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内蒙古局监察执法七处驻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负责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行政区域内的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监察区域面积达30.8万平方公里。
近日,在这片广袤的林海雪原,笔者亲身感受到监察执法七处监察员“越冷越热情”的工作态度。
“我们辖区矿山多数分布在大兴安岭中麓,距离远、路途险,手机信号弱,有些区段甚至都没有信号,而且冬季最低气温一般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我们每次安排2辆车同时出行。内蒙古局了解情况后,给我们配备了卫星电话,保障应急通信畅通。”监察执法七处三级调研员蔡长志介绍。
离开驻地,笔者跟随监察员前往距离驻地400多公里、位于中蒙边境的庆升露天矿开展监察工作。
“去年,我们在去往该矿的这条路上遇到了白毛风,能见度很低。驾驶员需要盯着路边的栅栏才能判断公路的方向慢慢往前走,原本4个多小时的路程竟用了7个多小时……”路上,监察执法七处处长李文清对笔者说。
监察员到达该矿后,了解基本情况,并来到露天采场查看现场安全管理情况。没站几分钟,刺骨寒风就穿透笔者的棉衣。
看到等待装车的运输车辆没有停在挖掘机回转半径之外时,监察执法七处二级调研员周永明在生产指挥车里整理完衣帽立即下车叫停了作业,并当场给予纠正,查看了运输车辆驾驶员的培训合格证等。
周永明说:“这么冷的天气,注意力很难集中,你们必须严格落实规程要求再进行生产作业。”大约五分钟后,他回到车上后使劲搓着被冻得通红的手,继续前往下一个检查地点。
与此同时,监察执法七处监察员谢雷操作无人机对矿坑及边坡开展检查。
“矿坑有积雪,车不好走,天气这么冷,人走过去也得冻够呛。我用无人机查看一下那边的边坡监测设备安设情况,方便又高效。”谢雷说。
笔者发现谢雷的帽子、口罩上满是冰霜,但他依然皱着挂满冰霜的“白”眉,认真工作。
查看完现场情况,他们又开展了“逢查必考”、核对图纸资料等工作。
“我们辖区煤矿分布比较分散,最远的距离驻地800多公里。冬天去兴通矿监察时,我们天没亮就出发,天黑之后才能到达,一路穿越草原、森林,翻越大兴安岭,有时遇到特殊情况,十天半个月才能返回驻地。”监察执法七处副处长李培贤说。(石杨旭石宝川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