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企业 > 重机行业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重机行业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经过2012年以前近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众多能源、资源行业纷纷达到了一个“顶峰”:目前,我国钢铁产能约为12亿吨,煤炭产能约为40亿吨(加上在建产能约11亿吨,总产能将达50亿吨)、水泥产能约为33亿吨、电力总装机容量已达15亿千瓦。随着这些领域中的绝大部分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主要为这些领域服务的重型机械行业,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未来,将何去何从?


 

日前,围绕行业当前运行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镜接受了《中国机电工业》的专访。在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他对行业的洞察、思考以及研判,值得业界诸君一读。兹将专访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2015行业增速继续快速回落,七大重机厂四家亏损

从2012年重型机械行业由高速增长大幅下降到15.2%,2014年增速又下滑至7.78%,为近十二年来增速首次进入个位数;到2015年增速继续快速回落,接近零点,整个下降趋势跟我们年初的预测是一致的,只是降速快了一点,原本我们估计是降到3%-5%。从分行业来看,冶金机械负增长,本来矿山机械这块还好一点,2014年增速还有8.13%,但2015年也成了负增长,而物料搬运机械这块则表现不一,有的上升,有的下降。

行业运行从总体来看就是保持平稳了,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是1.23万亿元,2015年也基本是这个数字,但从产量来看是下降的;利润则有所上升,这个我们分析主要是由原材料成本下降带来的。从企业的情况来看,大致讲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一点,民营企业情况要好一些,合资和外资企业更好一些,像我们行业的七大重机厂,2014年是三家亏损,2015年则扩大到了四家。进出口和2014年相比有所下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收账款,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尽管得到了控制,没有持续恶化,但依然存在潜在的风险。

至于2016年,我们估计还会继续下行,这主要是因为重型机械的下游产业普遍持续低迷,像钢铁、煤炭、水泥、铝等产能化解在继续加大,导致我们行业订货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即便是2015年国家进行定向微调给行业带来积极影响,按照规律,其效应也要向后延迟,因此2016年行业生产经营形势预计总体上将更为严峻,难以得到缓解。

重机行业将面临全新的发展阶段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呈现“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重型机械业态完全符合“新常态”的特征。从市场变化看,重型机械长期服务的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基本完成了生产能力的积累,物资供应从紧缺的卖方市场转为较为宽松的买方市场,进入了总体供大于求的平缓发展期,国家不再集中使用政府资源建设新的生产基地,而是转入以企业为主根据市场行情决策扩减;从任务变化看,则由满足用户增量需求转向为用户存量服务,以现有企业的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主,新建能力任务次之。简单来讲,就是随着我国大规模基础工业生产设施建设的任务基本完成,我们行业阶段性的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即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行业又迎来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实际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像美国、德国、日本等,当它们的钢铁产量达到一个峰值之后,重机行业就开始向转型升级发展,该转型的转型,该重组的重组,企业经营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重机企业要力争“在新常态中创出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我们行业企业需要摈弃苦等两三年就会重新出现新一轮高速发展的惯性思维,更新机械产品就是铁疙瘩一块的传统观念,改变要什么做什么的保姆销售模式,加快探索“全面解决方案”制造+服务型发展的途径,力争在新常态中创出新的发展空间。

从市场定位来看,首先,重型机械将继续服务于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以及为机器制造提供大型铸锻件等,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但除了增量外,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存量技术改造,将成为我们业务延伸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随着新能源、新材料、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熟,固体废弃物消纳等循环再利用新产业的出现,以及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流仓储、旅游观光、网购快递等新业态的形成,重型机械的服务领域也有了拓展的新空间。比如我们的破碎机过去主要为矿山服务,用于破碎矿石,现在也为建筑业服务,用于破碎砂石;又比如今后每年近两千万辆的报废车辆压制、剪切、破碎、分选、冶炼处理各工序,也是重机产品推广应用的新领域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一些优势企业还能进一步引领行业应用,做得非常不错。比如振华重工搞的全自动化码头,经过自主创新,继前三代产品之后,成功研制了全球第四代全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工,提高了效率,还节能环保,深受用户欢迎;又比如北方重工等一批主机企业开发的大运距越野胶带运输机,单条的运距最长做到了10多公里,可以翻山越岭过河,已被大量应用于矿山的长距离运输上,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汽车等运输方式。

行业洗牌加剧,新常态下关键是要提升“软实力”

在市场需求总体趋缓形势下,2016年行业洗牌还将继续加剧,一些缺技术、少品牌、主要靠低价竞争的企业将会首当其冲面临关门停业。事实上,我们行业内的那些优势企业并不希望发展速度太快,因为市场“蛋糕”膨胀太快的话,第一它吃不了,第二进来抢食的公司特别多,从而会引发恶性竞争。近年来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煤炭、钢铁等领域的企业在产业链延伸中纷纷介入重机行业,其中不少还是央企,尽管这本身属于商业行为,但客观上也造成了重复投资,加剧了产业内的竞争。

而且随着我国机械加工能力的普遍提高,除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国家依靠研发能力强的大型重机企业完成外,大部分产品已经扩散到一般企业,搞重机的门槛已经大大降低。简单来说,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在“硬实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接下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软实力”上。行业企业应通过加强研发试验手段,完善、创新生产工艺,来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和产品的可靠性,实现产品质量的升级;同时利用自动控制、状态监测、智能化等“机电一体”、“两化融合”的软件技术,实现单机间、成套设备间、子系统间、全系统和系统外的信息互联互通,使重机产品软件、硬件一起卖,达到升值盈利的目的;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与社会各种资源结合,分析产品全寿命周期的各环节,寻找实现盈利和利益最大化的渠道和切入点,创新与用户、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企业间不同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激活企业潜力,获得共赢。总之,就是要通过夯实基础,提质增效,推动行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由大到强”的转变!

重机“走出去”面临重大机遇,但前提是要保证质量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以及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远景,我们行业“走出去”面临着重大机遇。国外的重型机械厂伴随其工业化的完成,大部分都萎缩了,它们以搞工程设计、整体方案、监造为主;而与此相反的是,我们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发展,技术水平和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像近年来我们企业研制的一批世界上规格参数最大的产品,如520吨冶金起重机、14500吨/小时堆料机和14400吨/小时取料机、船用特大型对接曲轴等,既是国内首次制造,又是出口国外的产品,充分彰显了中国重机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因此,重型机械“走出去”不仅市场广阔,而且具有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走出去”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保证产品质量。你看此前李克强总理去视察我们的机械厂时,一方面鼓励大家“走出去”,另一方面则多次强调装备出口要保证质量,要接受国际标准和规则的考验。可见“走出去”和保证产品质量是完全不可分割的;质量不可靠,即使暂时走出去了,也注定走不远。因此,我们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就要有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精品的能力,要立足于保证质量打天下!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铁甲工程机械网微信公众号:cehome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厂商或其他媒体,与铁甲工程机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重机行业 钢铁 重型机械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