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及中国中冶工作会精神
展示“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业务体系优势
加快推动中国中冶再转型再升级
我们策划推出“共铸辉煌•中冶名片”专题
深入挖掘并广泛宣传各子企业特色产业
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冶名片”
有效提升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
为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转型升级与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石
全力以赴实现“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
地下综合管廊组图
风起岭南,潮涌四海。2009年,中国二十冶率先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创了国内首个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先河,节约土地资源40多万平方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80亿元,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经验,是名副其实的地下综合管廊“领跑者”。
十余年来,中国二十冶深耕细作智慧管廊领域,致力于打造新型城市生态系统,坚持走专业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珠三角、京津冀、华中等区域承揽综合管廊项目39个,合同额累计超四百亿元,总长度超过300公里。铸就典范工程、引领技术革新、建设未来之城,中国二十冶一路走来,不断攻坚克难、推陈出新,矢志不渝践行央企的责任与担当,用实力绘就智慧管廊新篇章,让城市更具韧性。
勇立潮头 铸就典范工程
2009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二十冶抢抓先机,投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开创了国内首个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建设先河,并首次推出国内地下管廊施工的技术与标准,为国内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优秀典范。
横琴新区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承载着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二十冶凭借丰富施工经验和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全产业链优势率先进驻横琴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珠海横琴市政综合管廊项目
横琴岛属于滨海漫滩地貌,过去多为滩涂、鱼塘,施工难度极大。中国二十冶因地制宜展开建设,市政道路和堤岸施工严格遵循样板引路原则,海堤以“百年一遇”的防潮标准设计施工,地下管廊按照国际化、智能化、低碳化思路设计布局,项目范围覆盖整个岛屿。历时170天,中国二十冶完成45万立方米的边坡爆破,创造出了道路施工一周184米的横琴速度,在横琴这块“豆腐脑滩涂地”上建起体量巨大的混凝土建筑,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长隆国际海洋公园提供了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保障。
横琴新区非示范段2标环岛东路南段
建设完成的横琴地下管廊总长33.4公里,是当时单项工程建设长度最长、一次性投资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纳入管线种类最多、智能化控制程度最高的地下综合管廊。管廊将电力、通信、给水、中水、供热、供冷以及垃圾真空系统管网分类收纳其中,统筹利用地上地下资源,实现了管线的“立体式布置”,进一步减少了占用面积。据统计,横琴因建设地下管廊节约土地40多万平方米,结合当时横琴综合地价及城市容积率,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0亿元。
珠海横琴管廊项目获奖
珠海横琴管廊项目环岛东路及其延线提前一年建成通车,用三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施工,获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安装之星、2017年鲁班奖、2019年詹天佑奖,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获“双奖”荣誉的综合管廊工程。
与时俱进 引领技术革新
中国二十冶紧跟时代步伐,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不断摸索研究,以匠心独运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探寻管廊建设技术再优化、再升级之道,力求打造出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综合管廊系统。
2015年8月,在国家全面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背景下,深圳市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列入规划。次年4月,中国二十冶中标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是深圳首例以EPC模式建设的综合管廊为主体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深圳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
按照规划,阿波罗片区将打造为华南地区21世纪产城融合发展新标杆。基于项目的重要定位,中国二十冶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精业务的专家团队,从设计到施工秉承“集约、智慧、生态”理念,首次将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有机结合,建成了当时国内最大截面六舱管廊,并运用管廊分舱设计、机器人巡检、管廊隧道等先进技术,解决了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垃圾围城和城市看海等市政难题,实现了管廊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市政的一体化建设,为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和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供了思路和范例。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及多项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技术鉴定。
“四年时间,荒山之间崛起深圳市首个未来生态智慧新城市示范基地!”多年前曾到访阿波罗片区的人,无不为其称叹。中国二十冶打造的阿波罗EPC项目,见证了综合管廊的全流程建设,并形成设计、施工、运维全产业链,机器人巡检等一系列独具匠心的设计,引领了综合管廊产业的迭代升级,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梅观高速项目超大尺寸矩形顶管、综合管廊
依托横琴、阿波罗等成功实践案例,中国二十冶全方位发力、纵深推进,牢固掌握了现浇管廊快速施工、研发叠合装配管廊施工、整节段预制管廊施工等多项核心技术;承揽了空港一期、梅观高速、地铁13号线等一大批管廊项目;主编了国家和地方标准8部、企业和团体标准4部、省部级工法13部,于综合管廊建造领域屡创佳绩、竞争优势显著。
管廊结构节点BIM模型
2024年11月,中国二十冶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的新一代“和锐号”综合管廊模板列车在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小梅沙支线综合管廊项目首次应用。该设备推陈出新,攻克了传统综合管廊模板列车的适用性差、工作量大、工效低、二次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提升了地下综合管廊快速、安全、绿色建造的能力,实现每段管廊仅需3天即可完成(相较于常规施工至少需要的14天),有效节约37%的成本,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为地下空间高效建造注入了科技动能。
走在前列 筑梦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棚户区改造容东片区综合管廊工程
2017年4月,雄安新区正式设立,一座科技与生态融合的“未来之城”呼之欲出。中国二十冶以“先行者”之姿,主动承担起了引领地下综合管廊走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国家责任,投入雄安新区建设。
雄安地处冀中平原中部,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占地面积1560平方公里,整体开发程度较低,外部环境对地下空间建设十分有利。但对于这座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特殊使命的“未来之城”来说,不仅要“建成”,更要“建好”。
容东片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雄安新区市政基础设施第一标,肩负着树立示范标杆、引领未来建设的重任。而其所在区域独特的“物流通道+管廊”双层结构,让项目施工变得更为复杂。中国二十冶不遗余力,将多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和代表国内乃至国际最成熟、最先进的管廊施工技术运用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自主研发“综合管廊滑模+早拆施工工法”,实现模架体系早拆,缩短模架周转工期,节约成本;灵活运用“移动塔吊+固定塔吊”提升运输效率,解决线性综合管廊效率低、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等弊病;广泛应用绿色装配式护坡材料,攻克了钢筋混凝土喷锚施工工艺污染大、能耗高、浪费大等难题。持续探索新技术应用,率先采用人工智能、AI导航、5G传输等众多智能化技术,实现了施工速度快、质量控制好、安全可靠性高、文明施工形象佳的目标。与此同时,把BIM技术运用到雄安新区建设的“最前线”,贯穿于投标、过程管控、交竣工和运维管理的项目全周期,围绕雄安新区建设理念从三维图纸审核、碰撞检查、模型算量、可视化交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设“BIM技术应用标杆项目”,为雄安新区智慧城市贡献中冶力量。
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综合管廊项目
缘起横琴,桥接深圳,智汇雄安,一步一个脚印,管廊业绩遍布全国,累计获奖30余项。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二十冶人在综合管廊领域的深耕细作与创新突破。
主持或参与编制相关国家技术标准
管廊领域申请专利80余件
管廊领域软件著作权
未来,中国二十冶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巩固深化核心技术成果优势,强化设计施工协同联动,优化“一站式”产业链服务模式,推动智慧管廊迭代升级,以新质生产力奏响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宏伟乐章。
20251631
来源丨中国二十冶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285期
5482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