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国黄河文化大典》编委会工作要求和编纂实施方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工程档案(古代部分)一》已于近期出版。截至目前,《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已经完成9个分册的出版工作,包括黄河治理5册(古代部分2册,近代部分3册),河工技术2册(古代部分1册,近代部分1册),工程档案(近代部分)1册,工程档案(古代部分)1册。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工程档案(古代部分)一》精选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珍稀、有代表性的黄河工程相关河工图、河防图等古旧地图集结成册,其中95%为首次以高清全图的四色彩印形式出版面世。这些图均为清代主管河工的官员编绘的官绘本,展现了清代河务管理的实践与经验,再现了清代黄河流域防洪治理的情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成就,是黄河古代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图既是舆地图,又是传统的山水画,笔法细腻、构图生动、标注精当,对于当前水利工程设计、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保护传承水利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黄河图》局部为使古图在形象展示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在广泛调研相关文献并咨询有关专家的基础上,邀请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舆图组组长白鸿叶为主编的团队进行深度解析。在编辑整理和印制出版过程中,从形式上进行了修调破损、除脏、调色以及全图拼接等技术处理,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大学、中国水科院水利史所等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从内容上进行了审稿把关,高质量完成了本册书稿的编纂出版工作。
《河工合龙做法图示》局部
下一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将《大典》作为梳理黄河流域治水脉络、服务当代水利实践、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大工程,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努力把《大典》打造成标志工程。
附件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
已出版卷册内容简介
01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黄河治理(古代部分)一》
本册主要收录《河防通议》《问水集》《河防一览》《治河方略》《回澜纪要》5种古代水利典籍文献,集中反映了古代黄河下游以堤防为主要治理手段的情况,记述了古代治理过程中各种治理思想的延续和变迁,对于了解古代黄河的生态环境、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02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黄河治理(古代部分)二
本册所收文献《治河全书》是清代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编撰的一本关于治理黄河、淮河、运河的重要著作。包括上谕、治河事宜、黄淮运河道图、奏章等,记载了我国运河、黄河、淮河三大水域的源流支派、地理位置及历年对其治理的情况等,其中对各河道的形成、流向、堤坝修筑、防汛等事宜所记尤为详细。书中还附有运河、黄河、淮河、山东泉河等彩色绘图,精确地反映了三大河流及各支流的全貌。该书内容翔实,史料性强,是研究清代治河工程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今天的治河工程也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3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黄河治理(近代部分)一
本册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豫河志》《洪洞县水利志补》《贻谷督办内蒙垦务记》《王同春开发河套记》4种文献。在中国历史上民国时期是从古代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当代水利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时期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思想和理论,并在测量技术、水文观测、引进新型建筑材料、制定水利发展规划和法律制度、培养新型水利人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为当今的黄河治理与开发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04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黄河治理(近代部分)二》
本册收录了《豫河续志》1种民国文献。《豫河续志》是一九二三年冬至一九二五年河南省河务局局长陈善同主持编纂的记述河南段黄河变迁及其治理的水利史巨著,与《豫河志》《豫河三志》一起被称为“豫河三志”。《豫河续志》作为一部全面描述豫河变迁的水利通史,较为清晰地反映了黄河治理状况、治理理念以及治水技术的变化和发展。作为一部黄河史资料汇编,《豫河续志》收罗宏富,保存了大量黄河治理的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参考意义。
05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黄河治理(近代部分)三
本册主要收录了民国时期的《豫河三志》《泾渠志稿》《治河论丛》《黄河治本论初稿》《濮阳河上记》5种文献。以民国这一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为历史大背景,从历史文献的角度,客观、详细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思想和理论、测量技术、建筑材料、水利规划、培养水利人才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以及相关工程的建设情况,这也为当今黄河治理开发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理论来源与实践依据。
06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河工技术(古代部分)
本册收录了《治水筌蹄》《河防刍议》《河干问答》《治河前策》《治河后策》《河工蠡测》等11个文献,都是由明清两代治河名家所著,内容包括他们的治黄思想和治河方略,河道的测量、特性分析以及整治方法,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这些技术成果,既体现了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和科学内涵,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
07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河工技术(近代部分)
本册收录成书于清末及民国的《中国河工辞源》和《河工要义》2种文献。其中《中国河工辞源》汇辑了27种水利典籍中的水利工程专业术语,是一部了解河工水利名词源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河工要义》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河工水利方面的专业术语,是现存较早的介绍西方河道治理技术的代表性文献。
08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工程档案(近代部分)
本册收录了《调查河套报告书》《绥远河套治要》《河南省水利规划》《包西水利辑要》《陕西渭惠渠计划书》《宁夏省水利专刊》《泾惠渠十五年》7种民国文献,反映了民国时期黄河流域西北地区和河南省的水利发展状况。
09
中国黄河文化大典工程档案(古代部分)一
本册精选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珍稀、有代表性的黄河工程相关河工图、河防图等古旧地图集结成册,并组织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专家团队进行权威解读。这些黄河珍稀水利图既是我国河流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古代水利工程的记录,再现了黄河流域防洪减灾历史体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成就,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水利工程设计、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教育科普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