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企业 >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卡特彼勒因为感恩节的缘故而缺席bauma China,但是,当我们发现偌大场馆里竟然少了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名TOP50中的大多数时,心中难免会生出一些担忧和疑惑: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再也不是“这边风景独好”了吗?bauma China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工程机械行业盛会的地位还能撑持多久?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bauma China:昨日之日不可留

“本届展会适逢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似乎再次陷入与2002年相似的迷茫和焦虑中:经济大环境下行,‘四万亿’调控所产生的泡沫,井喷式增长造成的产能过剩,令行业市场形势异常严峻,人们对行业的前景再次忧心忡忡,甚至转身离开。”bauma China 2016展后报告开宗明义地为本届展会定调。进入中国14年,已经确立其在亚洲工程机械展会中的领先地位的bauma China,在猝不及防的寒流与冷雨中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bauma China展会在经验丰富的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团队的带领下,首战一鸣惊人,继而驾轻就熟般地向前推进。2010年,有“4万亿”作保,几乎所有中国工程机械厂商都参与了一场被认为没有输家的豪赌。bauma China展会上自然也是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到了bauma China 2012,有来自18万名观众和2718 家展商参加,增幅分别为16%和46%;展示面积也继续扩大,达到 30万m2。

2014年11月5日,柳工董事长曾光安喟叹:“过去十五年,工程机械行业只有夏天,没有秋天,现在从夏天突然进入冬天,大家都感到日子不好过。”不到一个月后,在bauma China展会上,深陷泥淖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仍然戮力营造一切还好的氛围。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区市场副总裁李芳宇说:“这届bauma China正逢中国工程机械连续几年低迷走势的大背景,但是从参展商和大客户的情况来看,还是一派繁荣的。”根据腾讯财经的消息,2014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各大公司净利润普遍下降七八成,bauma China 展会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吸引了19.1万名观众和3104家展商。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虽然徐工集团不惜用6000m2展区、70台主机的强大阵容捍卫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实力,但是,观众仍然有理由感到遗憾——通过检索bauma China官方网站的展商名单,我们发现没有参加2016年展会的全球TOP50工程机械制造商包括: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机、沃尔沃建筑设备、斗山(只有生产液压元件的Mottrol公司参展)、JCB、美卓、神钢建机、凯斯纽荷兰工业公司(CNH Industrial)、多田野(Tadano)、住友建机(11月23日下午在展馆附近的界龙总部园举办了摊铺机新品发布会)、Palfinger(三一展出了与帕尔菲格合作生产的直臂吊SPS8000HT等产品)、柳工、Hiab、山特维克(Sandvik Construction)、Astec Industries、龙工、竹内制作所(Takeuchi)、加藤制作所(Kato Works)、山推(控股子公司山推建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参展)、Furukawa、厦工(子公司厦工(三明)传动技术有限公司参展)、Bell Equipment、Aichi、Merlo、Sennebogen、BEML。其中不乏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bauma China为何能如此之成功?”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在筹备2012年(也是bauma展会来华十周年)的展会时反思。bauma China 2016未能逃脱与本土工程机械第一大展会BICES一样衰颓的命运,让答案不言而喻——bauma China与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前的繁华与喧嚣,不过是映照出中国市场的无限风光。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那么,为何这一派萧索的景象没有在各种机型销量惨淡的2012年(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1~9月,装载机、挖掘机、平地机、压路机、沥青摊铺机、轮式起重机的销量分别下降28.1%、37.1%、20.04%、40.7%、36.0%和38.8%)的bauma China展会上露出端倪,也没有在产能过剩已成行业通病、净利润却被蒸发一空的2014年(根据企业发布的公告,徐工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下降74.20%,只比2011年净利润的一成略多;中联重科的净利润约为5.9亿元,只有2011年巅峰时刻的80.6亿元的7.32%;根据新京报整理的数据,2011~2014年三一重工的净利润分别为86.5亿元、56.9亿元、29.0亿元和7.09亿元)的展会上爆发,而是直到今年的展会才出现呢?我们没能求证上面那个长长的缺席名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至于国内厂商不再烧钱斗排场,是因为囊中实在羞涩,还是变得理性了?也不得而知。总而言之,今届bauma China展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繁华”来形容。和繁华一起消失的,还有属于那个特定时期的词汇,比如“高增长”、“井喷”以及“9000亿元”。

9000亿元

当“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9000亿元”的目标在2011年7月31日发布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中被正式提出来的时候,处于微醺状态的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已经很难保持清醒,遑论发出理性的质疑了。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网站的一篇文章称,2015年徐工和三一重工的销售收入计划均为3000亿元左右,中联重科、柳工、厦工等企业预计也将超过或者接近千亿规模。“到2015年,销售收入规模超过9000亿元是不成问题的。”

“9000亿元”甚至被认为是一个保守的目标。这也难怪,整个行业刚刚经历的,是出现“井喷式”增长的一年——2010年,装载机销量增长近40%,挖掘机增长超过70%,中国市场的工程机械总销量更是比全球其他市场之和还多。全球混凝土机械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生产和销售国家。2010年,混凝土机械销售额接近900亿元,占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总销售额的1/5。

在“4万亿”的强烈刺激下,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信马由缰地发展着,也吸引了一批投机者:2008年,四川五粮液集团投资13亿元,开始生产普什牌挖掘机;2010年,造船企业熔盛集团投资60亿元成立熔安重工工程机械公司,在合肥市建设可以年产3万台液压挖掘机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2010年5月,汽车行业的民族品牌奇瑞公司进入叉车制造产业,至BICES 2011展会,已经祭出由5台挖掘机、1台矿用车、14台叉车组成的阵容;同年,吉利汽车也开始涉足挖掘机制造。

在之后的几年,当小松公司开始通过挖掘机上的康查士系统感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变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的时候,这个鱼龙混杂的怪圈还在毫无节制地扩充产能,全然不觉“零首付”之类的竞争手段以及产能过剩给市场带来的伤害究竟有多大。2011年下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出现调整的迹象。那些熙熙然为利而来的“新秀”,如今安在?

延续至今的颓势,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离年增长17%的目标越来越远。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营业收入远远没有达到9000亿元。财新网说:“受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持续放缓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需求依然较为低迷,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低于预期,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财报显示,2015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33.67亿元,同比下滑23.05%;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80.46%。其他几家工程机械巨头的日子也不好过:中联重科净利润同比下滑近86%,柳工下跌89.26%,徐工也有87.76%的净利润被蒸发掉。

如同在一片漆黑的隧道里摸索了很长时间,期待中的亮光没有到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依旧不辨方向,彷徨之感比几年前更加强烈。

国内环境如此,其他市场似乎也无甚足观。“对我们所服务的很多行业和客户而言,过去一年可谓困难重重。”卡特彼勒在公布2015年全年业绩时说,销售和收入同2014年相比下降了近15%,同2012年的高峰水平相比更是下降了29%。卡特彼勒称,下滑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疲软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滑;经济增长疲软所带来的影响,在诸如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绝对优势

“重组”,这个将卡特彼勒从皮奥里亚总部的官僚主义泥潭中拉出来,奠定今日不可撼动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地位的最大功臣,也是近几年在该公司年报里频繁出现的关键词。卡特彼勒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欧博赫曼说:“2015年,我们采取了艰难却是必要的重组措施,这些措施意义重大。”在2016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中,他再次指出,“我们在精益生产和重组方面的工作继续帮助我们降低成本。”

小松制作所前社长坂根正弘回忆道,在实施经营结构改革期间,小松对事业的合并重组进行得非常彻底:每年子公司的巨额亏损给小松造成高达400亿日元的赤字,他上任后即大刀阔斧地削减子公司数量;一年半后,小松的子公司数量从300家减少至110家。至于哪些子公司或者项目得以被保留,小松所奉行的基本理念是:“无论什么事业,只有拥有了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地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得以生存。”截至2012年,小松销售额中约有50%由处于世界第一位的产品贡献;如果将处于世界第二位的产品也计入,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达到85%左右。

“数一数二”产品策略,引领小松在2008年6月推出全球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PC200-8E0(2004 年5月已经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机型);两年后的bauma China 2010展会上,“Hybrid”标识蔚为壮观。小松对远程信息处理系统(Telematics)的应用,也走在行业的最前端。城田真琴在《Big Data大数据的获利模式:图解·案例·策略·实战》中写道:“早在‘大数据’这个名词成形之前,小松就已经开始致力于此并且收到显著成效,说日本大数据运用的原点就在小松也不为过。”

截至2014年,我国挖掘机行业每年的产能已经超过40万台,而全球需求量尚不足此数。毋宁说这是一种资源浪费,而非值得大肆宣扬的成就——国内挖掘机厂商在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上仍要仰人鼻息,利润也因此而所剩无几。坂根正弘语带自豪地说:“世界上几乎所有液压挖掘机上使用的液压控制阀都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包括小松在内,能够生产此类液压件的主要企业只有三家。”直到2009年10月20日,首台国产混合动力挖掘机才在三一重机下线;对远程信息处理系统的运用,也未能帮助厂商及早发现机器的开工已经严重不足,面对供过于求的市场,仍然在盲目地扩张产能。以至于削减产能、去库存、调整结构成为过去几年企业最劳神费力的任务。中国挖掘机厂商数量不可胜计,虽有围攻之势,却未能让小松等对手感到足够的威胁,究其根本,还是缺乏绝对优势。

这大概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缩影,在筑养路机械领域也有体现。在11月21日举行的第23届中国公路学会筑路机械分会学术年会上,从美国访问归来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黄晓明教授结合他在三个月里的所见所读,介绍了智能压实技术在美国的研究与应用;在随后的报告中,筑机行业泰斗孙祖望老师也选择了智能压实技术作为主题。智能压实技术在学界受到重视,也许能够加快它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得到更多的机会(见筑机杂志2016年9期文章《智能压实:需要的只是更多机会》或者文末链接)。在bauma China展会上,安迈这样描述自己的智能压实系统ACE:“全自动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无限的振幅和频率设定;极易达成压实目标;效率极高;结合GPS系统,提供精准的工作文档。”并称,“智能压实使压实更聪明。”悍马、宝马格等在该领域领先的压路机厂商也不遑多让,各自展示了独创的智能压实系统。德国MOBA公司也展出了MCA-500、MCA-2000、MCA-3000三种型号的压实管理系统。就本刊编辑目力所及,国内厂商阵列还没有能够与之相埒的竞争者。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在市场需求,而非技术驱动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非但没有摆脱产品同质化的困扰,反而整个产品链都变得越来越千人一面。达刚路机的摊铺机,美通筑机、陕建机械的沥青搅拌站,中交西筑呼之欲出的盾构机……这些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颇有竞争力的企业,正在慢慢失去个性。“25年,我们只专注于搅拌。”南方路机在展位上骄傲地写道。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正在考验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坚持做专、做精的耐心。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虽然维特根的全球产品链几乎写满了E1展馆的一小面墙,但是它在筑养路机械领域的专而精毋庸置疑。随着边宁荷夫的加入,维特根集团旗下五个独立品牌分别专注于为石料加工、拌和、摊铺、压实和修复等环节提供专业的道路建设与养护设备。本土化生产保证了及时供货与便捷的售后服务,针对中国市场的简配策略,则让维特根的产品价格越来越接近国内一线品牌。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路面与压实分会副秘书长雒泽华的观察,虽然路面机械市场收缩幅度较小,但是也促使一些赶潮者逐渐退出了,成熟客户资源反而向维特根、徐工等技术、品质稳定而有保证的品牌集中。“去年和今年路面机械行业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维特根等企业身上,”他说。宝马格也一改以往的营销策略,主动大幅度下调13t压路机等产品的价格。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以及过去几年里没有成为“重灾区”的中国路面机械市场,格局恐将被放下身段的进口品牌再次改写。


筑机视角:侘傺背后,那些远去的……

危机之筛

“危机就像一只筛子,通过它,杰出的企业和平庸的企业将被明确地筛分出来。”坂根正弘说。卡特彼勒,这家曾经被小松扬言要“挤垮”和“围剿”的公司,无疑属于前者。在1984年,卡特彼勒以每日超过117万美元的速度亏损。在经历了始于1990年1月26日的架构重组之后,卡特彼勒不但止住了亏损的势头,而且巩固了遥遥领先对手的优势——2016年,卡特彼勒占全球工程机械市场的份额为18.1%,小松为10.5%。

《卡特彼勒之道》的作者Craig Bouchard和James Koch认为,卡特彼勒比通用电气、微软和沃尔玛等更有资格成为卓越公司的典范,原因是它符合了以下长长的清单所列的25个标准:

(1)面向成长型市场,制造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

(2)全球化,并且在海外市场实现本土化;

(3)建立合同协商机制及原则;

(4)拥有能够持续改进并降低成本的流程;

(5)理解商品、利率、外汇风险,在避险及资产配置方面采取谨慎措施;

(6)培育富有进取精神的全球代理商和分销商网络;

(7)以品牌力量打造有力的竞争优势;

(8)塑造准时交货与高品质服务的企业文化;

(9)卓越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

(10)分散制造以降低成本、防范供应链断裂;

(11)高度关注净运营资本;

(12)最大限度地保持无杠杆自由现金流;

(13)坚持贯穿整个业务周期的研发投入;

(14)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15)通过在核心领域展开收购进行业务扩张,避免在小型、非核心领域展开收购;

(16)提拔愿意承担风险的经理人;

(17)每年为业务增长期及低谷期做两手准备;

(18)创造能够激发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

(19)基于利润和投资回报率对员工进行评估和奖励;

(20)影响政府决策;

(21)面对始料未及的挑战能够做出迅速、公开的反应;

(22)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3)对公司资本进行分配,实现最高效利用;

(24)不断壮大管理人才梯队;

(25)由首席执行官担任公司董事长。

中国工程机械厂商也许应该潜心自我审视一番,看看自己离“卓越”之谓还有多远。最终注定命运殊途的我们,谁有能力成为杰出的企业,谁又会从危机之筛的孔眼流走,被时光淹没?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厂商或其他媒体,与铁甲工程机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工程机械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