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先进之光,汇聚实干伟力。近日,集团公司2025年度工作会议对2024年度突出贡献奖、年度先进人物奖、科技贡献奖获奖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中国中冶多个集体和个人摘得殊荣。为持续放大榜样效应,点燃创新激情,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我们策划开设“先锋楷模”专栏,深入报道获奖子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个人的感人故事,激励每一位干部员工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共同书写中国中冶更加辉煌的篇章。
邹忠明,是中冶长天优秀总设计师、项目经理,进入公司以来的20余年间,他先后担任宝钢湛江、华菱湘钢、台塑越南河静钢厂等大型烧结项目的总设计师,同时担任冶金行业超Ⅰ类项目——昆钢综合原料场项目的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他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赢得了业主信任和各项肯定。近日,他被评为中国五矿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
因地制宜,只为项目科学推进
2024年初,作为湖南华菱涟钢C料场项目的项目经理,邹忠明开启了又一场风雨洗礼的征途。该项目是公司签订的又一大型综合料场总承包项目,也是涟钢响应国家“绿色钢铁”号召的重点项目。面对如此重任,他心中只有一个声音:无论如何,都要圆满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推动项目高质量建成落地。
涟钢原有料场于1990年5月建成投产,并多次改扩建,因设备年代久远,在露天工作环境下,其设备和钢结构长期受风、雨、雪、物料以及潮湿环境等因素影响,腐蚀情况十分严重。长期运行过程中,部分堆取设备的钢构件变形严重、难以矫正,造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振动大、运行不平稳,部分胶带机输送系统故障频率高,原料系统已存在重大设备安全隐患。
作为项目经理,邹忠明深知,干项目得全盘考虑。他与团队结合现场情况,经多方位综合考量,最终按照料场棚化采用单拱双跨柱面网壳结构的方案,保障了其结构合理、外形美观、造价经济;工艺改造以排放达标、物料输送高效化、物料贮存数字化、操作管控智能化、后期维护简便为目标,通过运用智能化生产管理、信息集成、智能控制等技术,可实现综合料场堆取无人化等功能,全面提升料场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攻坚克难,只为项目圆满落地
“一个人,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在项目建设期间,邹忠明充分发挥领头作用,争分夺秒抢抓进度、精心组织推进生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该项目东临铁路、西靠涟水河,施工场地狭小,交通工具只能以摩托车、自行车为主,场内限制机动车辆进入,可谓是缝里插针。同时,工期极为紧张,同规模同类型的C料场项目,正常投正常工期应不少于11个月,但该项目建设时间压缩近一半。
为确保工程进度、避免人力物力浪费,他组织制定精细施工计划和时标网络图,不定期进行前锋线检查,将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实行分段流水作业,采用赢得值指标进行控制管理,最大化优化各自资源;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材料、设备及时到位。此外,他发挥总设计师专长,针对排水管要穿越原厂区的施工难题,提出采用压力排水、架空敷设的方法,直接节约建设成本约200万元、减少工期25天。
期间,他不舍昼夜、风雨兼程,春节期间也分秒必争不停工,一点一滴将进度抢回来,按时完成项目合同内容,赢得了业主和同行高度赞誉。项目圆满落地,为后续公司拿下涟钢封闭料场、烧结机改造等项目立下大功,也为公司冶金市场开拓作出重要贡献。
精益求精,只为项目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作为项目总统筹,邹忠明始终紧绷安全生产之弦,一刻也不放松。他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保证体系,确保做好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在施工现场,他每天带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组织各单位开好早班会,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项目建设期间,从未发生安全事故。在质量管理方面,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行各单位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严控各环节质量,特别是在C料场主体大体积混凝土上,他确保各项工序有序衔接,避免了坍塌风险、混凝土开裂等无法逆转的恶性结果,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除此之外,他将现场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经常与员工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求,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与业主联合党建,开展基层一线党建活动,拉进与业主的距离,凝聚了现场员工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邹忠明常说:“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负责,不负业主信任,不负所有人的努力。”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不断前行,一次又一次以标杆项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增光添彩。
20255199
来源丨中冶长天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320期
5550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