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观点共享 | 锂市场供需博弈加剧,或继续震荡运行

观点共享 | 锂市场供需博弈加剧,或继续震荡运行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29.4%;欧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回升,其他地区销量大幅增长。海外欧洲市场同比回落,美国市场保持中低速增长;产业链中游电池生产环节累库明显;锂盐生产、锂资源进口保持较快增长。展望后市,新能源汽车或超预期增长,但新型储能政策利空明显,锂市场多空博弈加剧,或继续震荡运行。

年初以来锂市场震荡运行

2025年年初以来,碳酸锂和氢氧化锂市场总体震荡运行。2月中(2月14日),上海有色碳酸锂现货均价(99.5%电池级,国产)收于7.625万元/吨,相比去年底(12月30日,下同)的7.505万元/吨累计上涨1.6%;氢氧化锂现货均价(电池级,56.5%微粉)收于7.05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底的6.958万元/吨累计上涨1.3%。广期所碳酸锂期货主力期货(LC2505)2月14日收于7.678元/吨,相比于去年底的7.832万元/吨累计下跌1.9%。

图1: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走势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五矿经研院

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同比增长29.4%,国内销量增长26%

1月中旬,我国新一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正式发布,补贴力度不减,且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受政策利好推动,2025年1月,尽管因春节假期工作日减少,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维持在30%左右。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5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38.9%。

从销售去向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和环比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成为销量增长的重要拉动力。2024年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79.3万辆,环比下降45.8%,同比增长26%,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汽车国内总销量的比例为40.6%;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环比增长12.6%,同比增长近49.6%。

图2: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汽协,五矿经研院

图3: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市场占有率情况

数据来源:五矿经研院

从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看,纯电动车占比环比略有回升,同比仍有大幅回落。2025年1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为57.4万辆,同比增长29.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37.0万辆,同比增长30%;二者占比分别为60.8%和39.2%。

1月欧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回升,其他地区销量大幅增长

2024年,根据Cleantechnica统计数据,全球新能源乘用汽车累计销量为1724万辆,同比增长25.7%。其中,欧洲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296.4万台,同比下降3.4%;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54.2万台,同比增长10.5%。2025年1月,根据研究机构Rho Motion数据(此数据可作为初步参考),全球新能源乘用汽车销量达到130万辆,同比增长18%。其中,欧洲新能源乘用汽车销量为25万辆,比2024年同期增长21%;北美新能源乘用汽车销量达到13万辆,同比增长22.1%;世界其他地区的销量增长了50%。

欧洲市场增速由负转正的重要原因有:一是欧盟碳排放新规的正式实施。欧盟2023年制定的汽车排放新规要求从2025年1月开始实行新的更高的碳排放标准。汽车企业旗下乘用汽车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从95克/公里降至81克/公里(NEDC标准),或按WLTP标准从106.6克/公里降至93.6克/公里,这倒逼车企加速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二是德国作为欧洲占比最大的主力细分市场,去年全面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导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受到很大冲击、基数较小。

在美国市场,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上任首日即下令暂停《通胀削减法案》资金支出,但1月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较高增长。这与去年上半年特斯拉的重点车型Model 3后驱版和长续航版补贴额减半、销量下滑、导致去年基数较低有很大关系(特斯拉占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50%以上的份额)。美国取消电动汽车补贴,预计会对其2025年全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带来冲击。

1月产业链中游电池生产环节累库明显

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约20%。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年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8.8GWh,环比下降48.6%,同比增长20.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8.5GWh,占总装车量22.1%,环比下降40.4%,同比下降32.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30.2GWh,占总装车量77.9%,环比下降50.5%,同比增长53.5%。

电池出口同比增长近67%。2025年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17.5GWh,环比下降20.1%,同比增长67.1%。合计出口占当月销量21.7%。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1.1GWh,占总出口量63.7%,环比下降14.2,同比增长9.1%;其他电池出口量为6.3GWh,占总出口量36.3%,环比下降28.8%,同比大幅增长。

电池产量同比增长超过60%。2025年1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7.8GWh,环比下降13.4%,同比增长63.2%。其中,三元电池产量20.7GWh,同比下降10%;磷酸铁锂电池产量87.0GWh,同比增长102.8%。

全年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增长超过55%。根据SMM统计,2025年1月,我国正极材料总产量约32.38万吨,同比增长91.7%,环比下降8.1%。其中,磷酸铁锂材料产量为25.2万吨,同比增长154.9%,环比下降8.7%;三元材料产量为5.5万吨,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4.3%。锰酸锂产量1.0万吨,同比增加41.1%;钴酸锂产量0.7万吨,同比下降4.9%。

图4:2023年以来我国动力电池月度装机量(GWh)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五矿经研院

图5:2023年以来我国正极材料月度产量(吨)

数据来源:SMM,五矿经研院

通过跟踪电池产量/(装机量+出口)及正极产量(2千吨)/电池产量(GWh)的数据,可以更直观的衡量电池库存和正极材料库存累积情况。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产业链中游电池制造环节的生产大幅领先于需求,引领产业链中游加库存;而上游正极材料生产则与电池厂生产需求保持基本一致。结合实际产量数据可知,主要是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的翻倍增长所致,特别是储能电池大幅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1月其他电池(主要是储能电池)销量为17.5GWh,占总销量21.7%,环比下降42.1%,同比增长163.6%。

图6:产业链中游库存变化的参考指标

数据来源:五矿经研院

1月锂盐生产、锂资源进口保持较高增长

我国碳酸锂产量同比增长50%。根据SMM统计,2025年1月,我国碳酸锂产量为6.25万吨,同比增长50.4%,环比下降10.3%;氢氧化锂(主要用于加工高镍三元材料)产量为2.1万吨,同比下降6.1%,环比下滑10.2%。

通过追踪我国碳酸锂月度产量(万吨)与正极材料月度产量(万吨)的比值变化,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碳酸锂原料库存的变化情况。2025年1月该比值有所下滑,且处于相对低位,意味着碳酸锂库存压力达到较小。结合产量数据可知,同期电池级正极材料产量同比大幅增长,拉动碳酸锂需求和生产同步增长。

图7:我国碳酸锂产量与正极材料产量的比值

数据来源:SMM,五矿经研院

资源供应方面,2025年仍处于全球锂资源供应的放量高峰期。一方面,多个海外锂资源项目经过持续建设扩产,有望在2025年投产放量,不仅包括传统的南美大型盐湖和澳洲大矿,也包括非洲锂矿项目开发的提速。另一方面,国内锂资源开发提速,锂辉石矿、盐湖卤水等产量仍将进一步增加。总体来看,预计2025年全球锂资源最大产量预计将达到190万吨碳酸锂当量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但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保持低迷,海外龙头锂资源企业减产挺价意愿也显著增强。

我国锂资源进口同比大幅增长,但环比下滑明显。碳酸锂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月,我国碳酸锂进口1.9万吨,环比下滑32.1%,同比增长82.6%。锂矿石方面,根据SMM数据,2024年12月,中国锂精矿进口数量为48.2万吨,环比持平,同比增加10.7%。总体来看,1月碳酸锂进口环比大幅下滑,可能对短期市场供应带来一定紧张压力。

锂市场或继续震荡运行

从需求端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预期增长。随着比亚迪对全系车型推出智能驾驶且不征收额外费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到智能化汽车的下半场。其他企业也纷纷采取行动,提升智能驾驶水平。在此情形下,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将大幅提升,或将具备类似于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代际革命优势。在此情形下,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欧洲随着欧盟碳排放新规的正式实施及乌克兰危机迎来和谈转机,加之中国汽车关税加征方案落地、不确定性消除,在2024年受补贴退出导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提速。美国政府对通胀削减法案的废止将面临两会的挑战,同时特斯拉等凭借高水平的智能驾驶水平已经有了较高的市场接受度,因此美国市场或仍将保持增长。总体而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有望提速。

新型储能方面,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这对新型储能带来较大阶段性利空。

从产业链中游看,国内刺激政策、比亚迪推行全面智能驾驶预计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装机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产业链中游电池环节库存加速累积,后市产业链或面临一定的库存压减压力。

从供应端看,前期投资的项目今年持续进入投产高峰期,特别是国内外低成本盐湖持续扩张,锂资源供应总体趋于宽松的大势不变。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保持低迷,海外企业减产挺价意愿增强;但锂资源企业前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利润,显著降低了低谷生存压力,一旦市场好转即可恢复生产,从而对市场形成打压。

总体而言,锂市场多空博弈加剧,或继续震荡运行。

作者 | 陈俊全 中国金属矿业经济研究院多元业务研究室处长

免责声明

上述内容仅代表研究员个人观点,不代表经研院观点和立场,并非给他人所做的操作建议。内容仅供参考之用,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信息而取代自身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导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Email: mr@minmetals.com 长按、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中查找“金属矿产”关注。主编:金志峰责任编辑:陈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