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中科慧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转移转化典范从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走出的科技先锋

中科慧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转移转化典范从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走出的科技先锋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近日,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人工智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第十四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常熟市成功举行。中科慧拓作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的智慧矿山科技企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果转移转化的代表企业之一。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所产生的基础研究成果,中科慧拓在智能车领域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其在矿山无人驾驶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已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成功转化的典范,对促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果在智能车及相关产业的转移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荣膺第十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重大成果转化奖。同时,中科慧拓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矿山新能源运载机器人——“载山CarMo”,连续两年作为重大成果转化参展,收到了参赛者及与会专家的高度好评。

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起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08 年设立的 “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 重大研究计划,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9年创办,是我国创办最早、持续时间最久、技术水平最高的无人驾驶赛事。从起初的步履维艰,到2013-2015年间的平稳进步,再到2015年后进入发展新阶段,为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培养了大批骨干人员,堪称中国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的摇篮。中科慧拓CEO陈龙便是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成长起来典型代表,作为参加过最早三届比赛的元老,以及2010年比赛综合测试路段的冠军,陈龙教授说到:“如果没有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视听觉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如果没有2009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次承办IEEE IV大会,如果没有连续参加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IVFC),我肯定不是现在的我。”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通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中科慧拓凭借自身优秀的“数据力”,正在不断提升智慧矿山的“脑力”。以世界首创的平行理论为支撑,研发了全机型、多矿种、全场景适配的智慧矿山操作系统——“愚公YUGONG”,推进科技成果与生产能力的双向驱动。2024年5月,中科慧拓发布“愚公YUKON矿山大模型”,该模型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武创院智能车研究所、中科慧拓联合研发,基于全栈国产化基础软硬件平台,结合自身在矿山行业的丰富实践经验,不断衍生和训练而来。它不仅能够实现矿山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决策,还能够推动矿山行业的装备智能、数据智能、算法智能、流程智能,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平台级的工业智联网,再与作为载体的由中科慧拓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矿山机器人“载山CarMo ”的应用相结合,形成了“OS+P+V”即通过“系统+平台+载体”的全生态布局,建设智慧矿山的全链条服务,全面助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矿山发展新格局,为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超强引擎。目前,公司参与建设了40余座智慧矿山,在行业内覆盖数量最多、种类最全,从北到零下四十多度的呼伦贝尔,南到高温四五十度的海南昌江,并拥有井下矿的多种场景数据。

中科慧拓不断通过推进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矿山,加快我国绿色智慧矿山建设。2024年10月,中科慧拓与国能准能集团、航天重工携手打造的中国最大露天矿无人驾驶项目,在历经重重技术挑战后,顺利完成了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第一阶段的验收。该项目是目前国内吨位最大、数量最多、品牌最多、车型最多的无人驾驶矿用自卸卡车项目,本次成功验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矿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标志着中科慧拓推动的智慧矿山大规模应用场景已全面铺开。截止至目前,中科慧拓无人驾驶技术成果已经遍布整个世界,40多个矿山配备了500多台100吨级以上的大型矿用卡车”。除此之外,中科慧拓也在园区物流、工程机械智能化、短倒运输与智能网联建设方面进行战略布局。

未来,中科慧拓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在矿山无人驾驶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对照国家能源智能化建设高级标准,全面提升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水平,为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往期推荐

客户之声|准能集团:借“智”腾飞 创造“煤”好

客户之声|朔州市融媒体中心报道中煤平朔集团全力备战迎峰度冬

了解慧拓文化

关注愚公博士

阅读原文

进入官方知乎

点击“在看

资讯不错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