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历经60余年时间和实践,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今天的微课,我们跟随时代变迁的脚步,共同探寻“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答案。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答案,就藏在一篇篇雷锋日记里。言为心声。9本日记本、177篇日记,记录了雷锋生命历程中的思考和求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少年的他对人生价值发出叩问。
“多为党做一些工作,这就是我感到最光荣的。”这是他在青年时代再一次清晰的探索。
“今天我入了党,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思想和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和远大。”年轻的生命在红色革命文化浸润中茁壮成长。
雷锋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倾注于笔端,先后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学习王若飞、董存瑞、郅顺义英雄事迹的感悟。
这些金子般的语言,充满着对人生价值的不断探索,记录了“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一思考从萌芽到坚定的心路历程,展现的是对人民的大爱,这种精神必将得到传承和发扬。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答案,就蕴含在各个时代学雷锋活动的主题里。雷锋年轻的生命止步于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首次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这之后3月5日被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20世纪60年代,全国兴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为主题的学雷锋热潮一浪高过一浪。1981年2月,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九家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学雷锋、树新风”等活动纳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貌活动,“学习雷锋,为实现四化而英勇奋斗”是这一阶段的宣传主题,鼓励人们像雷锋那样“做好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1990年,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学习,提出了“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的主题,突出雷锋的奉献精神。1993年开始,共青团中央紧扣“志愿服务”,广泛组织“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奉献日”活动。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是对“雷锋精神”最新、最具权威的概括。2021年9月,雷锋精神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铸就了永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并在2023年、第60个学雷锋活动纪念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全社会致敬英雄、争做先锋的氛围更加浓厚。
回顾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主题各有侧重的学雷锋活动,都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和表达,其中可敬可亲可学可鉴的方方面面,是在岁月中不断流淌的精神力量,学习雷锋精神也成为了赓续绵延的时代要求。
“雷锋精神”历久弥新的答案,就体现在一大批学雷锋人们的实践传承中。
雷锋精神传承弘扬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之中,一大批受雷锋精神感召的人们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涌现,“80年代新雷锋”张海迪、援藏干部孔繁森、勇斗歹徒的军人徐洪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士陈祥榕、坚守贫困山区40年的校长张桂梅,他们身上都是雷锋精神忠诚、敬业、奉献的具象表达。万里铁道线上,也不乏这样的人和事:让亿万旅客出行更美好的“时代楷模”单杏花,续写着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温馨故事的“雷锋号”列车,四代铁路人坚守传承、获评“时代楷模”的南京站“158”雷锋服务站,便民利民60年的“雷锋街市”,视障旅客出行的“眼睛”南宁车站“帮帮盲”志愿服务项目等等。近年来,深圳车站“迎春花”服务队等一批集体和个人获得了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各单位以点带面、赓续传承,共同推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铁路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批批学雷锋、当雷锋、成为雷锋的鲜活人物层出不穷,动人事迹家喻户晓,使得雷锋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新时代我们学雷锋,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既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要传承好“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铁路红色基因,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主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南宁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南宁车站
文字:龙晓华 韦馨蓉
视频:邢星 于莉 麦竹娴
编辑:林飞翼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