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混凝土中影响用水量的因素

混凝土中影响用水量的因素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1 胶凝材料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凝土的用水量随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增大而增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每增加1%,混凝土要达到相同要求的坍落度,则用水量至少会增加3~5kg/m3。为降低混凝土用水量,降低水胶比,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在配制混凝土时宜选择强度相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较低的水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粉煤灰可分为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粉煤灰需水量比是指掺30%粉煤灰胶砂用水量与基准水泥砂浆用水量之比,粉煤灰需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用水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随着粉煤灰需水量比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要达到相同的坍落度,拌和用水量也会相应增加。实践中发现,在混凝土中掺加需水量低的粉煤灰,不但不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反而可能降低用水量。但同时也发现,含碳量较高(烧失量较大)的粉煤灰需水量较大,会明显增加混凝土用水量。在配制混凝土时,宜选用水量比较小的(小于100%)粉煤灰可以混凝土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强混凝土的可泵性。同时,也可以减少了混凝土的徐变,减少了水化热,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力和耐久性。  矿粉的流动度比对混凝土用水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矿粉的流动度比越大,在配制坍落度一定的混凝土时,混凝土用水量越低,反之亦然。矿粉的流动度比与其生产工艺、颗粒级配、比表面积等因素有关,矿粉中级配合理,球形颗粒较多时,流动度比较大,比表面积较大时,会较低流动度比。比表面积对矿粉的活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比表面积小于400m/kg时,会降低其活性,同时,配制的混凝土也容易泌水。  天然骨料表面光滑,而人工砂石的表面粗糙,多棱角,比表面积较天然骨料大,用水量较高。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相同的条件下,天然骨料的用水量比人工砂石骨料的用水量低5~10kg/m  骨料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拌制混凝土时,用水量也就越高。一般来说,粗骨料最大粒径每变化一个档次,用水量将变化5kg左右,如碎石最大粒径由5~31.5mm变为5~20mm时,达到相同混凝土坍落度时,用水量需增加增加约5kg/m。同样,砂的细度模数变化也会引起细骨料粒径变化,砂细度模数相差一档,混凝土用水量相差10~15kg,如使用细度模数2.7左右的中砂拌制混凝土用水量较粗砂高10~15kg,较细砂低10~15kg。(2)含泥量与细粉含量

骨料的吸水率是指骨料处于饱和状态下的含水率,骨料表面粗糙度越大,其吸水率越高。一般来说,天然骨料的表面较为圆滑,人工骨料的表面多呈棱角状态,较天然砂的吸水率大。骨料表面毛细孔率大的石料较毛细孔率小的石料吸水率大,例如花岗岩的吸水率较青石的吸水率大。表面较粗糙的骨料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流动性差,要达到相同的流动度,需水量较大。吸水率较大的骨料可以将混凝土拌合物的自由水吸入其内部造成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差,坍落度经时损失较大,和易性、可泵性也有所下降。骨料的吸水率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指标,骨料的吸水率对混凝土用水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骨料的吸水率宜控制在1%以下,不应超过2%。

(3) 还应定期检查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有变动,称上是否有灰尘积压,回尘的布袋是否会引起超称或少称,外加剂和水称是否有滴漏现象,含水率自动检测定期检测是否准确等等。

(4) 应杜绝使用皮带下的废料或经过处理验证之后方可使用。预防场地清理工将清理的垃圾使用到混凝土中。有的小站为省事,认为少量垃圾没什么影响,有时会导致用水量的增加甚至出现混凝土几天不凝的现象。 

天气、温度的影响 夏季由于温度过高,会引起砂、石等原材料的温度升高,甚至在空气中完全失水产生吸水率。夏季的坍落度损失也相应较其他季节快,适当调整外加剂的保坍及缓 凝成分。   在秋期高风季节由于天气过于干燥又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湿,而不应麻木提高混凝土的用水量来提高坍落度。控制好各个运输环节,避免搅拌车在工地等待时 间过长,规划好行车路线避免路上堵车,避免驾驶员及施工人员追求施工速度而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冬季低温季节更应降低用水量避免游离水过多而导致混凝土受冻。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峰论坛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余泥渣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