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太重以亮眼开局备受瞩目,荣登媒体热榜。
生产智能化、效益节节高!2月4日,人民日报《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走进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太重轨道公司车轮厂二线,感受智能化生产的澎湃脉动。数据见证非凡成就:劳动生产率提高43%,产品缺陷率降低33%,效益从2017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亿元,清晰勾勒出太重向智能化大步迈进、效益持续上扬的坚实步伐。
2月5日,山西新闻联播《节后上班首日 我省各地奋进“春天里”》栏目也将镜头对准太重工程起重机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大型机械轰鸣作响,努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双链双千亿产业集群,彰显太重人奋进争先的蓬勃朝气与豪迈干劲!
春启新程,开局冲刺!2025,让我们以奋斗之名,携手共进,续写太重新的辉煌!
人民日报
室外冷风瑟瑟,厂内生产火热。山西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轨道公司”)里,上万片高端动车车轮整装待发。为保障市场供应,公司春节期间人员倒班、机器不停,全力以赴保交付。
步入太重轨道公司车轮厂二线,大型环形加热炉作业声轰鸣。一块特定尺寸的钢锭,经加热炉高温煅烧后进入自动生产线,经过预成型、成型、轧制等工序,仅耗时52秒就变成一片车轮快速下线。
近年来,太重轨道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生产线实现了高度智能化,车轮年产量达70万片。
智能化,改变在哪?
在公司工作8年,热处理工魏巍对此感触很深:“过去操作凭经验,现在电脑自动算。”新投用的环形炉智能燃烧系统,嵌入了数据模型,能对生产工况进行感知,各生产环节实现互相配合,“系统投用后,无人化管控率达90%,能耗降幅达17%。”
生产线不少设备上都安装了一个黑色小盒子——震动检测器。“可别小瞧它!”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兴龙介绍,“这个装置能根据轴承、齿轮、联轴器等零部件的震动频率,实时监测并判定设备是否异常。”
说着,赵兴龙打开电脑,一条条波动曲线呈现在屏幕上,“这就是设备的监测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判断设备有没有‘带病’工作。”震动检测器投入使用以来,车轮厂二线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29%,故障率下降70%。
据介绍,与智能化升级前相比,太重轨道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43%,产品缺陷率降低33%。近年来,公司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0亿元。
山西新闻联播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