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好榜样
时代在变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雷锋精神却永不过时。在西山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无数西山人追随着雷锋的足迹,坚定地踏上奋斗征程,也毅然奔赴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他们如同煤电微光,虽不耀眼,却温暖而持久,照亮了矿区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我们选取了部分在西山煤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堪称“活雷锋”的典型人物,在此分享他们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用点滴行动汇聚成煤电微光,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01
郝静升——热血铸就的“生命桥梁”
在西山矿区蜿蜒的铁道线上,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二十年如一日往返于矿井与血站之间,用汩汩热血架起生命的桥梁,用赤子之心诠释人间至爱。他就是西山铁路公司古交电务车间郝静升,一位让生命在奉献中绽放光芒的平凡英雄。
2004年,郝静升第一次走进献血车。当看到采血袋中殷红的血液时,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我的举手之劳,真的能挽救别人的生命。”从那刻起,无偿献血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载春秋流转,他累计捐献全血4000毫升,血小板77次,献血总量相当于13个成年人全身血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医疗资源面临巨大挑战,血液供应也变得异常紧张。在这关键时刻,郝静升挺身而出,主动加入太原市应急献血队,三年间,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前往献血点,累计献全血和献单采血小板18次,用滚烫的热血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荣誉室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等11块奖牌熠熠生辉。面对赞誉,郝静升谦逊地说:“献血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举手之劳能救命,这份快乐无可替代。”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郝静升始终用热血守护着生命的希望。这位普通的铁路工人,用二十年坚守书写着最动人的生命赞歌,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02
李东晓——矿区的“活雷锋”
“能帮一点是一点,不用客气。” 这是屯兰矿水电暖供给部班组长李东晓常挂在嘴边的话。多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为矿区居民义务维修水管、电路、灯具,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小麻烦,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李师傅”。
今年正月初十晚上十点,李东晓接到家属区老王的电话:“李师傅,我家水龙头漏得厉害,总阀门也找不到... ” 虽然矿上的水电暖已经移交社会管理,但他立即带着工具包赶了过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检修,不仅修好了漏水点,还帮老王更换了老化的阀门。看着浑身湿透的李东晓,老王过意不去地要给钱,他却摆摆手:“都是小事,不用客气。”
二月底的一个傍晚,李大爷家的吸顶灯突然不亮了,正巧在路上遇到李东晓。他二话不说,立刻跟着老人回家,帮忙排查电路。修好了之后,李大爷掏出钱要酬谢,李东晓婉拒道:“邻里之间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李东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个总说“举手之劳”的普通工人,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把“雷锋精神”写成了矿区最温暖的日常。
03
高慧雪——平凡岗位的“温暖光芒”
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从绞车房到材料库,从办事员到保管员,她在每个岗位都留下了“螺丝钉” 的印记。她保管的设备台账被同事称为 “活字典”,经她手发放的材料从未出过差错。她就是马兰矿多种经营分公司职工高慧雪。
每年的学雷锋便民服务日,是高慧雪最忙碌的日子。她的理发工具包里——不锈钢推子擦得锃亮,梳子齿缝里看不见一丝碎发。80多岁的老人李奶奶每次理完发都要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慧雪这手艺,比理发店都强!”
2024年10月10日傍晚的那一幕,让整个矿区都记住了这个柔弱却勇敢的身影。当时通勤车内突发乘客癫痫倒地,浑身抽搐,舌头被咬住,鲜血直流。众人慌乱中,高慧雪逆着人流冲上车。她迅速扯下车座套头套,卷成筒状塞进患者口中,防止其咬断舌头,随后跪在车厢地板上按压人中。五分钟后患者恢复了意识,她的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
高慧雪所做的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件件饱含深情。这位普通的矿山女工,用三十年坚守诠释着:最动人的光芒,往往来自最平凡的坚守。
04
于欣——设备检修的“神医妙手”
在杜儿坪矿综采一队,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设备间穿梭。他叫于欣,15 年如一日扎根井下检修一线,用智慧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使命。
作为检修班班长,于欣独创的 “三多”工作法在队组影响深远。在安全生产这条 “生命线” 上,他更是出了名的无私。2024年3月的一个早班,采煤机突然出现异常,他敏锐发现电缆被挤的隐患,为了不影响进度,他带领本班工友连续奋战,两班即将交接之前梳理排除故障,保障了生产衔接。
班组就是咱矿工的家。” 于欣把这句话刻在了心里。在他带领下,检修班荣获杜儿坪矿“六型标杆队组称号,他也先后获得山西焦煤优秀劳动者、劳动模范,杜儿坪矿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等多项称号。
从青涩学徒到检修专家,于欣用15年青春书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篇章。他常说:“每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位置,把分内事做到极致就是贡献。”这份执着,让他成为矿区最耀眼的 “设备守护神”,也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矿山绽放出新的光芒。
作者:姚希东 郭建都 张健 马晓伟
编辑:王志鹏
责编:薛斌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