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董事长陈光标一行到访建材情报所,共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大计!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董事长陈光标一行到访建材情报所,共商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大计!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图片

10日下午,著名企业家、慈善家、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一行到访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情报所),就建筑固废再生循环利用、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图片

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崔源声理事长对陈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陈总多年来开展公益事业和资源再生工作表示赞扬。情报所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孙继成主任介绍了情报所的历史沿革、核心业务以及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所做的努力。

陈光标对情报所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他表示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利用。近年来,公司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一是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同行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和谐竞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宁可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也要引进更先进、更环保的设备来进行可再生资源的二次加工利用,把“变废为宝”的事业办得更好;二是拓展企业现有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再利用的领域,与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设备厂商等单位强强联合,加大科研上的投入,以城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再生利用为重点,开发出更环保、更经济的技术,加快这些资源的回收利用,进而减少这些建筑、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陈总期望今后加强与建材情报所、中国散协、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的交流与合作,在固废循环处置领域开展更多公益性活动。

图片

中国散协混凝土专委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交流座谈。双方就建筑固废再生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的绿色生产、装配式建筑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在实践中的经验与见解。此次陈光标一行的到访,为双方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为推动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全国混凝土行业创新发展与废弃物资源再生技术交流大会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余泥渣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