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企业 > 90后新农人种地变能人创新机械化种地

90后新农人种地变能人创新机械化种地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昊丰收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吴昊是一个“90后”新农人,别看他稚气未脱,却是1200多亩土地的“全托管”服务主体。

10月25日,在启东市东海镇星宏村的一块田里,吴昊身着印有合作社“LOGO”的文化衫,开着联合收割机收割黄豆。吴昊初中毕业后学车床工,年收入四五万元。父亲早亡,母亲因车祸致残,家境顿时窘迫起来,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困境。看到岳父朱大加流转了300多亩地种粮食,收益不错,这让吴昊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愿种,老年人精力不济不能种,要是没有更多‘80后’‘90后’甘心土里刨金,今后吃饭都会成为大问题。”吴昊说。

2013年,吴昊回乡帮农民种地。一开始托管600多亩,今年又新托管了650亩地,种植小麦和四青作物。刚开始他不懂技术,岳父就手把手教他,现代化的农机具成为吴昊的好帮手。他添置了2台大马力拖拉机、5台收割机、4台播种机。除了自己和妻子常年在地里耕作外,还请了3个帮工,农忙时帮工有七八十人。

吴昊说,农忙时一天只能睡5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看着丰收的成果,快乐无法言表。辛苦换来了回报,去年1亩地纯收入500元,他辛苦一年的纯收入接近30万元。

吴昊是新生代农民的代表。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能种地的人越来越少。2014年底,南通市城镇化率已达61%,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一段时间以来,种地的大多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全托管”服务组织出现后,老人种地变为能人种地。

“全托管”服务主体有农机手、农技人员、农村能人、大学生、家庭农场主等,其中不乏“80后”“90后”的农二代回归农田,他们依托现代农机,看好规模种植的效益,成为农村一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靓丽风景。

启东市东海镇丰利村4组的张汉昌老人是种田的“老把式”,6亩地全靠夫妻俩耕种,上半年种油菜和蚕豆,下半年种棉花和黄豆,起早贪黑一年干下来毛收入7000多元。让张汉昌老人不解的是,同村65岁的张德丰,把5亩地托管给农机合作社,不仅人清闲,收入还多得多。张德丰给他算了一笔账:“全托管”土地每亩净收益500元,共计2500元;帮工每天收入六七十元,全年7500多元,这样全年净收入1万元。张汉昌决定,来年他也把田块托管给合作社。

为什么种田的“老把式”比不上“全托管”组织呢?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冯亚军说,每家每户小打小敲,没办法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全托管”组织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实现了机耕、机播(插)、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提高了亩产量。此外,“全托管”组织购买农资量大价优,用药用肥频次低,效益自然会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援引自厂商或其他媒体,与铁甲工程机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90后新农人 械化种地 吴昊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