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平均年龄24岁!这个年轻班组的工作不常见|新春走基层

平均年龄24岁!这个年轻班组的工作不常见|新春走基层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在甘肃省酒泉市的戈壁深处

有这样一个铁路班组

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4岁

13名职工里有8名“00后”

8名“00后”都来自不同的省份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班组呢?

这个特别的班组,就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柳沟南路桥工区的桥隧班组,他们承担着兰新高铁玉门至石板墩南、柳沟南联络线部分区段共计103.54公里的桥涵路基及附属设备维修养护任务。

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柳沟南路桥工区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柳沟镇。瓜州县素有“世界风库”之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天天有,大风三六九”,这是当地民众口中的瓜州。

瓜州一年到头干旱少雨,紫外线强。放眼望去,黑戈壁上盖满了棱角分明、乌黑油亮的石头,就像是散落一地的煤块。人们常调侃说,是这里的太阳把戈壁滩都晒成了黑色。

柳沟南路桥工区就在兰新高铁旁的一片黑戈壁上。桥隧班组有8名“00后”,平均年龄只有24岁,并且全部是来自外省的异地职工这里方圆十几公里几乎没有人烟,只有K368/369次列车会在这里临时停靠,拉上职工们通勤往返。

因为工区环境的特殊性,除了桥隧的检修,桥隧班组还要承担管内除草的任务。风滚草,又叫“戈壁流浪汉”,是戈壁上一种常见植物。当干旱来临的时候,风滚草会从土里将根收起来,团成一个大球随风四处滚动。为了防止风滚草侵入高铁线路,他们定期要在深夜安排“天窗”进行清理。

2月10日零时,“天窗”命令下达,时长180分钟的“天窗”开始了。虽然距离工区只有70公里,但颠簸的“搓衣板”路让这短短的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

到达作业地点后,几个人分工协作,剪刀、油锯、铁锹轮番作业。晚上的气温低至零下十几摄氏度,尽管大家都穿得不少,甚至武装到只露出一双眼睛,但是夜里的寒风,还是让人不一会儿就开始哆嗦。大家的帽子、眉毛上,都纷纷结起一层霜。

“00后”王强来自黑龙江哈尔滨,他来柳沟南路桥工区已经两年了。“感觉这边比我东北老家还要冷,那边没风,这边一刮起风来,人都冻透了!”和印象中的东北人不一样,王强腼腆话不多,但说起柳沟的冬天,他也忍不住感叹。

远离家乡,他工作最大的动力是家人的鼓励和女朋友的支持。他说:“我和女朋友上大学时就认识了,今年我就准备把她接到嘉峪关!”攒钱买房是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小目标。

2023年8月入路的贵州小伙儿肖鸿松也是工区的“00后”之一。刚来时,看惯贵州山水的他也很不适应,这里的饮食却暖了他的心。他说,工区的羊肉粉汤特别好吃,还有甘肃的牛肉面味道惊艳。

“这些灌木虽然不会侵限,但它们在排水渠跟前,落叶和树枝下的积沙会影响夏季排水,所以也要清理掉。”肖鸿松边干边说。

工长董光荣配合他拿着铁锹把排水渠内的积沙和落叶一锹一锹清理出去,把排水渠彻底疏通。“防洪也是我们班组负责的主要工作之一,冬季疏通好排水渠,也是为汛期防洪打下基础。”董光荣说道。

凌晨3时,“天窗”作业基本结束。他们在深深的夜色中,踏上了回工区的返程路。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又会在下一个夜色中启程,继续守护兰新高铁的畅通。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甘肃记者站(兰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徐凌波 黄瑞 马万亮 强科

编辑:段星佚

实习编辑:赵悦廷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