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这对铁路夫妻,工位仅相隔10米!

这对铁路夫妻,工位仅相隔10米!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妻子温耀娟是天车司机

丈夫孙建国是天车指挥

一个在10米高空驾驶天车

一个在地面指挥操作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东机辆段南京整备车间的

这对夫妻默契配合

共同完成机车配件物料吊运和检修任务

为繁忙的铁路运输保障机车供应

高难度作业配合默契

春运期间,每天8时许,天车司机温耀娟检查天车状态后,便登上28级的斜梯,来到离地10米、仅有2平方米的驾驶室,开始空中“绣花”作业。

温耀娟的丈夫孙建国和她在同一个车间,是一名天车指挥兼机车走行部检修工,负责在地面指挥天车驾驶和轮对检修。

“往左1米,再往右一点点。”孙建国通过对讲机指挥温耀娟驾驶,将轮对精准地吊到检修工位。温耀娟眼睛紧盯吊钩,时刻注意孙建国的手势,身子稳住不动,双手快速轻微调整手柄,她一边看指挥,一边注视着吊运配件的移动。

上升、下落、左移、右移……温耀娟灵活娴熟地操纵着350公斤的吊钩,精准吊运着上百斤的检修台架和上吨重的机车轮驱组成部件。

天车驾驶室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狭窄,远离地面,吊钩又在驾驶室左侧,导致司机视角的地面部件与实际相比存在误差,这进一步增加了操作难度,需要司机精神高度集中、技术稳准,同时更需要和地面指挥默契配合,通过看手势信号,搭档完成取吊。

“我们俩一起搭档,就是在稳的前提下比别人更快。”温耀娟自豪地说。

夜间抢修随时待命

春运期间,南京整备车间日均担当运用交路18对,承修的机车几乎都是全部上线的状态,每日必须按时按点完成机车临时性修理故障处置,才能保障机车供应。

“小故障及时修,大故障不过夜”。自1月份以来,车间检修任务繁重,温耀娟和孙建国手机都是24小时待命。孙建国还负责机车走行部检修,遇到轮对故障需要抢修,他俩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随着吊装部件和配件作业量增加,夫妻俩的抢修任务也更重了。2月20日凌晨,刚下班的他们接到临时抢修任务通知,便立即赶到检修库。孙建国和同事们一起拆开机车顶棚修理,温耀娟一直忙着吊装配件,两人忙完已是凌晨4点多。

“春运、暑运和节假日期间,随叫随到是常态,我们都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不敢走远。”温耀娟说。

天车的操作手柄多为圆盘式,扳动时需全身用力,一个上午要推动几百次。操作手柄每移动1厘米,天车和吊钩的距离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不过,这对于有着29年驾驶经验的温耀娟而言,早已驾轻就熟。

“春运吊装作业量大的时候,在天车上一待就是2个小时,精神还要保持高度集中。”温耀娟说。

相知相伴 伉俪情深

说起这对夫妻,南京整备车间无人不知。两人一起工作搭档29年,结婚25年,不但是工作上的好伙伴,还是生活中相知相伴的亲人。

温耀娟至今记得,她第一次上天车的时候,还没爬到驾驶室腿就开始发抖了。不善言辞的孙建国默默地提醒她爬楼梯千万当心,不要踩空,一直给她鼓劲加油。他的细心和真诚让温耀娟感到暖心,也给了她力量。

那时,夏天的检修库非常闷热,孙建国总是帮温耀娟准备好冰棍,等她下天车的时候给她。

结婚25年,两人的感情细水长流,在生活中始终相濡以沫。有一次,温耀娟的父亲突然生病,孙建国第一时间把岳父背到就近医院,连续7天在医院照顾。

两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儿子。虽然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但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学习勤奋,去年考上了研究生。两人一有空就和儿子视频聊天,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这对铁路伉俪

默契配合,并肩作战

相知相伴,携手进步

坚守在平凡岗位上

共同守护着机车安全

描绘着温馨小家的美好生活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上海记者站(上海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吴少妮 段宁 辛伟凡 李忱

视频:张博洋 黄硕

编辑:齐美华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