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 3144 期 · 10396 篇
文以载道。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蕴含在宝武人立足岗位、勇于突破的奋斗意志中,以及默默无闻、精益求精的冲天干劲中。我们推出“创新故事会”栏目,生动展示宝武人的创新故事,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共同砥砺奋进。
精准取样,匠心铸就品质
中南钢铁重庆钢铁炼钢厂胡明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完善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迅速提升创新能力,从生产、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环保、降本等方面提出改善和创新方法,解决现场问题。
在一次日常检测中,彭福涛敏锐地发现,同一炉钢的两个样品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彭福涛立即行动,追问细节,决定从源头找答案。经过一番探讨,他们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取样器上。原来,取样器的长度和圆管设计让取样过程不够稳定,导致了样品的误差。这个问题犹如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工作室成员们思维的涟漪。
彭福涛立即组织了一场讨论会,大家纷纷献计献策。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一个改良方案逐渐成型:缩短取样氧管长度,加装圆环手柄。这个方案凝聚了团队的智慧:彭军的经验、李俊的思维、何郑龙的建议……每一个声音都被认真倾听,每一份努力都被看见,也展现了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方案确定后,朱星和同事们迅速行动起来。取样氧管被精准调整至2.6米,尾部加装的圆环手柄让取样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当朱星再次握紧改良后的取样器,那份自信与稳健,是对团队智慧的最佳诠释。“这次,取样真的稳了!”朱星的笑容中,是对未来每一次精准取样的信心。
这个小故事的背后,是重庆钢铁炼钢厂对成本的节约和对质量的坚守。每个月减少75支取样器的使用,年降本3906元,这不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他们对“降本创效、质量至上”理念的践行。
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汇聚成创新工作室不平凡的成就。2024年,工作室查找和改善各类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150多项,“献一计”450余条。以提升员工队伍能力素质为抓手,创新工作室先后结对王涛、彭福涛、王磊等100余名成员,对接20多个班组,有效提升班组关键指标;开展互建活动,主动向优秀创新工作室取经;参加炼钢创新联盟,切实推动工作室实现优势互补、开放互融、平台互通、成果互利。该创新工作室申请专利79件,岗位创新成果58项,自主管理成果16项,发表技术论文11篇,引进创新成果转化9项。
贯彻落实宝武科技创新大会精神 | 宝武宣传文化体系:举思想旗帜 勇于创新 展万千气象
创新故事会 | 厂家开口10万元,你猜新钢“臭皮匠”单干花了多少钱?
编辑:东方不胖
图片彭福涛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