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博闻广议:顺藤摸瓜,直击根源

博闻广议:顺藤摸瓜,直击根源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选自《商品混凝土》杂志2023年第7期

顺藤摸瓜,直击根源

闻宝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亡的病人中,1/3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医生的不合理用药。发达国家明显低于1/3这个比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3的比例,中国每年死于医生不合理用药的病人有200万左右(中国每年死亡800~ 900万人,交通事故、矿难等意外死亡全加起来不超过100万)。

正确诊断不一定能正确治疗,错误诊断却一定会导致错误治疗,所以误治率一定高于误诊率。

对医学的认知、对健康的认知、对自身的认知是保障健康的基础。

不只是医学界,可能各个学科都有这样的问题。当然,不同的学科、门类有不同的特点。专业很重要,专业之外也很重要,顺藤摸瓜的分析、遵循逻辑规律的思维方式尤其重要。

就混凝土而言,尤其如此,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中,不同种类的水泥、不同强度等级、各种各样的掺合料、各种各样的砂石和外加剂、不同的施工方式、施工环境导致变化因素太多,让人眼花缭乱。而一旦出现问题,面对繁杂的材料和环境,往往令人一头雾水,必须要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症下药,才会取得效果。

一个朋友发给我几个小视频,问我是否见过这样的问题:泵送混凝土的时候经常吐出团块来,一坨一坨的,这样堵泵、堵管、实体质量缺陷总会发生,调了多次配比、更换材料也总不能避免。老实说,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他们也排查过原材料问题,但找不到原因。我问是不是材料里有泥块没搅开?他说经查不是泥块,就是混凝土块。这就不应该了,图1是我俩的微信对话截屏。事出反常必有妖,主要是“妖”在何处?

其实混凝土结构中,问题的出现很多并非源于原材料和配合比,但是大家普遍都会倾向于查访找这方面的原因。就像有句话说: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但只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趋利避害。思维发散一些,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原因的查找,从而避免!

搅拌站现在都是双卧轴强制搅拌机(图1),即便里面有泥块,也都会被搅散,一般不会形成大的团块。既然有团块,而且查明并非泥块而是混凝土,就该是没搅拌到,顺着这个思路,锁定叶片也就很自然了。如果是叶片问题,更换了磨损的叶片,调好水管,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这显然这不是通过调整配比和更换原材料能解决的。这是我为数不多不去现场能分析判断出来的,但绝大多数时候,不去现场我是不敢下结论的,因为影响因素太多,轻易下结论容易误人子弟。

专业很重要,经验也很重要,合理推断更重要!

另外一个小型构件厂,生产预制混凝土道砖,最近频频被退货,原因是很多砖都是裂开的,这让企业负责人很是无奈。因为道砖在出厂时都没问题,但不知怎么到了工地就都出现了问题。他们也是不断调整配合比、更换原材料,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从道理上分析,硬化的混凝土道砖的强度不低于C30,强度还是很高的,这样的混凝土存在大范围断裂是不应该的,因为生产、养护、运输、装卸都在叉车托板上,平起平放,基本不存在野蛮装卸、遭到重击的情况,即便有些问题,混凝土道砖本身的抗裂能力也还是有的,不至于整个裂透。顺着这个思路想,很有可能在出厂前就已经裂透了,只是大家没在意。

我专门去生产线从头至尾考察了一遍。原材料没有发现明显问题,配合比也看不出明显问题,制砖生产线有三条,压制成型。

生产线工艺流程:上料机→搅拌机→皮带输送机→压砖机→砖坯→养护→成品→出厂

结果发现,其中一条制砖生产线,在制砖机成型后出料时,承载混凝土道砖的托板下线存在局部高差(图3),道砖经过时总要颠簸一下,而此时混凝土本身还不具备抗变形的强度,一颠就裂了几块。

装载叉车拖着托板运送道砖(图4),运送的路面又不平整,运到存放区加重了裂缝的产生。

这个时候的道砖已经出现了裂缝,现场的工人发现后,使用抹刀进行表面修补(图5)。由于混凝土还处于塑性阶段,修补后表面看起来完好如初,掩盖了裂缝。然而,尽管表面修补了,道砖内部仍然存在断裂。在托板上养护期间,道砖仍然保持着这种状态,直到施工现场才暴露出问题。

这样,调整了出机托板位置,平整了运输路线,加强养护,大幅度避免了开裂的产生,直至消除了残次品,避免了损失。

一个问题的产生总有其主因所在,如果不理清主因,找不准病根所在,吃错了药,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供稿人:闻宝联

编辑员:李海亮

审核人:孙继成,宁夏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峰论坛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余泥渣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