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30秒,爸爸努力寻找车上儿子的身影……

30秒,爸爸努力寻找车上儿子的身影……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他是穿越雪原的货车司机

他是飞驰在高原的列车员

父亲郑有录与儿子郑鹏

七年未在一起吃过年夜饭

这一天

他们约定在青藏铁路干沟隧道边见面

……

2月4日10时许,在西宁车辆段整备线上的Z323次旅客列车内,乘务员郑鹏正与同事们做着开车前的整备工作。1个多小时后,这趟列车搭载着1000余名旅客,由西宁启程开往拉萨。

“这次我负责的车厢又是满员。40天的春运对我们来说,每一次值乘都是一次大考,但我有信心整备好车厢、服务好每一位旅客。”正值节后返程高峰,郑鹏虽感压力,却依然镇定自若,全力以赴迎接挑战。

郑鹏的自信源于他积累的丰富经验。尽管还不到30岁,他今年已是第7次服务春运。7年多来,他每5天就要完成一次从北京或西宁往返拉萨的值乘工作。服务重点旅客、团队旅客,“打理”硬座车厢、卧铺车厢、餐车车厢……郑鹏始终用心服务,至今已倾心服务旅客10余万人次。

Z323次列车一路驰骋,驶过青海湖,穿越巍峨的昆仑山,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生命禁区”行进,最终抵达雪域圣城拉萨。白天每隔一小时、夜晚每隔半小时,郑鹏就要对他负责的车厢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车门锁闭情况,检查制氧机运转状况,询问旅客需求,确保车厢整洁。特别是在高海拔区间运行时,他更要时刻关注旅客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随时准备提供吸氧服务,保障每位旅客的安全与舒适。

“除夕那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高原反应在车厢内晕倒。我发现后,第一时间与同事进行处置,很快让老人恢复了意识。”郑鹏感慨地说,“如果在火车上出现高原反应,车内可以及时提供吸氧服务。但对于在青藏公路上跑车的司机来说,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郑鹏所说的在青藏公路上跑车的司机就包括他的父亲郑有录。郑有录是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的驾驶员,他的工作是开着17米长的槽罐车从格尔木向拉萨运送天然气。

西藏不产一升油、一方气。过去,因缺少足量的能源供应,在冬季长达半年的西藏,集中供暖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2011年10月,世界海拔最高的天然气站——拉萨天然气站投产。2012年起,拉萨市政府启动了集中供暖改造工程,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告别了买煤球和捡牛粪的生活,用上了清洁能源也是在这一年,郑有录入职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此后,他便一次次驾驶槽罐车,穿越莽莽雪山和广袤草原,完成天然气的运输任务。

进藏列车的车轮永不停歇,天然气的供应也是如此。这个春节,父子二人像往年一样在各自岗位上坚守,一个运送天然气,一个服务列车旅客。这样的春节,他们已经过了7年。

“以前对爸爸多有抱怨,觉得他对我和家人都陪伴得少。但值乘进藏列车后,我深深体会到父亲的艰辛与不易。暂别家人,都是为了温暖更多的人。”郑鹏深有体会地说。

采访过程中,郑鹏还与记者分享了他假期时跟随父亲一同运送天然气的经历。他说,青藏公路相对颠簸,跟着父亲跑一次车,身体就跟散架了一样。而郑有录,作为旅客,也曾乘坐过儿子值乘的列车,他的感受则截然不同,“火车的舒适性令人印象深刻,即使长时间乘坐也不会感到疲惫,这真是铁路发展的最好证明!”

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相伴

时而并行,时而交会

值乘过程中

郑鹏偶尔一瞥

会看到窗外的槽罐车车队

列车经过时

郑有录也会把车停在路边

努力找寻儿子的身影

尽管父子俩无法真正看到对方

但他们知道

对方“就在那里”守护着万家灯火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青海记者站(青藏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周悦翔 张旭 卢婷

视频:张旭 靳豪 周悦翔 乔小虎

编辑:金炫美

实习编辑:乔小虎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