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农历甲辰龙年腊月廿七,鲁中大地齐文化发祥地——淄博迎来2025年第一场雪。
地处市中心的淄博站新站房于2022年9月启用,颇具齐风古韵的外观与站前广场喜庆的红灯笼交相辉映。几天前刚投用的市政人行天桥与站内天桥东西并列,搭建起联通南北两广场的空中走廊。
迎着纷纷飘落的雪花,“铁路蓝”穿行在人群和车流间。一个个温馨有爱的画面,组成“流动中国、瑞雪迎春”的美好图景。
火车站是城市的窗口。作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客货一等站、济青大通道重要站点,淄博站衔接胶济线、胶济客专、张东线和张博线。春运启动以来,淄博站开启“人从众”模式,预计发送旅客65.5万人次。
走进候车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心区域的圆形地雕,集合了“齐”字从象形文字到现代文字的24个演变过程,8幅绘有《一鸣惊人》《老马识途》等齐文化典故的壁画分布两侧。“快看,星空顶!”一位女士兴奋地指着头顶让身边孩子看。只见7块椭圆形巨型液晶屏嵌入穹顶,色彩绚丽、光影变幻,正滚动播放《回家的路,就是最美的风景》宣传视频。旅客纷纷驻足观看、拍照打卡,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之美。
安检是旅客进站候车的第一道“关口”。安检仪旁,两名年轻的安检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不仅仅因为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容貌,更因为彼此间默契的配合。“您好,您包里有一套美发工具,麻烦取出检查”“这件物品不能直接带上火车,我现在为您密封装箱”……她们以专业的态度和娴熟的动作,用真诚的微笑和温和的声音,向旅客讲解旅途安全的重要性,及时有效地化解旅客的焦虑与窘迫。
“寄送服务太方便了,‘拯救’了我不能随身携带的台球杆!”在快递交接登记本上填完信息,旅客王先生长舒一口气,为铁路春运服务连连点赞。
10时交接班后,安检“姐妹花”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这对双胞胎名叫曹鑫萍、曹锦萍,这是她们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运。“从上学到工作我们一直在一起,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有灵犀,这可能就是双胞胎的神奇之处吧。”姐姐曹鑫萍说,有时妹妹在值机岗发现包内有违禁品,只需简单一句“后边包里有液体”,在处置岗的她立刻就能明白是哪个包。
“春运前车站引入智能安检判图系统,能准确识别并清晰显示常规违禁物品,这给我们安检作业加了‘双保险’。”妹妹曹锦萍开心地说。
“我们还在安检区域新增了5台固定式、两部便携式液体探测仪。新装备可快速对旅客携带的饮用水进行检查,让旅客进站更顺畅。”淄博站站长王德伟告诉记者。
临近中午雪势不减,旅客越来越多,身穿蓝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们热情地提供购票引导、进站帮扶等服务,站区秩序井然。在客流高峰和降雪天气的双重考验下,淄博站在提升服务温度的同时,不断提升管理精度,助力旅客平安有序温馨出行。
进站、出站、候车、乘降,铁路客运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精准调度指挥。在淄博站党总支书记刘建新的引领下,记者走进车站“神经中枢”——客运调度指挥中心。电话声、键盘敲击声、对讲机通话声此起彼伏,一排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令人眼花缭乱。年轻的客运综控员张鑫正从容不迫地发出各项指令,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D6072次列车8道停车。”张鑫按照对面的指令复诵,这是她的一项重要职责——与行车岗对接信息。电话那头是张鑫的工作搭档也是她的丈夫——淄博站车站值班员周浩。
周浩所在的行车室有车站“最强大脑”之称。和张鑫一样,他也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监视列车在站内的运行状态,准确无误地发出列车接发、通过等指令。春运期间,他一个班下来要接发列车近百趟,密度大时五分钟一趟,发出程序和指令上千个。
尽管岗位不同,但夫妻俩的工作却紧密相连。每趟列车进站后,周浩会通过指令将“接力棒”交给张鑫,旅客上下完毕,“接力棒”又会交回给周浩。行车岗与客运岗之间的高效联动支撑起了车站春运高峰期的列车安全畅通运行。
“车站值班员、客运综控员的工作都非常辛苦,必须细致、严谨、耐心、冷静,不能出一点儿差错。”提起这对夫妻档刘建新赞不绝口,“他们俩都是近些年入路的大学毕业生,因铁路结缘,在重要岗位上磨炼,已成为车站的新生力量。”
春来满目新,万里铁道线上,有飞驰速度更有人间温度。设施之新、服务之细、管理之精,看得见的“美丽风景”与看不见的铁路人的执着坚守,共同让归家旅途有“淄”更有味。
文字:张依 杨静 陶现锋 李锡秉
图片:张培林 梁兆福
编辑:孙晓远 董畅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