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 两会热点 ”前瞻,看新基建后浪如何激荡

“ 两会热点 ”前瞻,看新基建后浪如何激荡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两会即将召开,市场关注度正逐步升温!2020年是中国完成多项任务的关键之年,在疫情冲击、市场预期不明确的背景之下,两会召开将为中国指明方向,扫除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市场而言,预期将更为清晰。新基建发展,将是今年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

随着今年全国两会的临近,增速目标、就业目标、赤字率等短期政策焦点已经引发市场的热烈猜想。但是放眼长远,今年两会的重要看点并不局限于此。放之于历史坐标系中,2020年两会,极为特殊。 既处在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棒点,也将面向全球疫情后剧变的新格局。新基建发展,将是今年两会的核心主题之一。近期,地方两会陆续闭幕。各地在2019年的工作成果斐然。与往年不同的是,多地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基建投资方面更加偏向新基建领域,“新基建”也成为各地两会热词。

前所未有的契机

这次疫情催生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新基建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契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亦认为:“这次新冠疫情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新冠疫情以前的世界和以后的世界可能是两个世界。不管预言家如何预测,但我认为即使这次新冠疫情本身,也不可能阻断全球数字化的浪潮。”

今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标志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为了达成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之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推进资产数字化,以及推进数字市场化,成为迫切需要关注的议题。在两会的新规划下,数字经济或将承担起短期稳定需求、长期推动转型的双重职责。

从短期来看,新一轮消费促进政策预计将与数字经济紧密结合。一方面,在政策实施中用好数字化渠道,实现降低搜寻成本、精确化投放,从而提高消费券、社会救济等工具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把握疫情后数字经济模式固化为日常生活必需的历史机遇,从在线办公、教育、娱乐、医疗、餐饮等领域激活新一轮的消费红利。

从长期来看,新基建料将得到积极财政、资本市场工具创新的双重加持,加快支撑起产业互联网的运行框架。赛迪智库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基建是未来规划的重点方向。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

地方“新基建”新政密集发布

今年4月份以来,福建、上海、广东、山东、云南等全国十余个省份或城市已经出台了有关新基建的落地举措。

当前,福建正积极推动数字“新基建”,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目前,福建省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321个,总投资达2197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在建项目298个,总投资1587亿元。

上海市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未来三年,上海将实施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可以形容为上海版“新基建4大建设行动”,也就是“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建设。到2022年底,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广东省稳投资的重头戏,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达443个,总投资额高达3.27万亿元,今年将投资4412亿元。高铁、特高压、5G网络、新能源等“新基建”,成为重点投资对象。

天津市今年将实施《关于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发挥鲲鹏生态体系、超脑联合实验室、城市数字大脑联合实验室的市场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开展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小生态培育专项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山东省发改委透露,山东省将出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以5G商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加快谋划推进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年内建成5G基站4万个,集中打造2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平台。

此外,个别地区还就新基建建设服务出台了专门文件。如:甘肃特别针对新基建的用地服务保障出台文件,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用地范围。也有地方发布了建设标准。如:雄安新区发布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1.0版本)和第一批标准成果,设立智能城市专项工程,已经启动38个政府投资项目,以及多个社会投资的通信网络、5G基站、智能化应用等项目。

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给我国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势必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后浪如何激荡 遵循发展规律

随着新基建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开始显现。对此,一些业内专家表示,新基建的加快建设将成为重要承接点,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有效拉动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发展,而且能够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在传统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有所减弱的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在稳投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认为,不少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以为“新基建”将逐步代替“老基建”。其实,“新基建”和“老基建”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更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和支撑的。石建勋同时指出,“新基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走“老基建”之路。要避免一哄而上,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实际;要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

以数字基建为主的新基建包括产业互联网,本质上属于新技术推动的新产业,未来发展是快是慢,终究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浪潮中依旧隐含着发展短板,除了要“防止一哄而起运动式增长”,还要进一步明确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人才与技术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有更多的挑战将出现在这场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在软基建层面,5G人才供给严重不够,根据中国教育部门测算,我国人工智能(AI)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部分“新工科”人才三年后缺口达750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告急。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推出《2020Q1报告:大数据解析疫情对中高端人才招聘与求职的影响》数据显示,新基建七大相关领域职位,总体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了42.96%。培养智能经济时代的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发力方向。加快人才培育、调整人才结构、提升科技水平,筑牢“新基建”发展的人才基石,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个无限广阔的美好未来。

除了加快培育人才,同时也要强化5G技术攻关,即进一步突破关键技术的短板。从美国不断步步紧逼华为事件中,面对美国的科技霸权,华为公司该如何面对,中国半导体行业该如何走向自主可控,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要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只有长期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国家和工业的强大。没有基础研究,产业就会被架空。可见,推动数字经济繁荣的核心问题是数字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这是繁荣数字经济和构筑网络强国的基石。

新基建发展更需要瞄准世界数字科技的前沿,集中优势资源突破大数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弥补人才与技术的短板,助力全面提升消费体验,建设智慧城市,驱动产业数字化的转型。促使新的科研产品、研究体系和生产合作模式将进一步迭代更新,突破核心卡脖子的工程。

政策与资金支持

于科技企业来说,除去技术攻关、人才问题,为了推动新基建发展,还期望得到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近期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审议通过。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指导,统筹推进更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

3月4日,政治局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立即成为热词。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华为5G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5月7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5G商用与新基建已经按下了我国物联网建设加速键,此番《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移动物联网全面向前发展。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的到来,更为新基建点燃一把热火。中央及地方政府频频“发声”,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新基建”指路护航。

在推动新基建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防止数据垄断。这是下一步在发展数字经济当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大型科技企业掌握的数据是很多的。比如腾讯的数据可以开放,但是也有一些大型科技企业在数据方面做得还不够,容易产生数据垄断的问题。从政府角度看,下一步要加强监管,制定一些规则,让这些大型科技企业开放他们的数据,鼓励竞争。

业内人士指出,预计政策面将继续集中在新基建投资方面发力,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补足下游新经济产业链短板,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经济投资乘数效应。虽然基建投资的大方向已经确定,但在2020年疫情影响和GDP下降的背景下,今年势必也会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的挑战。所以,在新基建的建设方面,如何让金融产品或创新工具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显得尤为重要。从资金来源上来看,由于基建项目涉及金额较多且贷款期限较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保险资金是较为适宜的资金来源。而从银行角度来说,由于单家银行往往难以满足长期、大额的资金需求,且银行往往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管理经验,因此,可以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下,通过银团贷款的形式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开展新基建还要注意不能千篇一律。中国各地实际发展情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在投资建设时尤其要注意摒弃一窝蜂似的盲目上马造成严重资源浪费,给后续发展带来障碍。在新基建的投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地实际需求、信息技术基础,防止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变化和疫情的冲击,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更加紧迫。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变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基建”作为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关键词: 两会热点 前瞻 新基建 后浪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