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149 期 · 10413 篇
为大力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我们推出“劳模故事”专栏,刊载劳模先进的优秀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艰苦奋斗、创新奉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断推动宝武“老大”变“强大”。
用钢铁铸就强国梦想
中央研究院武钢有限技术中心
中央企业先进集体
从最大输送压力管道工程,到速度世界第一高铁;从世界最大水力发电站的硬核“心脏”,到挺起全球最长跨海大桥的钢铁脊梁……
多年来,中央研究院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在科研实践中,持续以“四化”“四有”为引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端化发展战略,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宝武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彰显责任与担当
钢铁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都离不开钢铁材料的支持,因此,钢铁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曾经,三峡工程中发电机转子用的磁轭钢有一半来自进口。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武钢有限技术中心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深耕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和国产化替代。
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武钢有限技术中心最终克服重重困难,于2013年成功开发出高精度磁轭钢,结束了我国数十年水电工程用磁轭钢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新产品成功用于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份额高达80%,实现了材料的国产化替代。
武钢有限技术中心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彰显企业责任与担当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多年来,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先后开发出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用钢轨系列产品,累计铺设铁路里程5万余公里,有力支撑了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络建设;同时,武钢有限技术中心成功开发的X80管线钢,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供货13.2万吨;在“华龙一号”“天鲲号”、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中也闪耀着光芒,贡献了相关钢铁技术支持……
“硬核钢铁,强国之基。”多年来,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以服务国家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导向,加快“卡脖子”材料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培育材料自给能力,不断推动产品高端化发展和国产化替代,一大批“高精特尖”产品成功替代进口,不断刷新中国速度、中国强度、中国深度。
从无到优
自主研发彰显创新实力
钢板是现代桥梁建设的重要材料,其屈服强度、金属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极限,是衡量桥梁钢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武钢有限技术中心通过多年艰苦努力,实现了桥梁钢技术从无到有到引领的跨越。”武钢有限技术中心的许多桥梁钢研发工作者表示,从1957年完全由国外引进第一代桥梁钢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到2019年由武钢自主研发的第七代桥梁钢建成汉江湾大桥,武钢有限技术中心通过自主研发,让桥梁钢的屈服强度不断提升:在第四代桥梁钢代表、当时亚洲最大的公铁两用桥——芜湖长江大桥上,我们实现了桥梁钢史上零的突破;在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大桥,我们攻克了大跨、高速、重载等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五代桥梁钢。此后,武钢有限技术中心更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前瞻性技术开发,不断布局技术迭代的线路,进一步实现了第七代桥梁钢的自主开发和供货。
第七代桥梁钢被誉为中国桥梁钢“皇冠上的明珠”。很长一段时间,在世界桥梁业上,屈服强度690兆帕高性能桥梁钢技术主要由日本、美国等先进国家掌握。
“在桥梁钢技术领域,690兆帕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很骄傲,继开发第四、五、六代桥梁钢后,我们逐步追赶上来。”武钢有限技术中心许多干部员工自豪地表示,2019年6月,武钢有限技术中心联合相关单位自主研发的第七代桥梁钢——690兆帕级桥梁钢,首次应用在江汉七桥上,并实现“一跨过江”。第七代桥梁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基建基础材料初步实现了“自主可控”的战略发展目标。
桥梁钢的迭代技术研发仅仅是武钢有限技术中心专注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推动高端化战略实施的关键动力,不仅聚焦于现有的技术优化和改造,更着眼于未来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致力于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引领行业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近五年来,新产品规模累计突破720万吨,新产品占产品总量比例提升至10%以上,且新产品总毛利、超额毛利逐年创新高。
深耕技术研发
为市场、现场保驾护航
武钢有限技术中心,作为中央研究院旗下的重要机构,一直以来承载着实施宝钢股份青山基地钢铁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动公司技术进步及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武钢有限技术中心拥有62个检测实验室,并取得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格认证,拥有先进设备仪器800余套,为产品研发和现场生产技术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为及时解析现场产品缺陷产生的机理,科研人员往往需要夜以继日地进行成百上千次试验,运用多种试验手段,对不同钢板进行全面微观分析,才能找出产品缺陷产生原因。他们凭借沉淀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显微镜下成功揭示了“毛毛虫”和“小翘皮”这类影响产品质量多年的顽固缺陷的本质,为公司各基地生产提供宝贵经验,助力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升;他们主动向前,积极服务现场生产,对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等全工序各单位的检测委托件进行高效检测分析,有力支撑生产现场工艺调整优化,助力生产顺行。为配合汽车板、硅钢、出口钢轨等各类新产品市场开拓,他们运用先进检测手段,对产品开展力学认证工作,助力产品通过市场及用户认可。
近年来,武钢有限技术中心先后实现了高强高精度磁轭钢、光伏支架超级耐候拉杆钢、高速铁路耐蚀轨、无底层自粘接涂层取向硅钢等8类新产品的全球首发,形成21项标志性技术突破,独有领先产品比例增至23%以上。在这一过程中,武钢有限申请国内专利1210项、国外专利17项,荣获国家冶金科学技术奖7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27项、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22项。
加速新能源市场开拓!宝钢股份中标国能集团百花山陆上风电用钢项目
编辑:洛沫公子
摄影张勇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