?全球首次采用的“非对称”结构设计又如何让世界桥梁界惊呼“不可思议”?
秦院士解释说,如果按照正常的“对称结构”,即中间铁路、两侧公路去造这座桥,在与城市路网对接的过程中,将会出现660多亩的“夹心地”,这对于常州、泰州间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但使用“非对称”的设计就必须解决由此产生的力学失衡问题,在此之前,从没有人在超过千米大桥上做过这样的尝试。
面对这种世界级的“失衡挑战”,秦院士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他利用自己首创的无应力状态法理论破解了该难题,通过加大铁路侧的索力,把铁路侧的超重部分拎起来,使其与公路侧重量保持一致;利用线形控制方程计算出每一个桥梁构件制造外形,成功克服左右拉力不平衡导致的桥梁横向变形问题。这种世界首创的设计成功节省了上亿元建设成本,同时实现了桥梁高精度建造,现在整个常泰大桥构件的工厂制造、现场的定位连接等都达到了航母制造的精度标准。
120辆重卡将“碾压”测试
载荷试验堪称是大桥交付前的“终极大考”。当年为了验证南京长江大桥的安全性,竟动用了118辆坦克来完成载荷试验。而今,常泰长江大桥即将上演更震撼的“期末考”——120辆重型卡车以6000吨巨力验证大桥的“筋骨”是否强健,这也将再次成为一项新的纪录。面对主持人“考前紧张吗”的提问,秦院士脱口而出“不会,我很有信心!”他表示,现在中国对于桥梁建设的理论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再加上一些材料的新突破,中国大桥的质量是出了名的信得过!
再见潜水工!智能机器人出征
20世纪6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时,很多水下工作都是由潜水工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的。今天,常泰长江大桥的水下战场已经被智能机器人战队完全接管。在常泰长江大桥的沉井作业期间,秦顺全团队首次使用了最新型智能机器人“天团”,包括可以在地形复杂的水底如履平地的履带式绞吸机器人,可以“无孔不入”钻到沉井边边角角去清理沙土的龙门式绞吸机器人。当年需要依赖老一辈潜水工不怕牺牲才能完成的工程,现在年轻人喝着咖啡远程操控就足以搞定。
锁定本期《开讲啦》(本周六22:30)
一起见证中国桥梁建设者
在长江上续写的新时代“天堑变通途”!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何 敏
【相关推荐】
劳动竞赛进行时 | 全线首桩开钻!合湛高铁铁山港跨海大桥正式开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