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路运营公司铁建高速“路行家”创新工作室被中国铁建命名“第四批中国铁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这不仅对铁建高速“路行家”工作室技术创新与工匠精神的高度认可,更有力促进了铁建投资公路运营板块的智慧运维建设。
应势而生,创新领航
工作室创新成果展示
铁建高速“路行家”创新工作室2021年成立以来,坚持弘扬劳模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在智慧运营建设中汇聚了一批技术创新先锋。工作室以高级工程师邱念领为领衔人,现有团队成员63人,其中核心成员9人,主要成员16人,创新小组成员38人,形成“9+16+38”三级梯队。工作室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高速公路智慧运营技术创新工作中,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突出“四新五小”创新成果应用,累计攻克60余项技术难题,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4项,有力推动了智慧运营降本增效。
融合发展,助力运营
创新专利成果
工作室以公路运营管理创新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改革赋能、管理提质、群团协同”,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公路运营公司党委将工作室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技术创新与运营管理深度融合。同时,构建“战略-项目-人才”协同机制,设立专项创新奖励机制,对突破性成果给予政策倾斜。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创新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控,创新成果转化周期缩短30%。此外,公路运营公司还积极开展群团创新活动,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定向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形成“人人想创新、全员促创新”的文化氛围。
突出重点,创新赋能
创新成果应用
工作室积极组织技术创新,形成公路运营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技术创新全覆盖,取得了显著成果。《高速公路隧道运营安全与节能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成功立项并结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实际项目。隧道节能控制方法实现了节能与安全性的平衡,路面病害修复技术有效延缓病害发生,桥台沉降维修技术解决了传统维修难题。在科技赋能运营方面,工作室的创新成果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智慧运营成果的应用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在企业内部广泛应用,还为行业智慧运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示范引领,薪火相传
劳动技能竞赛
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了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在铁建高速“路行家”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下,所属单位分别成立了郑小伟创新工作室、收费机电创新工作室、安全养护创新工作室等,为铁建高速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工作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了“培养中发挥、发挥中培养”的新模式。通过邀请高层次专家指导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为职工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职工积极参与各类劳动竞赛和创新案宣讲,多人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中国铁建技术能手”等称号,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工作室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铁建高速“路行家”创新工作室将继续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公路运营管理创新活动,全面推进创新成果应运,提升公路运营智慧化水平。
供稿:郑宇、罗勇强
编辑:叶凌志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