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解读之四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解读之四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解读

日前,由1个发展纲要、26个专业规划、9个专题规划构成的机械工业“十四五”规划在中国机械联四届八次会员大会上全文发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机械行业在开启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便于大家学习参考,现将《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重点内容进行解读。本解读共分为6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将分六次予以刊登,敬请关注!今日刊发系列报道第四部分。

“十四五”时期,推进我国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机械工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同国家总体规划相呼应,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机械工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路径,呼吁全行业同心协力,“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锻长板,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补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上下游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链整体水平。”如何扎实有效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已成为推动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直以来,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经济原则,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相互交织、相互依赖,逐渐演变形成了现代产业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全球化产业链分工模式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同样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较低的综合成本等优势,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

然而,近年来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动向,使全球分散布局的产业链脆弱性凸显,由于不具备完整的国内产业链,一个国家会由于上游的断供而造成重要产业的生产难以为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也一度造成全球多条产业链出现供应紧张甚至断供的局面。于是很多国家和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反思并警惕“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供应链风险,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朝着多元化和分散化的方向发展。

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领域。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建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的完整产业体系,但“大而不强”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安全问题随着发展速度的减缓和发展模式的改变而愈加凸显。

首先,我国机械工业产业链存在“断点”,除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外,机械工业所需的各类工业软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一批重大短板装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严重依赖进口。其次,我们的产业链存在“堵点”,机械工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明显不足,产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协调性也较差。这些“断点”“堵点”就造成了我国机械工业产业链韧性不足,总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

由于缺少对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和掌控力,一些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重要科学仪器、工业软件等高技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很容易由于经贸摩擦、重大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产业链断裂,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冲击。特别是在机床和仪器仪表这两个机械工业最为基础性的行业,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工艺装备,直接决定着制造精度、制造效率和制造质量,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在机床行业高端产品领域,如高端数控机床、高性能切削刀具与工具系统、高精度自动化量具量仪、高性能磨料磨具、高性能数控装置、高性能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国产产品的自主化程度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存在明显的“卡脖子”环节,在上游原材料、芯片、基础元器件和工业软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受制于人的情况,总体市场对外依赖度约在90%以上。由于受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度、质量稳定性、品牌业绩和全球化经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端产品出口占比很少。

仪器仪表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和重要装备。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我国仪器仪表行业整体综合实力不强,高端产品落后明显,特别是高技术含量、单台高价值量的仪器仪表,集成电路、核电、石化、新材料等新兴行业关键工艺(装置)配套的仪器仪表,支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前沿和高端学科的关键仪器仪表,应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关、检验检疫、国防军工等典型领域的大型仪器仪表空白严重、差距明显,自主化率不到10%,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产品和技术的依赖性很强,随时可能出现关键领域“卡脖子”的情况。

此外,在机械工业其他细分行业,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业链短板及受制于人的环节,如工程机械用高端液压件、汽车芯片、大型轮式拖拉机用无级变速器(CVT)、燃气轮机的高温叶片等等,一旦供应受限,将对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是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提出的战略任务。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面临较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随着我国制造业开始向中高端升级,一些发达国家将我们视为竞争对手,开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围追堵截,采取了包括限制供应、技术脱钩等一系列手段,使我国不少产业的供应链安全面临新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时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今年两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提出,并将其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重点。

在此形势下,我国机械工业更应密切关注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机械工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建设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机械工业产品种类繁多,涉及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10个大类,52个中类,168个小类,既有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质产品,也有差距较大的短板领域,需要区别情况、分别施策。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锻长板,巩固提升既有优势产业的综合水平;也要补短板,集中行业优势力量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同时要让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互动起来,打通供应端和需求端,把数万亿的国内市场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更加安全、更具竞争力、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

基于上述考虑,《发展纲要》从“强链”“补链”“串链”多角度出发,提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作战方案”。

1、锻长板,提高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机械行业通过不懈努力,在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等多个细分行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超、特高压输变电主设备,大型和超大型挖掘机,大型高端桩工机械等高端装备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引领性的竞争优势。

锻长板,就是要在已经领先的装备领域继续发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保持危机感,避免盲目乐观,不断采用先进实用性技术对既有优势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使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凭借市场容量大、企业数量多、创新创业活跃等优势,在新能源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锻造若干新的产业链长板。

只有掌控更多的“杀手锏”技术,拥有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降低产业链受制于人的风险。

2、补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产业链短板是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间差距的体现,这些产业往往发展历史长,产业格局已经成熟,差距的追赶既需要长期的技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打破领先企业已经形成的固有竞争格局,因此“补短板”更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努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补短板”并不是脱离国际大循环而形成完全自给的产业链,而是要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力,消除产业安全隐患。同时,“补短板”不能搞大水漫灌,要系统梳理出重点行业和关键产品的短板环节,分行业进行战略设计、研究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为此,《发展纲要》设置了专栏,重点针对机床、仪器仪表两个基础性行业,也是业内公认最为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领域,提出了未来五年的补短板重点。其他行业也有其各自的产业链短板和“卡脖子”环节,都需要做好顶层谋划布局,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力量加以解决。

3、促协作,提高产业链整体水平

对于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除了锻长板、补短板,就是要把整个产业链条串起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发挥出产业整体竞争效能。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每年约60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有10万亿元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几乎都是机械行业的产品,其中约有2万亿元来自机械行业内部,另外约8万亿元来自行业以外的其他领域用户,市场规模十分巨大,理应牢牢把握。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既要加强同行业外用户的协同配合,更要使行业内部各个细分领域、上下游环节调动起来,加强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用户部门的产业链协作,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的紧密度,才能把这些市场都利用好、维护好,真正形成畅通的国内大循环。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规划编制办公室

电话:010-85800757 邮箱:zhaojunping@cmif.org.cn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