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焊花与钢铁交织的舞台上
瘦瘦小小的她
被厚重的工作服包裹得严严实实
沉甸甸的焊枪
早已在她的掌心
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但这丝毫不影响
稳稳地将其提起并对准焊缝
她扎根神东设备维修中心一厂
机加工车间14年
今天
一起认识
神东2024年度“三八”红旗手
裴 晓 霞
巾帼风采
14年里 不断应对复杂的挑战
初入行业时
面对超强的体能消耗和体力差距
她从没认输过
而是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
不舍昼夜地训练
柔韧是一种穿透钢铁的力量
有些焊接工件位置偏低
需钻进狭小的空间作业
男员工猫着腰作业都很困难
她瘦削的身形反成优势
可以蜷缩进窄窄的缝隙里
在极小的操作空间里
出色完成焊接任务
在金色焊花的映衬下
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动人
金色的焊花在沉默的钢铁上年复一年绽放,14年前那个初握焊枪还由不得手抖的姑娘,凭借着勤学苦练,长期的摸索钻研,如今已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长为技术创新的“多面手”
巾帼风采
技术创新的“多面手”
2024年刚开春不久
裴晓霞所在的机加工车间
接到大柳塔煤矿大井52507面
撤1-95套158节1.4米大采高
中部槽的大修任务
以往人工补焊2条链道
已是费时费力
这次更是需要每节焊4条
时间紧、任务重
靠人力补焊很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呀”
裴晓霞蹲在工件前
手指沿着磨损的链道缓缓移动
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一直以来,我们这两把焊枪都是固定角度的,但是只要将它们分别向左右两个方向调整30º左右,并根据磨损宽度调整两把焊枪的距离,就可以让机器分两个行程完成4条焊缝的补焊任务了。”
这一调整方案节省了至少2名焊工,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也让焊接效率大幅度提升。灵感并非偶然,是来自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更是因为裴晓霞有一颗勤钻研、敢攀登的心。
巾帼风采
啃硬骨头 解锁“驯机人”身份
早在焊接机器人入驻车间时
裴晓霞便解锁了
“驯机人”这一新身份
别人看到就头疼的编程界面
在她眼中却似等待谱曲的五线谱
“晓霞肯钻研,不服输
愣是把编程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
同事杨森说
暮色中的车间渐渐沉寂
焊接机器人仍不知疲倦地划着光弧
同样不知疲倦的
还有站在智能控制台前的裴晓霞
她反复调试着机械臂的摆动幅度
撞枪了
重新校对点位再来
又撞枪了
再调整再来
……
直到寻位精度达到1毫米
↓↓
同事评价她:“裴师傅眼里没有‘差不多’,只有毫米级的精准。”而她自己也常说:“焊道里藏着设备的生命线,多精进1毫米的距离,就能为矿工兄弟多添一份安全保障。”
在她精益求精的改进下
2024年
焊接机器人共计焊接完成
各类平板车140台
以往3米的普通平板车
人工焊接2台需要两天半
而机器人只需一天半
焊接机器人的灵活运用
大大减轻了电焊工的劳动强度
并且焊缝成型美观
极大地提升了焊接质量
她的焊枪点亮过凌晨的检修现场
灼透过除夕夜的团圆饭
却从未熔断她对这份职业的赤诚
她拍摄制作的设备操作流程视频
至今仍作为标准流程
每日在机加工车间班前会上播放
成为大家学习的“焊接宝典”
这些年
经她手的焊接成品不计其数
光是2024年
她就参与了8套中部槽
共计1193节的大项修工作
4套自移机尾的制作工作
和140台平板车机器人焊接工作等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她获评了
神东“三八”红旗手
从手工焊接到人机协同
从手持面罩的“铁娘子”
到智能制造的“女创客”
她用14载的坚守
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女工的
责任担当
这朵“金色焊花”
正在煤海中徐徐绽放
也正在为“中国智造”
注入最动人的温度
为她点赞
来源图说神东(ID:tushuoshendong)
作者| 神东全媒体记者 高睿晗
通讯员| 神东设备维修中心 刘芳 闫春艳
编辑| 惠小图
校对| 何小图
往期回顾
REVIEW
记得点「在看」和「赞」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