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周毅)
2025年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年会(PDAC 2025)于3月2日至5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矿业盛会,吸引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逾3万名代表、1100家参展商和700余位发言人。作为创办达93年的行业标杆,PDAC不仅是技术展示与资本对接的平台,更是全球矿业转型趋势的晴雨表。
盛会内容与核心亮点:全球矿业生态的“风向标”
——规模与结构:全产业链的超级枢纽
本届大会展览面积达5.5万平方米,涵盖矿产勘探、开采技术、绿色矿山设备、金融投资四大核心展区。其中:投资者交流区汇聚纽蒙特、巴里克等全球前20大矿企,促成超过200亿美元潜在交易;技术展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勘探系统、零排放采矿设备等创新成果,例如加拿大初创公司GeoAI推出的“矿脉预测算法”可实现勘探成本降低40%;中国企业矩阵表现抢眼,紫金矿业以120平方米展位推介非洲铜矿项目,金鹏集团通过VR演示其NI43-101标准矿山设计方案,吸引南美多国政府代表现场洽谈。
——议程设计:危机与机遇的双重叙事
PDAC 2025议程紧密围绕三大关系展开:
技术突破与成本压力。在必和必拓CEO韩慕睿的主旨演讲中,他披露全球铜矿平均开采成本已从2015年的1.8美元/磅升至2025年的3.2美元/磅,倒逼矿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能源转型与资源争夺。此次大会特设“关键矿产供应链”专场,讨论锂、钴、稀土等材料的地缘政治风险。刚果(金)矿业部长现场呼吁建立“矿产OPEC”,引发欧美代表激烈辩论。
本土化与全球化撕裂。加拿大原住民理事会联合力拓集团发布《社区利益共享协议2.0》,要求矿业项目利润分配比例从5%提升至15%,该模式或将成为全球矿业ESG新标准。
核心议题解构:行业转型的三大攻坚战
——技术革命:从“地质锤”到“量子计算”
PDAC 2025首次设立“矿业科技独角兽”赛道,22家入围企业展示颠覆性技术。其中,勘探层面,澳大利亚公司Resonant利用量子传感器实现地下3000米矿物精准成像,勘探周期缩短60%;开采层面,瑞典企业Epiroc推出的氢燃料电池采矿卡车,可在零下40℃极地环境连续作业12小时;管理层面,波士顿咨询发布《矿业数字孪生白皮书》,指出全球前50大矿企中已有38家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模型,平均运营效率提升23%。
——ESG重构:从“合规负担”到“价值引擎”
大会通过《多伦多宣言》,确立三大ESG强制性披露指标,具体如下:
碳足迹追踪。要求企业精确计算Scope 3排放(供应链间接排放),力拓集团宣布2025年将为此投入4.2亿美元监测系统。
生物多样性补偿。必和必拓展示其在智利的“采矿-生态银行”项目,通过修复退化土地创造碳汇收益,预计2030年贡献3亿美元年收入。
社区共治。加拿大原住民企业联盟与巴里克黄金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安大略省金矿项目,原住民持股比例达30%并参与董事会决策。
——资本博弈:新兴势力挑战传统秩序
PDAC 2025揭示了全球矿业资本格局的深刻裂变:
主权基金崛起。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宣布成立300亿美元矿业专项基金,目标是收购非洲锂矿资产。
中国资本策略调整。中矿资源集团透露将减少对非洲高风险区域投资,转向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稀土项目,通过合资模式规避审查风险。
加密货币渗透。美国区块链公司MineChain发行全球首支“锂矿NFT”,允许散户投资者以500美元门槛参与智利盐湖提锂项目分红。
未来启示录:十字路口的战略抉择
——政策竞速:谁能为矿业“松绑”?
阿根廷矿业部长在PDAC专场论坛中详解新政,将采矿许可审批周期从7年压缩至18个月,企业所得税降至20%,吸引超50家跨国企业提交投资意向。相比之下,虽然加拿大宣布延长矿产勘探税收抵免(METC),但外资审查周期却从6个月延长至14个月,导致Solaris等企业迁址瑞士。一松一紧形成鲜明对比。
——人才断层:数字化时代的技能危机
麦肯锡报告显示,全球矿业工程师中仅12%掌握人工智能算法技能。PDAC 2025特设“矿业教育峰会”,多伦多大学宣布开设全球首个“矿业元宇宙专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培养井下自动化操作员,首批学员已获淡水河谷预签约。
——资源民族主义vs全球供应链
近年来,资源民族主义在部分国家盛行,比如刚果(金)与印尼的镍矿出口禁令、墨西哥锂矿国有化政策均在以往PDAC引发连锁反应。美国能源部代表则提议建立“关键矿产盟友圈”,向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伙伴国开放《通胀削减法案》补贴,但要求产业链完全排除“高风险国家”,意在构建矿业“小圈子”。
结语:新秩序重构的全球矿业大棋局
此次PDAC 2025揭示了全球矿业在技术、资本与地缘政治三重挤压下的生存逻辑:矿业企业既需拥抱量子计算与氢能技术革命,又要在社区共治与ESG披露中重塑合法性,更须在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中寻找全球化新路径。当阿根廷用“18个月许可新政”挑战加拿大的外资审查升级,当沙特主权基金携300亿美元意欲横扫非洲锂矿,这场转型已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制度与战略耐力的终极考验。今年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年会的会场上,有人看见黄昏,也有人望见黎明。
作者 | 周匀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免责声明
上述内容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研院观点和立场,并非给他人所做的操作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导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Email: mr@minmetals.com 长按、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中查找“金属矿产”关注。主编:金志峰责任编辑:陈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